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莫章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老年人高血壓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它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常引起起心、腦、腎并發癥[1],是冠心病、腦卒中、心及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險因素。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大陸老年高血壓患病率達40%~60%,是一個極大的發病群體[2]。有調查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中近半數很少或不測血壓,血壓控制良好率不到25%[3]。如何有效控制血壓、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等一直是社區護理工作的熱點。本研究將2010年8月-2012年10月期間在東莞市厚街醫院社區患有高血壓的55 例老年人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東莞市厚街醫院社區年齡≥60 歲的老年高血壓患者110 例,診斷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高血壓病診斷標準[4],其中男55 例,女37 例,年齡60~85 歲,平均(73.6±8.7)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33 例,高中及中專31例,初中21 例,小學及以下7 例;合并疾病:冠心病12 例,腦血管疾病3 例。其他8 例。排除有語言溝通交流障礙、精神智力障礙、不配合參加者。按照隨機抽取的原則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55 例,兩組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藥物治療控制血壓和常規高血壓知識宣教;干預組在此基礎上采用社區護理干預措施進行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病情控制情況及生活質量。
干預措施包括:(1)健康教育在本社區定期舉行高血壓控制防治講座,傳授高血壓的病因及危害、高血壓的分型及危險因素、高血壓病的自我保健及測量血壓方法、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高血壓的藥物治療等知識,課后安排20 min的答疑,以增強講課效果,觀看高血壓疾病相關的健康教育宣傳片,并發放健康手冊。(2)飲食干預:改變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講解合理飲食,特別是鹽、酒的攝入控制對高血壓的重要性。飲食中應注意限鈉鹽,提倡低鈉飲食,每日攝取食鹽不宜超過6g。避免進食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如豬(牛)腦,豬肝、雞蛋、雞肉等,禁食腌制品如腌魚肉、腌菜等。多食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鈣的食物,如牛奶、酸奶、豆漿等,必要時適當補充鈣劑以預防骨質疏松癥。平時注意戒煙限酒,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糧。(3)體重控制:患者根據自己的體重狀況選擇適合自身的運動方式,可選擇散步、慢跑、爬山、打太極拳、降壓體操、跳舞等有氧運動。不宜長跑、打籃球等劇烈運動。一般在清晨或晚飯后30 min進行,每周至少鍛煉3~5 次。每次30~60 min。以運動后不出現過度疲勞或明顯不適為宜,并持之以恒、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并結合飲食控制體重。體重指數(BMI)控制在18.5~23.9 為宜。(4)藥物指導:幫助患者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降壓作用好、不良反應小的降壓藥物。高血壓病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指導患者要持之以恒,堅持治療,督促患者每天按時服藥。讓患者認識到堅持服藥及終身服藥的重要性,能自覺遵醫囑服藥。要詳細告知患者藥物的名稱、劑量、用法和療效等,強調規律服藥,不可自行加藥或突然停藥。讓患者及家屬了解藥物注意事項及毒副作用,學會出現毒副作用時的應急處理方法,并及時報告醫生,調整用藥。一般要求血壓達標(BP<140/90 mmHg),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壓應降至130/80 mmHg以下[5]。 (5)心理干預:老年高血壓患者多表現為易激動、焦慮等不良情緒,精神緊張、情緒激動、不良刺激等因素均與本病密切相關[6]。應向老年高血壓患者講解心理、情緒對血壓的影響,避免情緒激動,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穩定的情緒。針對干預對象情況采用心理支持和放松療法,消除焦慮或減輕精神壓力,指導自我放松或取得家屬的配合,保持平穩心理等;做好患者的心理減負工作,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由配合治療轉為主動參與治療,提高治療依從性。(6)家庭隨訪:安排醫務人員對本社區高血壓患者定期隨訪跟蹤,可以選擇在門診、居委會約見,上門家訪,電話聯系等多種形式,了解患者目前的病情控制情況,生活方式及生活質量。
1.3 護理效果評估標準 在護理前后對患者的生理指標進行測定,采用生存質量表進行評估,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社會關系、環境四個方面,每項指標的總分為100 分,并測定患者總的健康狀態和生活質量,分為優、良、一般、差、很差5 個等級[7]。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行為情況 經過隨訪調查,干預組在護理后體重控制情況、飲食、服藥依從性及定期檢測血壓方面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行為情況比較[n(%)]
2.2 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經護理后,干預組優15例,良26 例,優良率達74.55%,對照組優10 例,良16 例,優良率47.2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6.73,P<0.05),干預組生活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情況比較[n(%)]
近年來,高血壓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尤其以老年人多見,高血壓是導致老年人發生腦卒中、冠心病等心血管事件主要危險因素[8],致殘率和病死率高,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高血壓是終身性疾病,一旦確診,需終身服藥,因此僅靠醫院門診和住院治療不能長期有效地控制高血壓,不能很好地預防腦卒中和心臟病的發作,而社區防治是控制高血壓的最有效方法,通過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病情及生活質量,干預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飲食干預、體重控制、用藥指導、心理干預等措施,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疾病認知水平,是提高高血壓知曉率最有效的手段[9]。對老年人進行健康教育,讓他們了解高血壓病的病因、臨床表現、危害、預防和治療措施等相關知識,樹立健康理念,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和保健能力。高血壓應采取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的原則。非藥物治療包括合理膳食、控制體重、有規律的體育鍛煉、戒煙、減少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等。目前,比較公認的影響高血壓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有肥胖、高鹽與高脂飲食、遺傳因素、體力活動減少、過量飲酒和應激。本研究通過對干預組55 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采取一系列的護理干預措施,包括教育、飲食、用藥等。并與常規護理組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在干預效果方面,干預組在護理后體重控制情況、飲食、服藥依從性及定期檢測血壓方面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生活質量方面,干預組優優良率達74.55%,對照組優良率47.27%,干預組生活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通過護理干預,本社區高血壓病患者對高血壓的防治知識有了比較充分的了解,認識了高血壓病的危害,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識,讓患者改變其以前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衛生行為,患者能保持愉快的心情,減輕心理負擔,提高應激能力,使患者建立了合理的飲食、運動和生活習慣以及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的控制了高血壓病情和明顯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1]鐘水英.高血壓病的社區護理干預措施[J].中外醫療,2008,27(28):148-149.
[2]陳晶華,鄧風清,周月英,等.老年正常高值血壓人群的社區護理干預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2,27(3):73-76.
[3]鄢鳳仙,王云霞,趙月仙,等.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08,7(12):34-36.
[4]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2(12):1060-1064.
[5]羅福華,鄧小玲,陳敏玲,等.社區老年人高血壓狀況調查及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5,11(13):101-102.
[6]楊晴.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應用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12,22(8):2645-2645.
[7]張紅梅.護理干預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6):26-27.
[8]孫劍梅.社區老年人高血壓的護理體會[J].中外醫療,2012,31(19):152.
[9]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