文/本刊記者 成韻 圖/梁奮遠
長陽路147號,對上海人而言,這個門牌號并不陌生,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地標性建筑坐落于此,卻幾乎無人愿意一探,因為它正是有“遠東第一監獄”之稱的上海提籃橋監獄的所在地。
度過層層關卡,記者終于踏上了“年邁”的石階,古今錯位的感覺令人暫時忘卻了這座百年監獄釋出的沉郁氣息,緩緩來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駐提籃橋監獄檢察室(以下簡稱“二分院駐監檢察室”)。
如今,各級人民檢察院均設有監所檢察部門,對監獄、看守所的執法活動進行法律監督。二分院駐監檢察室便是二分院派駐提籃橋監獄的執法監督部門。
因犯下的罪錯,他們付出了自由的代價,每天只能看到被大墻鎖住的那片藍天,后悔是他們的心聲,但除此以外,他們還能有什么?過去,這個問題只在囚犯心底沉吟;但如今,情況已不同。
2月27日,本市某區婚姻登記中心,一場特殊的婚姻在此上演。
“笑一下,對,就是這樣?!边青暌宦?,攝影師按下了快門,眼前的男子被瞬間定格。起身后,他重新穿上了藍灰色棉布囚衣,臉上洋溢著喜慶。
男子叫吳新,因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2010年9月30日起在提籃橋監獄服刑。今天并不是他出獄的日子,但他卻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登記結婚。
入獄前,家住上海的吳新和湖北籍女友生了一個女兒,轉眼女兒到了入學年齡,但雙方沒有辦理結婚手續,女兒也無法申報戶口。入監后,吳新通過信件和親情會見等方式與家人及女友商量,希望能在獄內申領結婚證,便向所在監區提出了申請。
吳新在監期間服刑表現良好,并積極參加勞動改造以及監獄組織的文化知識學習,監區領導便將此訴求報至二分院駐監檢察室。
出于對服刑人員合法權益的維護以及未成年人權利保護的考慮,檢察官與吳新進行了多次談話,并展開了細致的調查,除了要了解吳新的服刑情況、婚姻狀況等,還要從婚姻法上尋找可行與否的依據,當明確囚犯也享有婚姻權后,再從規章制度上對犯人出監進行審查,并在登記當日,全程行使法律監督的職權。
一切完成后,才有了拍攝結婚照的那一幕。
“我們監所檢察的主要任務是保證法律在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中的正確實施,一方面,對監獄民警執法是否合法進行監督;另一方面,維護服刑人員的合法權益?!?二分院駐監檢察室主任張誠良說道。
這就是監所檢察的職能,也是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一項監督職責,新中國成立之初各級檢察署便開始行使。而隨著“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在2004年寫入我國憲法,監獄在押人員的權利意識也日漸增強,囚犯所擁有的權利還遠不止前文所述的婚姻權,諸如財產權、選舉權、學習權等諸多權利也屬囚犯的合法權益,應納入保護范疇。這也給監所檢察的工作帶來了很多挑戰。
張主任告訴記者,“服刑人員現在也天天看報紙、看電視,知道國內外大事,也懂得爭取自身權益。曾經有一個囚犯提出想實現生育權,這也是我們碰到的新問題。”
據了解,該名服刑人員被判死緩,剛入獄不久。40多歲的他和妻子還沒有孩子,想到自己出獄后已無法生養,便提出了人工授精的想法,這個大膽想法能否付諸實施?檢察官們陷入了沉思。畢竟法律對此無禁止性規定,但如果允許,又會碰到哪些法律或社會問題?比如,夫妻雙方是否都有這個需求?妻子和他能否一起向監獄提出申請?夫妻雙方的父母是否支持,并愿意協同撫養孩子?還有孩子出生后可能涉及的社會問題……這一切都需要檢察官謹慎而全面地思考、探討。最終,該服刑人員因妻子不同意而打消了此想法。
“我們要盡力保障罪犯的人權,但前提是維護法律的尊嚴?!边@是駐監檢察室全體干警奉行不二的金科玉律。因此,當發現有囚犯利用監獄管理上的不完善而過分強調自己的權益,甚至提出過分的要求時,檢察室也會及時予以引導,糾正其錯誤的觀念,“這是維護法律的權威,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睆堉魅螆远ǖ卣f。

今年1月,由檢、監、律三方共同為服刑人員家屬提供法律咨詢現場服務,解答檢務公開的內容、監獄政策以及家屬提出的涉法難題,成為社會力量進入大墻的新模式。

為確保監所管理穩定,檢察室充分運用與監獄監控聯網的設備,做到現場巡查與“監控視屏”巡查相結合。
“……千言萬語不能表達我的感激之心,我對駐監檢察室的監督性和公正性發自內心地欽佩,這也讓我對我們國家建設完善的法制社會有了全新的認知,對法律更加敬畏,對政府堅定維護我們服刑人員自身合法權益表示由衷的感謝。我將努力改造,摒棄舊我,迎向今后新的人生?!?/p>
這是一封洋洋灑灑的感謝信,由提籃橋監獄服刑人員林輝所寫。2011年他因盜竊罪被公安抓捕,隨身物品和住處、車上所有物品一并被扣押,其中一部分是贓物,另一部分是他的個人物品。他曾多次詢問公安、法院,關于個人物品的歸還問題,但沒有答復。轉眼到了2012年,他向二分院駐監檢察室反映情況,當時他對這部分物品能否有個處理說明,尤其是能否發還并未抱有太大希望。
出乎意料的是,仇小東檢察官約見了他,并進行了細致詳盡的詢問,隨后啟動了司法監督程序。經過仇檢察官多方奔走,今年1月15日,區公安分局同意發還林輝的物品,之后交由其家屬領回全部財物約十多萬元。
像這樣彰顯司法公正的例子還有很多。正因此,二分院駐監檢察室收到了一封封浸透感謝的書信和一面面分量極重的錦旗。有犯人曾說,“我們是一群犯了錯,被社會鄙棄的人,但這世上還有人為了我們的權利奔走,我們還有什么臉面不重新做人?”
然而,社會上也不乏質疑之聲——罪犯就是來監獄贖罪的,干嗎還要維護他們的權利?在張主任看來,這種觀念也應該轉變過來,犯了罪該受懲罰,但刑法的終極目的不僅僅為了懲治罪犯,還要令其悔過向善。“監獄也不是人們認為的懲罰和痛苦的象征。對他們應該享有的合法權利,檢察機關應依法檢察,予以保障。這也是司法公正的彰顯。”
另外,為服刑人員的合法權利而奔走,也是基于監所安全穩定的考量,更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局。“他們進了圍墻,但和外界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親人、愛人、朋友等。如果他們因遭遇了執法不公而質疑司法的公正性,并產生了偏見和誤解,這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p>
這一點,檢察官孫勝軍體會很深。曾經有過一個案例,關押在提籃橋監獄的犯人高小川于2000年入獄,服刑期間曾多次向監獄有關部門反映有關刑期折抵的問題,始終未得回復。2009年他仍不放棄,向駐監檢察室申訴——他曾在鹽城市被公安機關刑拘前,在派出所留置室監視居住,失去人身自由40天。當刑期將至,他希望有關部門能折抵刑期。情緒激動的他甚至揚言,若不解決問題就學襲警的楊佳,其家庭成員也表示此事若不解決,將在世博期間來滬上訪。
知悉此事后,孫勝軍立即著手調查,并和監獄民警一同前往高小川最初羈押地鹽城市取證,最終拿到了確鑿的證據。之后,二分院駐監檢察室聯合監獄向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發函促使其再審。法院再審改判的結果令高小川及其家人熱淚盈眶。
出獄這天,所有家人等在監獄門口迎接高小川的回歸,親人的臉上掛滿了淚水。“趕上了,終于趕上了!”此起彼伏的慶賀聲響起。于他,這一日的確意義非凡,因為正是農歷大年三十,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團聚日,駐監檢察官的努力讓高小川趕上了回家過年。
自2008年始,二分院駐監檢察室與提籃橋監獄、上海萬隆眾信律師事務所合作,成立提籃橋“服刑人員法律咨詢服務中心”,三方機構向監獄服刑人員提供多方面法律咨詢服務,并開展法制宣傳、聆聽其訴求,以化解社會矛盾,這成為全市監獄系統首家旨在維護服刑人員合法權益、確保執法公正,推進社會和諧的法律服務中心。
向大墻外延伸的維權觸角感動了很多犯人,對他們而言,這里有著一份公正、一絲溫度,鼓勵著他們從頭再來、虔心向善。
新刑訴法實施后,對檢察機關保障人權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將進一步推動檢察機關將監管執法納入規范化建設的進程。監所檢察的工作任重而道遠,卻值得求索。人們更愿意相信,如果對服刑犯都能做到公正不二,更何況對普通百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