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
去年的秋天,朋友請我去國博看一個展覽。那是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建館100周年而舉辦的慶典之一,展覽名為《幻化——2012王俊懿翡翠藝術展》,展覽主人王俊懿果真是位年輕的玉雕大師,身材不高,一臉和善,留著一撮隨意修飾的胡子,時尚氣息十足。在他展示的一批新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歷經5年潛心創作得以完成的主題作品《幻化·冰蝴蝶》。
王俊懿這件作品堪稱中國玉文化史上首件當代環保題材翡翠裝置藝術作品。他精心選擇總量30公斤的頂級冰種翡翠為原材,以直徑130厘米的鈦金屬為框架結構,內置燈光系統磁懸浮技術,將冰種翡翠懸掛于球形框架之間,冰種翡翠被雕琢成正在融化的冰川,連冰塊尖上的透明水滴也雕刻得惟妙惟肖。王俊懿以此件超體量作品來真實再現地球生態系統正在遭受工業文明的破壞的駭人現實,由此呼吁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與關懷。而且這件受到一致好評的作品,也拓展了中國工藝領域的表現空間,特別在環保領域體現了社會責任與人文關懷,使得古老的翡翠雕刻工藝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以及活潑的思想光輝。
在中國玉雕工藝界里,王俊懿是70后的小字輩,但時代給了他豐富的資訊和成功的機會。他20歲時進入玉雕行業,才過了兩三年就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隨后他走出家鄉,在云南瑞麗尋覓最好的材料,對翡翠三彩巧色設計與俏色雕進行廢寢忘食的研究。在這之前,行內的前輩玉雕師大都專注于傳統工藝,追求的是快進快出,偶有精雕細刻者,往往能獲得更豐厚的經濟利益,但也止于此吧。而王俊懿善于從最新的國際資訊中捕捉信息,跟中國玉雕界現狀進行對比分析,從而認識到,唯有用中國傳統語匯與國際現代藝術語匯相結合,勇于創新與突破,方能走出一條既能體現自己秉賦和學養,又能展現中國玉雕技藝之精深博美的創新之路。
有一次王俊懿獲得一塊原料,外皮粗糙黯淡,別人棄之如敝屣,他卻慧眼識寶,一番打量,一番俏雕,原材有了靈性,慢慢地蛻變成一只輪廓分明、肌理清晰的俏色大法螺,大師精細的刀工巧妙避開了材質的瑕疵,螺頭上方的牙黃色表皮成了天然侵蝕而成的細璺。這件名為《仙螺王》的作品后來獲得了中國玉雕藝術最高獎“天工獎”金獎。
再比如他參加今年3月“藝代新生”法國現代首飾與中國當代翡翠藝術聯展時展出的《化蝶》,也是從一塊巧色原石入手,精雕細刻后慢慢變成了一只如從小提琴協奏曲中優美旋律中騰空而起的《梁祝》美蝶。細看之下,蝴蝶的翅膀是筋脈分明、似乎一碰就碎的縷縷透雕!
然而王俊懿的視域是寬闊的,思考是深刻的,他認為,無論還在術的層面前行,還是在道的層面實現突破,都要與世界主流藝術體系的價值取向取得同識,如此才能產生文化影響力。為此,從2004年起,王俊懿就在創作中引入了當代藝術的理念和語匯,開創了玉石雕刻藝術新概念——金玉結合。具體來說,就是將鈦金物件與翡翠雕件相結合,使異質性材料如血肉相連,水乳交融,彼此呼應,大大拓展了現代玉雕的表現空間和文化內涵。他按照這一理念創作的《化蝶》、《白度母》、《無量壽佛》等一系列作品閃亮面世后即贏得中外工藝界同仁和收藏界人士的高度評價,《幻化·冰蝴蝶》是這個思路的極致表達。
9月19日至22日,將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的“2013中國海派玉雕藝術大展”中,特別推出展中展——“王俊懿翡翠藝術大展”,王俊懿將攜帶數十件新作與觀眾見面,我們可以親臨現場感受他給予整個中國工藝美術界的啟示和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