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吳仁寶家族》
(2013年第12期)
吳仁寶稱得上是聰明的部落首領。
北京 信天翁
華西村是特殊的股份制經濟。普通村民持有的類似于華為“虛擬股”,并且權責未分,沒有公司法制約。華西的優勢在于吳仁寶的政治能力,成為樣板,享受了不少國家的優惠。 北京 老白3108
學經濟的都看得出這種制度其實是有很大局限性和漏洞的,不適合大范圍和長期的實施。2012年收入有268億,利潤才2個多億,能充分說明華西村的制度如果不改變,必將走向沒落。
江西南昌 喲水雞斯弗蘭克
哈耶克《往奴役之路》中有段話:“如果所有報酬,不是采取提供貨幣的形式,而是采取提供……較好的住宅或較好的食物、旅行或受教育的機會等形式,這只不過意味著,接受報酬者不再可以自行選擇,而任何決定報酬的那個人,不僅決定報酬的大小,而且也決定了享用報酬的特定的形式。”
廣西桂林 新浪網友
要把華西從國家拿到的資源核算清楚,從華西的實際納稅額看華西的富裕究竟是哪來的?和江陰其他他型民營企業比,華西的競爭力是高還是低,以納稅和給員工的薪資福利來判斷華西的真正價值?
上海 快樂恒威
《如何分拆鐵道部》
(2013年第12期)
網和運,是鐵路改革始終繞不過的坎,不同于石油和電力的是,這兩者的產品是油和電,鐵路網大部分是運人的,區域拆分,競爭中難以統一調度容易出事故,人命關天;不同于民航的是,航線資源雖然有限但不用投資,天空是免費的,鐵路網投資大、維護貴、收益低,基本是虧錢的,主要靠線路運輸維持,網運分離,就基本沒人愿意投資建鐵路網了,除了國家。
是否能打破鐵路系統對工程建設和招投標的壟斷,給予其他投資者話語權,同時在收益環節,解除內部清算體制對鐵路投資方的限制,這是鐵路未來可持續投資的關鍵,也是鐵路卸掉歷史負債包袱,輕裝上陣,與民航、公路展開市場化競爭的初始條件。 北京 胡家源
分拆的第一個層次是鐵路和國家的關系。好的結果是通過改革,政企確實分開了,且以后的經營,國家不兜底,鐵路企業變成了一個真正的企業。最差的結果是政企分而不開,這個企業太大了,大到成了不能倒閉的企業,且依然經營困難,既有的鐵路問題不能解決,國家不能根本上從企業的經營中抽離出來。 北京 劉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