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翔
手術室是救治患者最直接、最重要的部門,是患者將生命托付給我們的重要崗位[1],為此對手術室2010-2011年存在的安全問題進行分析并制定了防范措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6月-2011年6月解放軍八六醫院骨科手術室采取防范措施前1年,共完成手術624 例,其中四肢傷患者267 例,脊柱損傷116 例,關節創傷132 例,非創傷手術109 例。2011年7月-2012年7月為骨科手術室采取防范措施后1年,共完成手術620 例,其中四肢傷患者248 例,脊柱損傷107 例,關節創傷146 例,非創傷手術119 例,兩組手術數量及種類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針對我院手術室無菌控制不嚴格,術前準備不足,備錯藥或血、外傷患者搬運及擺放體位不當、加壓止血帶使用時間記錄缺失、醫療文書書寫不規范等不安全因素我院提出以下整改措施:(1)嚴格手術室無菌操作,加大監督力度,對違反無菌操作原則的行為及人員進行制止及改正。使用“C”型臂X線機時加用無菌保護套,并用無菌巾保護術區[2]。手術操作時手術臺下人員據無菌手術臺30 cm以上,觀術人員不得超過2 人,關節置換術謝絕觀術。(2)器械護士術前檢查手術臺上器械,避免術中發現器械不足或故障等狀況。器械護士清點縫針、紗布、紗墊等器械數目并由巡回護士記錄,術中注意清點器械及觀察易損器械完整性,對術中添加到器械、紗布等做好清點記錄。(3)接患者前核對患者姓名及手術信息,轉運時給予適當體位及固定,避免二次損傷及增加患者痛苦,轉運途中支起推車護欄,防止墜床。根據患者手術體位加以保護,如仰臥位時于骶尾部等骨性隆突處放置軟墊或氣墊,俯臥位(如頸椎后路)使用頭架軟墊,避免眼周受壓,胸部懸空及保護會陰等[3]。(4)嚴格掌握加壓止血帶禁忌證和使用要點,貼近皮膚處紗布隔離,注意充氣壓力及使用時間,記錄充氣時間并注意提醒術者止血時限[4]。(5)強化醫護人員法律與責任意識,完善醫療文書書寫,術中巡回護士記錄患者各項數據、術后及時完成各項記錄書寫,格式完整、嚴謹,文字工整、清楚,嚴禁涂改。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5.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對使用措施后手術室安全隱患發生率與使用前進行比較,差異顯著性使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010-2011年共發生患者推錯手術室、輸錯血,醫療記錄不全,護送不當等安全問題7 次,術前準備充分率94.9%,手術醫師滿意率89.1%,患者滿意率91.5%。2011-2012年發生安全問題1 次,手術器械準備充分率97.1%,手術醫師滿意率95.5%,患者滿意率96.3%。可見采取安全措施后手術室護理操作安全問題顯著減少,術前準備更加充分,術者及患者對手術更加滿意(P<0.05),見表1。

表1 采取安全措施前后骨科手術護理質量比較
手術室護理的嚴謹、周全是患者手術質量及生命安全的必要保證。我院對2010-2011年骨科手術室護理情況進行了回顧,對存在的護理缺陷及可能發生的危險因素均進行了記錄和分析,這些問題有些是醫護人員在執行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失誤或個人安全意識不強,也有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如資源分配的不合理,導致承擔某項任務的人員負擔過重,難以按標準完成指定操作。我院通過合理化現行操作規范,加強人員安全意識教育,建立安全核查等一系列安全措施以減少護理隱患的發生率并提高患者及術者滿意度[5-6]。由本組數據可見,我院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后護理安全問題的發生率顯著降低(P<0.05),術前準備充足率顯著高于以前(P<0.05)。術后對手術醫師及患者進行的走訪中也反映護士對術者的配合更得力,對患者照料更周全,滿意度均有顯著升高(P<0.05)。
綜上所述,提高護理人員安全意識,提升專業技能,完善安全規范,能有效減少骨科手術室安全問題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
[1]謝慧紅,欒秀坤.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及差錯防范[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08,6(1):40-41.
[2]陳艷.手術室護理安全問題探討及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09,4(6):252-253.
[3]黃秀榮,王淑霞,馬麗歐.骨科手術患者安全護理的防范措施[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11):2617-2618.
[4]岳梅.影響骨科手術安全的手術室護理隱患及對策[J].現代醫藥衛生,2009,25(20):3071-3072.
[5]潘海云,秦海麗.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J].全科護理,2012,10(1):257-258.
[6]湯淑敏.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的探討[J].當代醫學,2009,15(3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