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力瑩
一瓶在國內只賣7.9 元的老干媽辣醬,在美國亞馬遜網站上竟賣到3.9 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4 元,其中一家美國網站還把“老干媽”辣醬奉為“尊貴調味品”。
對此,“老干媽”廠家回應稱,其產品無論在美國還是歐洲都有銷售,一直是二三美元一瓶,現在變成“奢侈品”,是美國代理商的“營銷策略”。筆者發現,在美國網站上“老干媽”被譯成“教母”,對于在基督教文化中成長的美國人來說,“教母”一詞富有特殊的含義。這與其說是翻譯的成功,還不如說是文化營銷的成功。
文化營銷常常是開拓海外市場的利器。如近年風靡中國的歐洲橄欖油,頂著“最健康”的光環,帶著“地中海浪漫尊貴、品質生活”的心理暗示,漂洋過海來到中國,不僅捕獲國人“芳心”,還身價不菲。相比之下,有“東方橄欖油”之稱的菜籽油,卻是市場日見萎縮。
(摘自《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