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時,香港人開始嫌無線老了。現在的花旦佘詩曼、黎姿、胡杏兒、鐘嘉欣不如當年的關詠荷、郭可盈親切;不如陳慧珊、宣萱那么個性鮮明;也不如蔡少芬、張可頤那么漂亮。
現在的電視劇,不如當年的《大時代》、《笑看風云》那么好看;而幾十年后,劇中人還是說著那些熟悉的臺詞:“最近發生了這么多事,我想一個人靜一靜”、“都不知道你在說什么!”、“不耽誤你時間了,改天一起喝茶。”、“感情的事是不能勉強的。”橋段也還是那么老舊;港姐一年比一年丑;臺慶一年比一年更像是員工獎勵大會。
劉德華回巢
在2012年以佘詩曼和林保怡為首的TVB藝人帶頭集體北上淘金,大批藝人離巢的困頓之局壓迫下,TVB開始了絕地反擊之役,其中最矚目的莫過于天王劉德華的回歸。劉德華貴為香港四大天王,是TVB鼎盛時期的五虎將之一,之后轉投電影圈發展,如今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語。面對娘家的呼救,劉天王因感恩之余欣然應允,無疑為低沉中的TVB帶來了曙光。成功攻下劉德華之后,曾志偉代表TVB又開始極力游說大佬周潤發回巢。
藝員集體出走誘因解讀
藝員集體出走原因無非有三,待遇差是首當其沖的原因。TVB是出了名的摳門,對親生子女實行包薪制度,即藝員每月有固定薪水,水平與普通白領相差無幾,拍劇另外計酬。貴為一姐的佘詩曼片酬一集也只有5萬多港幣,但她在內地公司的簽約費可高達千萬。而且眾所周知TVB拍劇條件惡劣,高強度的拍攝是常態,藝員們難免怨聲載道。
1.佘詩曼帶頭離巢致一線斷貨。目前第一梯隊能鎮場的人所剩無幾,再加上其他藝人的離巢也導致儲備的優秀藝人數量銳減。新人上位的速度趕不上老人離巢或老去的速度,這可謂是給了TVB當頭一棒;
2.不熬到30歲別想紅。在TVB,少年得志,一夜成名的神話太罕見,絕對是要細火慢燉慢慢熬才能出頭的。典型現象就是花旦們大多都是30歲之后才能熬出頭,卻還要假扮20歲少女,如佘詩曼、郭羨妮等,明顯帶來強烈的違和感;
3.只捧聽話的藝員。TVB的傳統一向就是扶持聽話者,在這一狹隘標準下難免所捧之人實力欠奉。如今力捧的茍蕓慧、賈曉晨等花旦也常被批鄉音味重、表演僵硬。如此看來,新人要上位還是任重而道遠。
制作粗糙之道具重復利用
TVB近些年的制作太過粗糙,實在讓人忍無可忍。萬年不變的道具、千篇一律的套路和濫俗的情節等都讓人不能直視。TVB制作節儉一向遠近聞名,為了節省成本真是無所不用其極,你會隨時在不同劇中看到一模一樣的房子、一模一樣的服裝等。但是請不要詫異,這不是穿幫,只是摳門拍劇的策略所致。熟悉到爆的萬年豪宅想必你一定見到,在《創世紀》、《突圍行動》中都曾出現;此外TVB原先的古裝劇竟都是在香港荔枝角公園中拍攝的,如《宮心計》、《造王者》等,真可謂節省至極。
制作粗糙之TVB體走紅
“呶,做人呢?最重要的是開心。”從小被TVB劇泡大的電視兒童是不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就是最近在網絡上被網友瘋狂追捧的“TVB體”。幾乎在每部TVB的電視劇中,只要某個場景出現,就一定會配合一句固定的臺詞,網友也開始用“TVB體”進行造句,諷刺TVB劇集俗套,幾十年沒進步。
TVB有三寶:恩怨、三角、奸角好
TVB的古裝劇時裝劇,基本已經看出套路了。一張臉,誰忠誰奸?舉手投足,有意無意?恩怨情仇,早報晚報?那些情節和眉眼的流轉,能翻出看官掌心的,少!
★鋪設錯綜復雜的三角戀是TVB的拿手好戲。兩夫妻在一起的時候沒有什么跌宕,當有第三者介入時便家庭破裂,又有小孩子又要面對分離,這種橋段放在誰手上都可以編出很多場戲;
★女人斗法幾乎貫穿家族劇、宮廷劇,不是爭產就是爭寵。女人們戲內斗得出彩,戲外就可以傳“不和”,可以話題不斷,搶奪收視率;而男人們的恩怨大都圍繞豪門恩怨和兄弟情仇展開;
★TVB一直流行“奸角當道”的風潮,演奸角往往更搶戲,更讓觀眾記憶深刻。他們殺人放火,無惡不做,但詭異的是不高明的作案手法往往會因巧合一次次洗脫嫌疑。直到大結局前幾集家破人亡,奸角才被人揭發,故事的結局往往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最近TVB劇“角色死前必有橋段”的定律在網絡爆紅,細心網友發現,但凡角色面臨升職、退休、出國等舉動時,往往就是其將遭遇不測的前兆。比如《飛虎》中慘死的阿軒,死前就獲得去英國深造的機會;而《潛行狙擊》中,跛Co更是在大婚之日被槍殺;
★而最常見的TVB劇情更是比比皆是,比如在醫院的急救室,醫生走出來,默默摘掉口罩:“對不起,我們已經盡力了……”然后一名女演員會瞬間崩潰,以手捂嘴,倒退三步作勢站不穩。旁邊男演員趕緊去扶,女演員便帶著哭腔捶男演員胸:“為什么?你告訴我為什么……”
★再比如當一家人遭遇困難時,這個時候一家之主便會把大家擁抱在一起:“只要我們一家人在一起,開開心心就行了。”
歷數TVB制造的四大巨星
成品展示:周潤發
生產日期:1974年
生產車間:TVB藝員培訓班第3期
有人說,“如果讓70年代人只選擇一個明星、一個偶像、一個英雄,他只會是周潤發,也只能是周潤發。”草莽與優雅、瀟灑與忠義、親切與貴氣、亡命與多情、成熟與頑皮,在他身上都得到了完美的釋繹。非常喜歡他和鄭裕玲的合作,簡直是火花四射的碰撞,看他們的對手戲,周圍的空氣中都撥動著這對男女在對立表面下慢慢靠近的曖昧與心動。
成品展示:梁朝偉
生產日期:1982年
生產車間:TVB藝員培訓班第11期
梁朝偉是無線的第一個包薪藝人,那時的風光可以想見。在無線的日子里,他的情事比他的戲要精彩。當然戲也是好的,但作為藝人那是本分所在,至少在那個講究實力的時代是這樣的。而情感上的花邊就是額外奉送的娛樂。就像你去買一樣東西,忽然被告知會有附送的禮物,此時的你對這個贈品的興趣一定是大于商品本身的。他并不諱言自己曾有過一段荒唐的生活,每天早上醒來看著身邊的女人會想不起她是誰。大眾們能想得起來的女人至少有三個:公認最配的曾華倩;當中有一個插花的黎美嫻,為了他們三分三合的耍花槍弄得胃出血住院;還有就是劉嘉玲。
成品展示:周星馳
生產日期:1983年
生產車間:TVB藝員培訓班第12期
跑龍套在詞典中的解釋是:原指戲曲中拿著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在現代的影視界里,泛指群眾演員或小配角。1982年的《獵鷹》中,劉德華第一次擔當男主角,從此一炮而紅。周星馳在其中飾演了一個客人甲,被酒吧內的一個吸毒鬼打了一頓,幸虧劉德華進來制止。數年后,這兩位演過對手戲的主角合作了兩部電影:《賭俠》和《整蠱專家》,影片中周星馳的風采完全蓋過劉德華。二十多年前周星馳在拍《射雕》時曾跟導演提出能不能讓他舉手擋一下再死,結果導演根本沒理他。這個不理人的導演就是后來和他合作《審死官》與《濟公》的杜琪峰,不知道杜導是否后悔當年沒接納這個小龍套的建議。
成品展示:劉德華
生產日期:1981年
生產車間:TVB藝員培訓班第10期
幾十年前,在無線的一次臺慶晚會上,劉德華很賣力地在地上一個前滾翻,然后單膝跪地,雙手擺出拉對聯的姿勢,和其他四虎擺了個晚會上常見的群體造型。他精神飽滿地揚著頭,熱烈堅定,直白單純。從83版《射雕》中沒有臺詞的人肉布景到如今娛樂圈視為楷模的一種精神象征,想想都覺得這項工程浩蕩得沒有邊際。為什么要輕視他的苦干呢,難道勤奮不是一種美德嗎?難道演藝圈只看重天賦而不在乎努力嗎?而且只是憑著努力他會紅這么久嗎?為什么年過不惑的湯姆·克魯斯、布萊德·彼特仍舊是大眾的夢中情人,而同樣四十幾歲的他就不能繼續做常青偶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