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祿
龍井茶也跌了
中央八項規(guī)定既出,三公消費受到有效遏止,市場作出敏感反應:茅臺、五糧液延續(xù)去年下半年以來的“陰跌”走勢,再次大幅跳水,長江刀魚由去年最高價位每斤8000元跌至目前的400元。同樣作為“舌尖上的奢侈品”的西湖龍井,明前茶的收購價和銷售價直降三分之一。
上周,記者在一位知情人士的引領下深入杭州龍井村作一番探訪,先以普通游客的身份在作為旅游景點的“龍井問茶”,花80元喝了一杯龍井茶。據(jù)服務員稱,此茶是用虎跑汲來的泉水沖泡,茶葉是今年的明前茶。虎跑水泡龍井茶,是傳統(tǒng)的黃金搭檔,后來被稱之謂“西湖雙絕”,飲后回甘微甜,舌根生津。環(huán)視周邊游客,雖然不是雙休日,聚集者不多,但中老年游客坐在藤椅上慢慢試泉、喝茶、聽鳥、觀茶道,享半日清閑,抵十年清夢。
記者發(fā)現(xiàn)龍井景點內還有一種龍井茶是特意向游客提供的,只需花20元就可喝一杯或灌一保暖杯“西湖雙絕”。在追問之下,服務員表示不可能用今年的新茶沖泡,但肯定是虎跑水加龍井茶。
不一會,知情人士請來一位茶葉專家,因為在龍井人頭頗熟,不便透露姓名。不過有她擔當向導,記者便可順利進入龍井村匿名調查了。一路上問了幾戶茶農后得知,今年春天來得早,光照也充足,早熟的“龍井43”在3月11日就采摘了,比去年提前了半個月。本來茶農對今年的收入有很美好的想象,但發(fā)現(xiàn)前來采購公務用茶的少了許多!
問了幾家的售價后得知,每市斤在2500元至3500元,若以工薪階層的月收入計,龍井明前茶還是貴的。去年炒到1萬多元一斤,最高者直達18萬元,是否真有人買?當?shù)夭柁r斬釘截鐵地回答,你出得起這個價,也不一定買得到。即使買到了,也不一定是真貨!在今年這種形勢下,話說得還那么牛氣沖天。
正宗獅峰的成本
龍井茶的主產地東瀕西湖,南臨錢塘江,受“一湖一江”水汽調節(jié)和東南季風的影響,氣候溫暖、濕潤、多霧,而周邊的天竺山、北高峰等又阻擋了寒流。最好的茶葉生長在海拔300米的微酸性白沙土、砂黃土一線,此處土質結構疏松,有機質含量高,十分適宜茶樹生長。記者上得山后,蔥翠的茶園在眼前起伏展開。西湖龍井按品質分有獅、龍、云、虎、梅五個品號,龍即龍井,云即云棲,虎即虎跑,梅即梅家塢,其中以獅峰龍井質量最佳。據(jù)茶農說,龍井村里總共只有2700畝茶園,為國家一級原產地保護區(qū),而嚴格意義上的獅峰龍井,據(jù)稱僅限于獅峰背上,從清朝到民國,也就兩畝多一點。后來獅峰的概念擴大了,也就一百多畝,除外都不能算正宗的獅峰龍井。
記者了解到,龍井村的茶園由村里茶農承包種植,清明前請專人采摘。一位茶農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開采雖然早,但茶葉仍然鮮嫩而微小,一個采茶高手每天只能采200至250克鮮葉,一棵茶樹上只能采摘那么四五個嫩芽,三四畝茶園跑下來,也不過三四兩,故而此時的采摘稱作“跑茶”,非常辛苦。采茶高手一般是熟練工,從外省請來,與東家有長期合作關系,東家包吃包住,每天給人工110元。炒一斤干茶需要鮮葉2200克,大約4萬多個嫩芽。炒茶高手是杭州本地人,也可能是本家族的,一天只能炒400克,人工不能少于350元。加上物流費用和稅費,那么每斤龍井明前茶的成本就要800元。茶葉公司批量收購,每斤起碼1200元,公司再加上營運費、包裝費、場租費、廣告費和營業(yè)稅等雜七雜八的開銷,那么游客在旅游景點上買到的茶,就要在2500元以上。
“低于這個價的龍井茶,肯定不是龍井村出產的,也肯定不是明前的。”這位茶農斬釘截鐵地說。
大多數(shù)是機器炒的
用工成本居高不下,客人想買到便宜的龍井茶,那么假冒偽劣就趁虛而入,也必須粉墨登場。有一年央視記者白巖松也來龍井問茶,他想做一檔節(jié)目,但苦于摸不到門徑,遂找到這位專家,專家就請他喬裝打扮一番,坐火車到杭州,手持杭州地圖作尋路狀,一出火車站,預知的情節(jié)自會按照龍井村的“邏輯”推進。白巖松如法炮制,一出站果然有人在公交車站與他搭訕,也果然是龍井村人,正好也要回家,坐上公交車后又好心提醒他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告訴他的秘密就是:買茶前要先品茶。白巖松下車后,那人就與他揮手告別,而另一個人就迎上來了。直抵村里農戶家,外貌忠厚樸實的主人請白巖松參觀炒茶現(xiàn)場,翻開炒茶師傅手掌,鑒賞掌面水泡與老繭,然后請試新茶,果然清冽鮮甜,與大城市里用自來水沖泡的茶判若霄壤,再木訥坦陳于客:自種自炒,不用繳稅,應該比商家便宜……一切都是偶然,一切都是緣,其實一切都是本山大叔在賣拐。
有些客人看到現(xiàn)場炒茶的情景后,信以為真,掏錢購買,但回家一喝,跟在農家品嘗的落差巨大。還有些客人自以為具有相當豐富的討價還價經驗,也很會纏人,以八百或一千買到龍井新茶,現(xiàn)炒貨葉色碧綠,但你沒出村,村里人就在笑了:那個上海人還自作聰明呢,抱了“黃瓜兒”(杭州土話,意即受騙上當)啦。不消說,那茶來自嵊州或長興甚至福建,成本價不到兩百。
我問:現(xiàn)場鮮葉炒制,還可能做假嗎?
專家說:“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都用機器炒了,手工炒只為表演而已。再告訴你,你若向茶農訂10斤龍井茶,每斤2500元,先付定金,第二天跟他去茶園采摘鮮葉,并看著他在家現(xiàn)炒,那他肯定不會應允的!”
“黃瓜兒”思維要徹底拋棄
看來要喝到真正的龍井茶,不僅是技術問題,不僅是資金問題,也不僅是廉政建設問題,簡直是運氣問題了。
為保護民族品牌和消費者的利益,防止假冒偽劣及劣幣驅逐良幣的現(xiàn)象損害杭州市的形象,杭州市工商及旅游管理部門一直為之絞盡腦汁推出各種措施。比如在外包裝方面,專門在核定種植量后向茶農發(fā)放有密碼、可查詢產品源頭的防偽標記,這種標記是一次性的,粘上后一揭來下就不能再用,消費者如購買了貼有這種標記的龍井茶,品質基本有保證。但現(xiàn)在也發(fā)現(xiàn)有些茶農將自產龍井茶銷給茶葉公司或企業(yè)機關,留下防偽標記再貼在外購的浙江龍井上當正品出售給游客,牟取暴利。
杭州市政府在環(huán)西湖邊上設了多個檢測站,客人買了龍井茶后有疑問,可到檢測站免費檢測,發(fā)現(xiàn)有假,交由工商部門查處。但據(jù)記者了解,大多數(shù)游客都不知道有這個檢測站,就是知道了也怕麻煩。
“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檢測。通過眼觀、手摸和鼻嗅,基本可以判斷真假。”這位專家向記者展示了四五種來自各地的新茶,真正優(yōu)質的西湖原產地的龍井茶,葉色微微發(fā)黃,葉片厚實而滑潤,嗅之而有濃郁爽利的茶香,這些都是明前茶嫩鮮葉炒制后突現(xiàn)的特征。而來自長興、嵊州、遂昌、新昌等地的新茶,看上去呈現(xiàn)一種類似翡翠的鮮綠色,相當誘人,但嗅之則無清香,葉片單薄,用手掌抄幾下,沙沙作響,有一種類似柴草的毛糙感。“必須注意的是,還有些茶農為增加香味,特意會延長炒茶的時間,多幾分鐘就會出現(xiàn)一種不自然的焦香,但口感就不清鮮了,這種香也不能持久。”
雖然龍井茶的價格下跌了,但龍井村里大多數(shù)茶農并不沮喪,也不擔心。一茶農對記者表示:“公家買得少是事實,但老茶客還是要來買的,來電話訂貨的就不少,有些大客戶每年要買一點送領導,現(xiàn)在領導在單位里喝不到了,那么回到家里還是要喝的,這個時候買兩斤送領導就更顯出真心誠意來,這也是人之常情嘛。”
山道彎彎,綠樹婆娑,突然傳來一陣陣震耳欲聾的馬達轟鳴聲,那是拆除了消音器的瑪莎拉蒂、保時捷、法拉利等豪車在發(fā)飆。車主是誰,有的說是城里青年人,有的說就是村里的茶農后代。千年龍井古村的寧靜一去不復返了。
好在杭州市有關方面準備下大力清理市場了,希望借力中央八項規(guī)定,以誠為核心價值觀,讓消費者喝到真正的龍井茶。在4月上旬的杭州西湖國際博覽會上,將推出重頭戲——第六屆“西湖雙絕會”。虎跑加龍井的現(xiàn)身說法,能否挽救市場和品牌信譽,還要看杭州人能否徹底拋棄“黃瓜兒”思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