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佑至
地方政府對石化項目的偏好和追逐并沒有因為民眾抗議而停止,反過來也是如此。以宜居著稱的西部城市成都和昆明,都因為引入了大型的石油煉化一體項目,引發當地民眾大規模高調抗議,至今沒有結束。抗議活動引發了新一輪科普,地方政府和部分科學界人士努力想傳達這樣一個理念:PX項目的污染和危害性被人為夸大了,工業界則試圖傳達另一個信息:中國對PX的需求還將持續增長。他們的潛臺詞是,僅僅是出于恐懼就放棄一種低毒無害且能帶來大量稅收的新興產業,是不明智和不理智的行為。還有媒體把這個現象歸納為“PX困局”。
然而,對成都和昆明的市民來說,這些說法與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感受形成了尖銳沖突。有大量證據可以證明,大型石化項目的環境影響,并不像目前宣傳的那么無害和可控。其他城市的遭遇足以讓他們警惕。況且,即便石化業真的能夠做到安全無害,這兩個城市的居民也有太多理由反對類似的工程上馬。長期以來,成都和昆明受困于極度嚴重的水污染,而整個云南正經歷長達數年的干旱。換句話說,需要消耗大量水資源的石化工業,將坐落在兩個水資源嚴重不足的城市,它們還是四川和云南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中國最富盛名的旅游目的地。
2007年廈門市民公開反對PX并導致項目遷址后,PX項目的確在中國遭遇了空前抵制。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沿海城市,對石化業的容忍程度急劇下降。大連市民的抗議迫使政府承諾搬遷接近市區的石化園區(盡管事后沒有兌現承諾),寧波市民則成功地讓一個石化項目止步。互聯網擴大了抵制行動的影響力,也為內陸城市樹立了范例。陜西咸陽政府最近也發布公告,宣布取消一個公示中的PX項目。成都和昆明則成為新一輪抵制中最引人注目的城市。
在關于PX無害的官方科普話語中,幾乎避而不談一個事實:雖然PX是公眾抗議的矛頭所向,但PX項目大多只是大型石化綜合體的一部分。大型石化綜合體投資大、建設周期長,可以迅速拉動GDP和稅收,特別受地方政府的歡迎,但其環境后果與投資規模成正比,而且往往持續幾代人之久。
大型石化項目的規模和存在時間都包含著令人不安的不確定性。隨著檢測和診斷技術發展,人們對疾病的認知不斷提高,污染與疾病之間的新關聯也不斷被發現,但往往為時已晚。人們行使選擇權的唯一機會是在項目開工之前。一旦化工綜合體建成,即使有證據證明它們造成了嚴重的污染,也很難拆除或遷走,甚至要求企業進行環保技術改造升級,都非常困難。這必然促使人們在石化項目落戶的問題上慎之又慎。
一些地方政府掩蓋信息的做法加重了人們的懷疑。迄今為止,沒有任何大型化工項目在規劃選址之前做到信息透明。進入公示程序的都是既成事實,有些已經完成數十億投資。昆明石化項目的環境評估被納入保密范圍,公眾的知情權受到了嚴重限制,因此激起了更加強烈的反彈情緒。事實上,環境評估報告本身的權威性也屢受質疑。因為來自政府的壓力,或者和企業存在利益關聯,很多評估機構都無法保持獨立地位。在這方面,中國最大的一些環評機構——包括環保部下屬的環評機構在內,都有不良記錄。
反對PX是一個有時代特色的現象。事實上,人們反對的不止是PX。“PX困局”的說法偷換概念,把當地公眾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變成了抽象的科學話題。如果說有所謂困局,那也是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困局,或者說是政府決策程序的困局。經濟增長應該造福于地方民眾,政府首先要服務于公共利益,對大型工業項目,地方民眾應該事先充分知情,并且能夠通過政治程序,公開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態度和立場。如果這一切都不可能,人們至少可以說,“我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