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飛
持續處于輿論漩渦的中國紅十字會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機構。關于紅十字會的性質,官方說法是:紅會總會是國務院領導聯系的、經國務院批準免于在民政部社團登記的22個全國性人民(社會)團體之一。其機關工作人員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
這22個免于登記或經國務院批準可以免于登記的人民(社會)團體也構成了我們通常所說的“國字號”社團的主體,包括全國總工會、共青團、全國婦聯、全國工商聯、中國作協、中國文聯、中國殘聯、全國青聯等。其中全國總工會、共青團等8個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人民團體在國家政治生活中顯得更為突出。
紅十字會暴露出的各種問題,最終引發了“去行政化”的呼聲,同時也將同類社團的政治屬性和管理體制推上了風口浪尖。
“高配”與“超高配”
紅會官方網站的信息顯示,中國紅十字會現任名譽會長為前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長為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5位名譽副會長中,韓啟德、桑國衛為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黃孟復、張榕明、李金華為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除了韓啟德于今年3月轉任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其他4位名譽副會長均已退休。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紅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將于2014年召開,選舉新的理事會,產生新一屆紅會領導人。如果紅會章程中“理事會會議聘請國家主席擔任名譽會長”的條款在2014年的紅會十大上沒有修訂,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十屆紅會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上被聘任為紅會名譽會長。
與名譽會長不同,紅會會長由誰擔任并無明確規定。
按照最近的四屆會長來看,會長一般會從全國政協副主席或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含卸任)中選出。1994年,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當選六屆紅會會長,1999年紅會七大后由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佩云接棒。彭于2003年3月已卸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但還是在2004年八大后繼任一屆。2009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接替彭,任職至今。
彭佩云、華建敏當選紅會會長并非偶然。兩人均擔任過國務委員,彭佩云擔任國務委員時還分管紅會工作。
從1994年到2009年,紅會章程一改再改,但有關紅會內部管理體制的規定始終未變。根據這一規定,會長并不主持紅會日常管理工作,而是由常務副會長負責,紅會總會的法定代表人也不是會長,而是常務副會長。
目前負責日常管理的常務副會長一職由61歲的趙白鴿擔任。2011年10月,郭美美事件重創紅會后,時任國家計生委副主任趙白鴿臨危受命,原常務副會長王偉轉任紅會兼職副會長。
紅會的這一領導體制可以表述為:由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擔任會長(名譽會長),但“不增加工作量”,紅會執行委員會主持日常工作,常務副會長擔任執委會主任并擔任總會法定代表人。
在紅會章程中,“理事會會議聘請國家主席擔任名譽會長”并非在一開始就是當然之事,而是紅會方面積極爭取的結果。
1949年后,中國紅十字會由衛生部代管,所以從一大(1950年)到五大(1990年)的紅會會長均由衛生部長兼任。一大、二大、三大未設名譽會長,四大、五大時有多名名譽會長,包括前任會長和社會知名人士。
1999年,紅會管理體制發生一次較大改變。紅會官網顯示,1999年12月29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通知,經報請中央編委領導批準,將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由“衛生部代管”改由“國務院領導聯系”。
事實上,改變在1994年4月就已經發生。在當月召開的紅會六大上,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當選會長,理事會聘請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為名譽會長,開創了建國以來,紅會名譽會長由國家主席擔任的新傳統。
原紅會常務副會長顧英奇曾專門撰文《國家主席擔任紅十字會名譽會長始末》,回憶了自己代表紅會積極爭取聘請國家主席擔任名譽會長的經過。
顧英奇回憶,從1990年10月起,中國紅十字會啟動了“中國紅會法”立案起草工作。在起草“紅會法”過程中,鑒于美、英、日、意、印等許多國家的總統、女王、國王等元首都出任本國紅會名譽會長、會長、保護人的情況,故從起草之初,顧英奇就考慮聘請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擔任中國紅十字會的名譽會長。
1993年10月《紅十字會法》頒布后,顧英奇提出并得到執委會同意,提前一年召開紅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落實聘請江澤民主席擔任名譽會長的問題成為當務之急”。
顧英奇在請示的最后還特別加了這樣一句話:“江主席擔任中國紅十字會名譽會長是榮譽性的,不會增加江主席的工作量。”當年年底,紅會正式向中央請示,獲所有中央政治局常委批示,取得同意。
1994年4月23日紅會六大開幕,江澤民在聽取顧英奇匯報時說:“本來,我不想當這個名譽會長,但看到你們給我的一個材料上邊列舉了國家元首擔任名譽會長的情況,國際上都這樣做,所以我說,那就同意吧。”
顧說:“這是國際慣例,國家紅十字事業非常需要這樣做。”當天下午,紅會六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就聘請江澤民擔任名譽會長。
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紅會六大通過的紅會章程中,還沒有“紅會名譽會長由國家主席擔任”的條款,直到1999年的七大才將“中國紅十字會名譽會長由國家主席擔任”的條款明確寫進了章程,之后未再改變。
繼1994年六大開創了國家主席擔任名譽會長的傳統之后,紅會也開創了另一個“傳統”:連續4屆,每逢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必修改章程。不知道這一“傳統”在紅會十大上會不會打破。
在這一輪關于紅會改革領導體制的討論中,有不少知名人士紛紛建言,中國紅十字會必須有一個具有嶄新形象的領導人。目前誰最適合專職做紅會領導呢?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是現任國家元首夫人。
建議雖好,具體做起來卻有些現實困難。目前來看,主要障礙有三點:其一,國家元首夫人在我國并非一個法定職位,國家元首夫人也有其本職工作;其二,以往中國國家元首夫人并無擔任紅十字會名譽會長(會長)的先例;其二,法規上還有點困境,如果國家元首夫人擔任名譽會長,與現行紅會章程中“名譽會長聘請國家主席擔任”的規定相抵觸,如果國家元首夫人擔任會長,又會出現與擔任名譽會長的國家元首同在一個組織任職的尷尬局面。
高干“中轉站”
在這些“國字號”社團中,類似紅會這種“由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擔任會長(名譽會長)領導體制、常務副會長主持日常工作”的運行體制并不鮮見,只不過名稱有別。在紅會總會主持日常工作的機構稱為執行委員會,而在不少社團則稱為書記處(理事會)。書記處(理事會)一般設第一書記(理事長)一人,書記(副理事長)若干人。
以全總為例,1978年以來,全國總工會主席均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人兼任,1998年10月至2002年12月更是由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健行兼任。
現任全總主席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建國,他的前任王兆國在兼任全總主席時也擔任和李建國同樣的職務。由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任全總主席也凸顯了全總在全國所有人民團體中獨一無二的地位。
根據章程,全總主席并不負責全總日常工作,而由全總書記處主持全總的日常工作,書記處推選第一書記一人,書記若干人組成。目前的全總書記處第一書記為全總黨組書記、副主席陳豪。
全總、紅會主要領導“高配”的現象在其他“國字號”社團中屢見不鮮。在22個免于登記的國家級人民團體中,除了全總、紅會,還有全國婦聯、中國科協、全國工商聯、全國文聯、全國僑聯在內的十多個人民團體主要領導職務(會長、主席、理事長、名譽會長、名譽理事長等)目前由黨和國家領導人(含卸任)兼任。
具體來說,全國婦聯主席由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兼任;中國科協主席是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韓啟德;全國工商聯主席是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欽敏,名譽主席則為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黃孟復。全國文聯主席、中國殘聯名譽主席、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長均由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擔任。
人民(社會)團體與中共人事調整聯動的趨向近年來明顯加強。一些社團主要領導人不等換屆,而在中共調整人事后,立即在最近一次的執委會(理事會)上選舉產生。
2002年12月,中共十六大召開一個月后,剛剛履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兆國在中華全國總工會十三屆五次執委會上當選全總主席。在連任兩屆后,今年3月1日,王兆國在第十五屆執行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交棒給中央政治局委員李建國。
5月7日,全國婦聯十屆六次執委會議在京召開,選舉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為全國婦聯主席。原全國婦聯主席陳至立卸任。陳在2008年11月全國婦聯第十屆執行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當選主席,于今年3月份的全國兩會上卸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相比之下,陳至立之前的三屆全國婦聯主席陳慕華、彭佩云、顧秀蓮均是在中華婦女全國代表大會新選出的執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然后在下一屆大會時卸任。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國字號”社團不再是以前人們理解的“仕途最后一站”,而成為高級官員們歷練的一個重要崗位。
“國字號”社團中具體負責日常工作的專職常務副會長(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往往是正部級或副部級干部,任職之前也都有多個領域的履職經歷,并且在任職之后更有不錯的仕途。共青團自不必說,歷屆書記處第一書記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比比皆是,很多書記處書記也在履職數年后分赴各地任職,成為當地領導班子的重要成員。
其他“國字號”社團也不容忽視。最典型的要算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孫春蘭。1950年出生的孫春蘭長期在遼寧工作,位至遼寧省委副書記、大連市委書記,2005年調任全總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四年后赴福建任職,擔任福建省委書記。
去年11月的十八大上,孫春蘭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調任天津市委書記,成為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