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姬

挺著大肚子的孕婦,插著氧氣管的老人,以及那些看似仍然恩愛的夫妻,3月以來紛紛來到戶口所在地的民政局,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離婚!
這時候如果談感情,就傷錢了——3月1日晚國務院出臺了“新國五條”細則,其中最引人關注也最具爭議的內容,是個人出售房產要嚴格按照轉讓所得的20%計征個人所得稅。于是,全國各地的婚姻登記處都擠滿了準備以離婚而逃稅的“苦命鴛鴦”。
新國五條的各地細則按規定要在3月底前落地,專家呼吁,“假離婚”的風險很大,可相比被征繳幾萬甚至幾十萬個稅的可能性而言,老百姓覺得花幾十元離婚是相對劃算的一種選擇。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
早在“新國五條”細則出臺當晚,就有聰明的網友總結了離婚避稅的優點:如果一個家庭有兩套房想賣一套,離婚就可以各人一套自住房,如果滿一定年限可能免征20%所得稅;如果一個家庭想買第二套房改善條件,離婚后那個沒拿房子的人就可以買首套房,不僅不受限制,還可享貸款優惠;如果政府今后對家庭兩套房以上再征稅,拆分成兩個家庭的繳稅概率就要低很多。
根據某婚姻登記處的工作人員透露,每次調控政策一出,勢必刺激一部分要規避政策條款的夫妻前來辦理離婚。但像這幾天如此集中暴發尚屬罕見。
3月以來,南京市每天離婚的人數是平時的2倍多。濟南的婚姻登記處排起了長隊,離婚后開具單身證明的人也出現了翻倍增加的現象。有一對夫妻一早來到婚姻登記處,以感情不和為由辦理離婚,辦完手續后,兩人又同時到隔壁窗口,各自開具了單身證明,然后兩個人一起打車去房地產大廈。沈陽婚姻登記處的工作人員一開始仍然按照常規步驟,勸勸準備辦離婚的夫妻,有的夫妻聽得不耐煩了,拋出一句“別說了,我們就是為了房子”,工作人員從此連離婚原因都懶得問了。在上海,各區縣婚姻登記處離婚的夫妻數量屢創新高,工作人員發現這些勞燕分飛的“怨偶”非但沒有悲哀、沮喪或是憤怒的情緒,反而非常平靜甚至挺開心。
在寧波,有一對80后夫妻一大早抱著個孩子來離婚。一家三口全程笑嘻嘻,其樂融融地把婚給離了。一拿到離婚證,男方現場就要辦單身證明,因為他已經看中一套二手房,馬上就要去房產局辦過戶手續。據介紹,這幾天在寧波離婚的“主力”大多是70后和80后。“三四十歲年紀,財富有一些積累,但又不是很多,屬于中產階層吧。”工作人員說,看這些夫妻的神情,根本不像真正要離婚的人那樣冷面,有時還會興高采烈地談著首付和貸款的事兒,或者急著咨詢復婚的手續了。類似的情況不但在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上演,溫州、貴陽和哈爾濱等二三線城市也是如此。
此外,網上還流傳過特別“奇葩”的二手房交易逃稅辦法:“第一步,上家離婚,準備出售的房產歸于上家男;第二步,下家離婚,房產歸于下家男(如果有房產的話);第三步,上家男攜房產和下家女結婚,房產共有;第四步,上家男和下家女離婚,房產歸下家女;第五步,各自復婚!”如此繁瑣的招數是否有人實踐還不得而知,但要通過離婚再婚再離婚再復婚這幾近自虐的方式來避稅,實在有些悲催。
復旦大學金融與資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謝百三教授感嘆:“生命誠可貴,婚姻價更高,如為避稅離,兩眼淚汪汪!”謝百三表示,“新國五條”出來當天,他和復旦大學幾位老師、教授立即研究了條文,得出一致結論:這一定會引發一浪高過一浪的“假離婚”潮。他們算了一下:2001年復旦附近5000元/平方米的學區房,現在漲到四五萬元/平方米了;100平方米的房子差價400多萬,可能要交幾十萬元的所得稅。而假離婚再復婚也就幾十元的手續費。“我們幾位老師、教授討論的結果:一定是90%-95%以上的人會選擇離婚避稅。”
避稅成本
如果認為離婚避稅的成本只是幾十元的手續費,那是很傻很天真了。
廣州越秀區法院法官程秀建提醒大家,現實中確有借機假戲真做的案例,當事人帶著一套自己名下的房子,名正言順地與第三者過著悠閑的日子。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張黔林表示,暫不論假離婚的道德風險,即使法律上的確可行,但風險實在太大。張黔林說,目前內地法律對夫妻間房屋過戶的確不征稅,但有兩個問題無法回避:一是弄假成真,雖然是“假”離婚,但一旦領取了離婚證,法律上也成了“真”離婚,如果一方離婚后不愿復婚,那另一方也只能望塵莫及;二是復婚后將來如再離婚會發生財產糾紛。離婚登記時,離婚協議上子女、財產歸誰都要寫清楚,不管寫上財產歸哪一方,將來復婚的話,法律上講,這些財產就是這一方的婚前財產,將來即使再離婚,也不能分割這部分財產。
網友們除了支招“假離婚”,還獻出一計“虛假訴訟”——“抵押房產償還欠款買方先把房款交給賣方。賣方按照房款,打一張欠條給買方,并以房產做抵押。然后,買方以賣方欠款不還起訴到法院,賣方承認欠款,表示無力償還,愿以房產抵償。最后,買方拿著法院判決書去房產中心過戶。這樣,不論是否限購,都可以過戶。”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另類避稅法不太靠譜。如今法院審理民間借貸案件相當嚴格,法院會要求欠款方提供轉賬信息、支付憑證,意即證明買方當初如何借款給賣方,若欠款數額與房產價值正好同等,法院會認為這是非真實債務,是違反法律規定、逃避稅法的行為,通常都會判決欠款無效,這樣一來,對于已經付款的買方來說,風險極大,很可能要不回房款。更重要的是,“虛假訴訟”是一種妨礙民事訴訟的行為,嚴重的還可能被法院罰款甚至拘留,最長拘留時間是15天,同時還涉嫌刑法上的逃稅罪。
靜待細則
個人幸福受影響的何止是已婚夫婦。近日網上瘋傳的一條微博,給“新國五條”增添了一絲黑色幽默——因為要交所得稅20%,武漢一位“姐姐”在房管局網站上留言:“老子要背個煤氣壇子把你們房地局炸了。”第二天,武漢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官方網站便對此進行了回復:“你好!千萬莫炸我局,那會誤炸的。因為國五條還未在我市實行,此事請向市地稅局咨詢。”
而上海女子張筱月在“新國五條”細則出臺當晚就大哭了一場——她看中一套位于寶山的精裝修二手房作為婚房,80多平方米,總價逾200萬。她本來只需繳稅2萬,但因賣家在2005年購買單價是每平方米6000元,現在稅額可能要高達二三十萬。她表示:“欲哭無淚,欲怒無言,我是剛需。他們不知道,普通人買一套房子有多么艱難!”
全國兩會期間有代表提出,“新國五條”涉及敏感的稅收問題,其實早在2006年國家稅務總局就已經闡述了關于差額20%和全額1%-3%的方案。稅務總局規定,如果按照差額征收,就涉及準確核實到底差額是多少;而當稅務部門不能核查的時候,就轉為核定征收,就是按照成交價全額的1%-3%征收,到底稅率是多少,由省級政府規定。
謝百三把“新國五條”中征收20%的所得稅比作“雨果當年筆下的一種惡稅”。“幾年來,為什么所有城市都不執行差額20%而是按照總款征稅呢?人民的實踐已經回答了啊!”他認為,交20%稅的“新國五條”既然引發了離婚狂潮,各地就應該暫停細則出臺。
新中國歷年離婚潮
第一次離婚潮:1951年-1956年
1950年5月1日,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頒布。1951年-1956年間,大約600萬對夫婦離婚,主要原因是取消舊社會的童養媳婚姻,解除封建包辦婚姻。
第二次離婚潮:1966年-1976年
十年動亂時期,“劃清界限”成為許多夫妻離婚的理由。而“文革”結束時,很多在農村結婚生子的知青,無法把配偶及子女的戶口落到城市,只好采取離婚的辦法以求回城。
第三次離婚潮:1980年代初期
1980年,第二部《婚姻法》頒布,帶來了一場婚姻革命。那些在舊《婚姻法》束縛下久而未判的婚姻被解除。
第四次離婚潮:2006年以來
2006年10月開始實施的新《婚姻登記條例》大大簡化了離婚登記程序,無須單位開具證明,符合條件的夫妻當天就可以在民政局辦理離婚手續,這也為房產避稅“假離婚”大開了方便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