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學金

【背景】
與10多年前相比,對我國人口變化趨勢的判斷和認識,已經發生了重大調整和改變。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人口不斷增長,我們對于人口負增長的情況還缺少足夠的思想準備及物質準備,盡管實際上我們已經能夠聽到人口負增長的敲門聲。
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將有必要像東亞地區及歐洲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一樣,進而采取鼓勵生育的政策。
人口形勢劇變的十年
從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以來,不斷有新的數據發布,表明我國人口走向正在發生趨勢性的重大轉折。例如2013年2月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披露,2012年中國15-59歲(含不滿60周歲)勞動年齡人口下降為9.37億人,比上年減少了345萬人,成為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長期下降趨勢的發端。同月全國老齡辦發布的《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指出,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老齡化水平達30%以上。近日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提出我國養老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較差,難以滿足低收入老人的養老需要。如同前幾年一樣,在今后的全國兩會上,生育政策調整問題將再次引起了兩會代表的關注。
實際上與10多年前相比,大家對我國人口變化趨勢的判斷和認識,已經發生了重大調整和改變。例如2000年我國政府發布的《中國21世紀人口與發展》白皮書(代表政府相關部門的看法)曾經將中國人口與發展的數量目標設定為:到2005年,全國人口總數(不含港、澳、臺地區)控制在13.3億以內;2010年,全國人口總數控制在14億以內;到21世紀中葉,全國人口總量在達到峰值(接近16億)后緩慢下降。但是我國普查數據表明2010年我國人口總量僅為13.4億。根據聯合國2011年發布的《世界人口前景展望2010修正版》關于中國人口的中方案和低方案預測,我國人口將在2017-2026年期間,在達到不足14億的峰值后開始負增長。所以,我國人口峰值將大大低于“接近16億”,峰值到來的時間也將比“21世紀中葉”早得多。本世紀末,我國人口總量將僅為5.1億-9.4億人。
人口總量的變化的背后是人口年齡結構的不斷老化。同樣根據聯合國關于中國人口的預測,在本世紀中葉前后我國人口將進入嚴重的老齡化,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為30%左右(中方案)甚至高達40%左右(低方案)。中方案假設我國人口從目前每對夫婦生育性1.5個孩子逐步上升到本世紀末平均每對夫婦生育2.01個孩子。這個假設能否實現尚有較大不確定性。目前我國臺港澳地區和華裔主導的新加坡已經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四個地區或國家,盡管這些地區或國家均已采取了生育鼓勵政策,但是多年來平均每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左右孩子。如果這些地區當前的生育率預示了我國生育率的未來變化方向,那么我國生育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還會持續下降。
當然,人們發現歐洲生育率有所回升。但是國際移民已經成為歐洲國家人口增長的主要來源,生育率的回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移民較高的生育率。依靠引進大量國際移民來提高生育率的情況,至少在目前的東亞地區尚不足以成為政策考慮的重要因素。
負增長的敲門聲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人口不斷增長,我們對于人口負增長的情況還缺少足夠的思想準備及物質準備,盡管實際上我們已經能夠聽到人口負增長的敲門聲。在人口數量下降的背后,是人口老齡化和人口代際數量關系的惡化。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下一代人的數量多于上一代人的數量。但是,實際上從1990年代初開始我國生育率就已降到更替水平(大約每對夫婦生育2.1個孩子)以下,我國下一代人的數量就已開始少于上一代人。目前我國生育率已降到1.5或以下,粗略地說,下一代人的數量要比上一代人少四分之一以上。我國部分地區如上海的總和生育率已降到0.7,粗略地說,大約3對夫婦生育一對夫婦。
一個反映人口代際數量關系的指標是“潛在支持率”,即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與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率。我國人口的潛在支持比已從1982年普查的12.53降為2010年普查的8.40,下降了近三分之一。根據上述聯合國關于中國未來人口的展望的中方案預測,我國人口的潛在支持比將于2050年和2080年分別降至2.38與1.83;根據低方案預測將分別降到2.10和1.14。
政策必須調整
我國未來人口負增長和老齡化的經濟社會后果值得我們以前瞻性的眼光來加以研究和關注。人口負增長和人口老齡化將使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首先負增長,由于勞動力的稀缺性增加,勞動力成本(包括工資和社會保險繳費)不斷提升。根據生命周期消費理論,人口老齡化將使我國儲蓄率(及投資率)下降,并進而使我國的“潛在增長率”下降。人口老齡化將對社會保障和公共財政產生巨大壓力。人口總量下降和老齡化還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我國人口的空間再分布。2010年普查數據表明,我國人口繼續由中西部地區向東部沿海地區遷移,2000-2010年的10年中我國有6個中西部地區省市出現了常住人口負增長;我國自然村的數量從360萬個下降為270萬個。今后將有更多的村落、鄉鎮甚至城市化地區由于無人居住而被廢棄。
我國人口負增長和人口老齡化的前景,需要我國以前瞻性的眼光,盡快對生育政策和其他相關政策作出調整,首先允許我國城鄉每對夫婦生育兩個孩子。當然為了避免“生育堆積”和實現平穩過渡,可以在5年內按育齡婦女的年齡從大往小逐步放開。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將有必要像東亞地區及歐洲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一樣,進而采取鼓勵生育的政策。
我國的生育控制政策是在當時非常人口形勢下采取的非常政策,是一項政治經濟和社會成本高昂的政策。大量案例表明,在其實際執行中極易造成基層公權力對公民基本人權,尤其是對農民和婦嬰的基本人權的侵犯。目前我國仍然是世界上唯一實行這樣的生育控制政策的國家。1980年中央《公開信》明確說,“到三十年以后,目前特別緊張的人口增長問題就可以緩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現在采取不同政策的時候已到,我們已經沒有任何遲疑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