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小洪
從地緣政治上看,韓國外部環境險惡,且不說被同一民族的朝鮮視為敵國,還位于美國、中國、日本和俄羅斯四強環伺之中。從古至今,朝鮮半島的榮辱升沉莫不與四大國的相關政策息息相關。因此,大至外交政策的制訂,小至一些外交場合的禮儀,韓國都得看周邊四大國的臉色,小心翼翼地做出自己的反應。
例如,韓國老是耿耿于懷中國對韓國不如對朝鮮一樣重視:抱怨中共中央的文件、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涉及到朝鮮半島的外交政策時,總是朝鮮在前,韓國在后;政治上重視朝鮮,經濟上重視韓國;中國駐韓大使總比駐朝大使低一個級別,即中國駐韓國大使只是正司級,而駐朝鮮大使則是副部級。
韓國每任新總統當選后,一般都會向四大國派出由自己親信率領的特使團,手持新總統的親筆信面呈四大國元首,向他們說明新政府上臺后將推行的外交政策,希望發展韓國與以上各國的關系。隨后邀請四大國派出高規格的代表團參加韓國新總統的就職典禮。
韓國新總統很在乎周邊諸強如何看待自己的當選,如何接待自己的特使,派什么層次的特使參加自己的就職典禮。然后會根據各國對韓國外交的重要性表現出相應的禮節。或許,可以我們從一些細微禮節中看出韓國新總統外交重心的傾斜。
在盧武鉉政府時期,韓國與四大國的關系順序是美、中、日、俄。李明博上臺后的韓國媒體上反映的順序則是美、日、中、俄。如李明博勝選后,就是當選當天會見美、日大使,次日會見中、俄大使。
筆者注意到,樸槿惠當選后這段時間,韓國媒體在反映韓國外交重要性中,順序又變成了美、中、日、俄。
2月27日,被樸槿惠總統提名為韓國新外交部長的尹炳世公開表明周邊四強對韓國外交的重要性,排序為:美國、中國、日本、俄羅斯。他是這樣解釋的:“過去60年里,韓美同盟在韓國民主化走向成熟、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方面發揮了核心作用。”“而中國是韓國的最大貿易對象國、最大投資對象國,考慮到中國的經濟比重和在朝鮮半島和平與繁榮方面的作用,應該將中國視為僅次于美國的外交對象。”
樸槿惠當選后,只向中國和美國派出了特使團。1月22-24日,派出了選舉對策委員會本部長金武星為團長的特使團訪問了中國,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接見。
2月6日,樸槿惠派遣執政黨新世界黨院內代表李漢久為團長的特使團訪問了美國,但只見到了國務卿克里,沒能像當初李明博派出的特使團曾蒙小布什總統的接見。讓韓國媒體感覺,“本次代表團訪美待遇低了一級”。
新當選總統樸槿惠派遣的首個特使團不是赴美國而是中國,壓根兒沒派特使赴日本。這個消息激起日本媒體的敏感反應。對樸槿惠高度重視中國,有點怠慢美國、無視日本的外交動向表現出特別關注。
《朝日新聞》報道稱,樸槿惠試圖擺脫李明博政府過分親美的外交路線,開始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產經新聞》則抱怨,日本的安倍晉三首相在樸槿惠當選后,1月3日就派出特使前往首爾祝賀,而中國政府派出的祝賀特使是1月10日才到的韓國。然而,樸槿惠向中國首先派出了特使,面對日本來客卻只字不提派韓國特使訪問東京一事。
2003年和2008年,日本都是派現任首相參加盧武鉉和李明博總統的就職典禮,而今年2月25日樸槿惠的就職典禮,日本只派出了副首相麻生,大概是對樸槿惠當選后冷遇日本的回報。中國則派出了政治局委員劉延東出席,比出席李明博就職典禮時派出的國務委員高出一個級別,讓韓國媒體高興了好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