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誰告訴你文身不疼,我想他一定是沒有嘗試過真正的文身。聽著文身筆發出的聲音,看著皮膚上組織液混合著血液一點點地滲出,美麗的文身圖案逐漸出現。有過這種經歷的人都知道,當疼痛達到一定的限度,你聽到文身筆的蜂鳴聲都渾身不舒服。 大面積的文身圖案一般需要分幾次進行。一般人的忍耐是連續3小時,我見過一個女孩文了8個小時。為了克服文身時的疼痛,她給好友打了3個小時的電話,把手機打得都沒電了。即使是文完了,你要經歷一個破繭化蝶的過程,皮膚會先結痂,你可能會很癢,然后脫皮,最后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精美的文身才會出現。
這一過程促使我去思考:到底是因為什么,人們要忍受這種疼痛去文身?
人們因為各種理由文身,但有一個理由是共同的。如果文身帶來的強烈的疼痛都忍受下來了,還有什么過不去的呢?文身的過程見證了人們挑戰和超越自己的嘗試。很多有過一次文身經歷的人,常常會不斷增加文身。文身也會上癮。
最初,在我的印象里,文身是很具個性的邊緣化產物,與“非主流”自然掛鉤。但隨著拍攝和了解這個行業,我發現它正在悄無聲息地迅猛發展。在將近4個月的采訪和拍攝中,我走訪了3家文身店,12位文身師,40位前來文身的人,做出的是一份關于文身記憶的報告。在這些文身師當中,有在這行混了十幾二十年的老江湖,也有打算大學畢業后就以此為終身職業的年輕人。40位顧客的職業也是形形色色,大不相同。
拍攝的開始是由于好奇。但在拍攝的過程里,那些文身是否精美、人物是否奇葩等漸漸都不是重點。我發現我所關注的不是多么優秀的文身師,或者發掘多么奇特的文身圖案,而是在尋找一些人——那些有文身故事的人。因為文身真正打動我的是那些藏在圖案中的記憶。
在我拍攝的這些文身當中,有的精美,有的粗糙,但是它們對于主人來說都有特別的意義。有痛苦、有彷徨、有溫情、有希望……文身是終身的痕跡,無法祛除,只能遮蓋。這是他們生命里抹不掉的痕跡。
我得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并和他們成為朋友,這時我這才明白,之前我對于文身群體的看法太狹隘了。結束拍攝之后,也許我也會文一個圖案,紀念這段特別的拍攝經歷和在這個過程里遇到的人們,感謝他們對我如此信任,讓我走近他們的生活,使大家能有途徑從新的角度了解和看待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