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來,蘭溪市紡織業逆勢走強,實現了銷售收入、稅收、利潤三個同步增長。蘭溪紡織業5年時間,經濟總量增加4倍,從2006年的不足50億元到2011年突破200億元,占全市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強,成為拉動蘭溪工業經濟增長的“主引擎”。紡織業銷售額連續5年保持25%以上的高增長率,正是蘭溪市委、市政府落實科學發展,轉型升級在紡織行業中得到的成功印證。
紡織業是蘭溪市的傳統支柱產業,目前全市擁有紡織企業1300多家,以立馬云山、雙燈家紡、云山紡織印染、鑫浪紡織、金梭牛仔等為龍頭的規模以上紡織企業達147家,產值超億元企業42家,創造了牛仔布產量全國第一,純棉布產量全國第三、浙江第一,各類毛巾總產量居全國同級縣市前列的輝煌業績。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疲軟,各類風險增大的背景下,傳統工業并沒有萎縮,反而在危機中實現了轉型提升。

蘭溪市紡織業能夠逆勢而上,靠的是科技投入、設備提檔、產品更新,靠的是蘭溪人獨到的戰略眼光與魄力。浙江佳而美紡織有限公司前身是一家以5萬元起步的家庭加工廠,如今已擁有世界最先進的噴氣織機584臺,年產值超10億元。2012年6月,公司再次投資4.5億元,成立浙江蘭棉紡織有限公司,引進國際最先進的噴氣織機648臺,年產8000萬米新型纖維面料,產值10億元。一期將于2013年元月投產,待二期投產后,2家企業將形成年產值超20億元的規模。
近年來,蘭溪市出臺政策,鼓勵企業引進日本、德國等地先進設備,先后引進國外先進織機2萬多臺,技改投入超過50億元,80%以上紡織企業的設備都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織機無梭化位居全國第一。2007年至今,入選省“雙千工程”項目和省級重點技改項目數連續6年位居各縣市之首。毛光烈副省長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地學習借鑒蘭溪轉型升級經驗。
科學發展觀深刻影響著蘭溪市的發展軌跡。蘭溪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吳國成指出,蘭溪紡織產業要加快轉型升級,延長產業鏈,加快形成以研發設計、運營管理、集成制造、營銷服務為一體的國內領先的現代紡織產業集群。

2011年,蘭溪市紡織業完成銷售收入200多億元,上繳稅金5億多元,實現利潤總額10億多元。2012年1—10月,蘭溪紡織業實現規上產值152億元,同比增長26.3%;銷售收入132億元,同比增長15.2%;利潤同比增長43.6%;實現新產品產值34.8億元,同比增長57.1%。
面對原材料價格波動大、勞動力價格攀升、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節能減排壓力進一步加大等挑戰,如何通過轉型升級,將蘭溪市紡織業打造成省內甚至國內有重要影響力的產業?《蘭溪市棉紡織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示范區實施方案》指出,只有不斷往附加價值高的產業鏈轉型升級,才能獲得較好的效益并持續發展。
促產品升級,產業鏈中有乾坤。蘭溪雙燈家紡、博愛家紡、金梭牛仔、龍馬制衣、漢高集團……紛紛成立研發中心,自主研發新產品,網上營銷,走出國門拓市場,走出國門創品牌。
應對當前紡織業面臨的整體困境,促進蘭溪紡織業逆勢走強,蘭溪市委、市政府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研究制定了《蘭溪市“紡織強市”創建五年規劃》、《紡織企業科技創新,促進產業集聚升級若干政策》、《蘭溪市紡織業區域差別化信貸政策》一系列政策,從土地資源保障、工業投資保障、金融服務保障和公共管理保障等方面予以強力扶持。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以“國家紡織服裝人才培養基地”為載體,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人才資源管理和多層次的企業各類人才培訓體系。
浙江迪亞紡織有限公司成功簽約、浙江天駿紡織破土動工、浙江九舜紡織有限公司進入試生產、市人民政府與浙江理工大學簽約共建全面合作關系……一個個紡織項目簽約、動工、投產,一項項科研項目與高校對接合作,轉化為核心競爭力。浙江省唯一一個棉紡織品質檢中心——浙江省棉紡織品質量檢驗中心開工奠基,浙中國際紡織品綜合市場動工開建,“中國織造名城”、“中國棉紡產業基地”、“浙江省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示范區”接踵而至。
金華市委書記陳一新來蘭溪調研時,強調要把蘭溪的紡織產業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的亮點產業,成為蘭溪工業的金名片,引領經濟轉型升級,探索新型工業化發展路子。
審時度勢,放眼未來。蘭溪響亮地提出紡織強市創建目標:到2015年,紡織產業實現銷售收入500億元,出口值8億美元;至2017年,紡織產業實現銷售收入800億元以上,出口值13億美元。同時,在企業規模、品牌數量、科技創新、知識產權等方面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