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穎
當中國大媽們還在考慮是囤積黃金還是投資理財產品更能賺錢的時候,挪威小伙子已經成功地用27美元的比特幣賺回90萬美元,幾乎是零成本變身百萬富翁,羨煞旁人。不過,阿姨媽媽又要疑惑了,外匯我們也炒啊,可咋沒見過這“比特幣”呢?
比特幣并非某一國家發行的幣種,而是一種虛擬貨幣,簡單來說就是游戲幣,可以用來購買比如網絡游戲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不過跟Q幣等一般為人熟悉的電子貨幣不同,比特幣的發行、流通和管理權不屬于某一個人、組織、公司或者國家。
比特幣最初只在小范圍人群中流行,畢竟投資虛擬貨幣聽上去怎么都不如買基金靠譜,比如那個挪威小伙當初花完27美元后還被朋友狠狠嘲笑過,但隨著比特幣驚人的價值增長和全球媒體曝光率增大,這一神奇的虛擬貨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何為比特幣
比特幣的概念最初源于中本聰在隱秘的密碼學評論組上貼出的一篇研討陳述,并在2009年正式問世。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賴于特定的中央發行機構,而是使用遍布整個P2P網絡節點的分布式數據庫來記錄貨幣的交易,并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的安全性。
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制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于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例如,比特幣只能被它的真實擁有者使用,而且僅僅一次,支付完成之后原主人即失去對該份額比特幣的所有權。
此外,比特幣可以在任意一臺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管理。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而操控比特幣需要私鑰,它可以被隔離保存在任何存儲介質。除了用戶自己之外無人可以獲取。擁有者可以免費匯出比特幣,但最終對每筆交易將收取約1比特分的交易費以確保交易更快執行。同時,作為由A到B的支付手段,比特幣沒有繁瑣的額度與手續限制。知道對方比特幣地址就可以進行支付。
與諸多虛擬貨幣一樣,比特幣可以用來兌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不過它的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比特幣網絡通過發行量每4年減半的方式,緩慢而持續地增加貨幣供給,其總量最終將穩定在2100萬個。
比特幣的獲取辦法也非常有趣,類似于礦工挖礦:用戶奉獻出CPU的運算能力,運轉一個特別的軟件來做一名“挖礦工”,來構成一個網絡共同來保持“區域鏈”。這個過程中,它們也會生成新貨幣。買賣也在這個網絡上延伸,運轉這個軟件的電腦爭相破解不可逆暗碼難題,這些難題包含好幾個買賣數據。
第一個處理難題的“礦工”會得到50比特幣獎賞,相關買賣區域加入鏈條。跟著“礦工”數量的添加,每個謎題的艱難程度也隨之進步,這使每個買賣區的比特幣生產率保持約在10分鐘一枚。此外,每到達21萬個區域,獎賞就折半,從50比特幣減到25,再從25到12.5,一直繼續下去。這樣到2140年,比特幣將到達預訂的2100萬枚上限。簡單來說,就是有一個虛擬網絡是礦山,用戶變成礦工頭子,他的計算機是礦工,計算機運轉解碼是在挖礦,挖到的礦石就是比特幣。
不過,由于比特幣開采難度是與已經被開采出來的貨幣量成正比的,所以越往后開采難度越大,到了2030年2000萬個比特幣被開采出來后,剩下100萬個比特幣很可能需要幾十年才能被開采出來,做礦工已經越來越無利可圖了,所以大多數用戶都開始選擇組織成礦工行會,大家一起挖。也有人則做起商人,即用錢去收購礦工挖到的幣,或者搞一個網店賣東西收比特幣,更可以去交易所炒幣。
神話般瘋長
但無論是上述所說的加密算法還是特別的挖礦游戲,都不是比特幣被熱炒的原因,其最神奇的地方還是在于比特幣本身價值的驚天逆襲。
在剛剛出現的時候,比特幣幾乎一文不值,1美元平均能夠買到1309.03個比特幣,但如今1比特幣的價值相當于152美元。在2012年8月,比特幣的匯率為10美元左右。2012年11月底,比特幣的匯率為12.5美元左右。但到2013年2月開始,比特幣的匯率由2月20美元急升至4月的180美元,據此按照已經產出的比特幣總數來計算,比特幣的總市值約為20億美元。比特幣兌換現金的日成交量,海內外各大小交易平臺,加起來有10萬BTC左右,相當于每天有1000多萬美元變現,顯然這很好地駁斥了“比特幣一文不值”的說法。根據統計,國內正在正常運營的比特幣交易平臺,日成交量加起來,約為50000BTC。
當然,比特幣的神話之路也并非一帆風順,比特幣的匯率一直處于波動之中,波動性較一般的貨幣劇烈得多。2012年11月以前,比特幣的最高匯率為33美元,過去12個月的最低點為2.6美元。2013年上半年,比特幣兌美元匯率一度在幾周之內從15美元升至266美元,隨后,泡沫飛速破滅,比特幣匯率一路狂跌到58美元,但無聲無息之間,比特幣又于下半年重新上演王者歸來的好戲,并快速回升至233美元,歷史新高似乎也已經指日可待。
10月2日聯邦調查局關閉了比特幣重要的交易網站絲綢之路黑市,讓比特幣再一次遭遇了一場生存風暴:絲綢之路事件爆發時,比特幣的價格從10月1日的125.49美元跌至10月2日的99.81美元,但就在隔天,其價格又回復到116.82美元,而且直到現在仍然沒有停止上漲的勢頭。所以對諸多用戶及潛在看客而言,比特幣相對于之前引領主流的黃金、債券等流通物而言,具有更強大的承受能力和發展潛力,再想想人家挪威小伙四年啥也沒干就能凈賺90萬美元的勵志故事,比特幣成為投資人眼中的新晉“香餑餑”實在情理之中。
現實受認可
雖然比特幣漲勢強勁,聲名漸起,但仍是有人要對其嗤之以鼻的,比如精明的中國大媽們肯定是要反問一句:“這玩意兒買了哪兒用去啊?!”對于虛擬貨幣,尤其是像比特幣這種非官方統一機構發行的虛擬貨幣而言,如何跨越從虛擬到現實的這道坎是最大的問題。
不過,比特幣已經堅定地走在這條穿越之路上了:許多面向科技玩家的網站,已經開始接受比特幣交易。包括Mtgox,BTCChina之類的網站,以及淘寶某些商店,甚至能接受比特幣兌換美元、歐元等服務。毫無疑問,比特幣已經成為真正的流通貨幣,而非騰訊Q幣那樣的虛擬貨幣。國外已經有專門的比特幣第三方支付公司,類似國內的支付寶,可以提供API接口服務。
在央視宣傳片和《人民日報》的報道下,比特幣逐漸受到國人關注,而“百度加速樂”正式支持比特幣支付的消息更是振奮了比特幣用戶。10月14日起,百度加速樂成為首家支持比特幣的云服務廠商,其用戶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加速樂的所有付費服務。而之后上海某新開樓盤接受比特幣支付的新聞更是賺足噱頭,原來比特幣已經可以用來買房子了哇!
10月27日美國媒體報道稱位于美國內華達州的 Robocoin 已經制造了一批比特幣 ATM,它們其中的 5 部已經運往加拿大的溫哥華,放在市區中心一家咖啡店的門口,人們可以通過這些比特幣 ATM 購買比特幣,或將手頭的比特幣賣出,換成美元或加幣。如果想通過這部 ATM 購買比特幣,得先掃描手掌(日本的 Ogaki Kyoritsu 銀行也采用該技術),然后往機器里塞進 3000 加幣,然后機器就會自動連接加拿大的虛擬兌換中心 VirtEx 進行兌換,然后將換得的比特幣存進客戶的比特幣賬戶。
緊接著的10月30日,國內企業果殼電子也宣布開通比特幣支付功能,成為又一家支持比特幣購買實物的公司。日前果殼電子官網的支付選項中除常見的支付寶、盛付通、信用卡外,還加入比特幣選項。果殼旗下GEAK Watch智能手表、GEAK Eye/Mars智能手機均可通過比特幣付款。據知情人士透露,提交比特幣支付訂單后,果殼電子官網會生成支付賬戶和所需比特幣值,用戶打款到相應的賬戶即可。
爭議不斷
比特幣從無名小卒成長為口耳相傳的造錢利器,一路走來吸睛無數,卻也伴隨著業界不斷的質疑和猜測。首當其沖的就是其高度自由化和無政府監管的特性,容易成為違法資金的一大流向,如之前“絲綢之路”網站被FBI查封就直指比特幣可能涉及黑市交易。由于比特幣本身的特性,為各國官員提供了一個受賄、洗錢、向境外轉移資產的絕佳渠道。尤其在各國官員公開財產的大趨勢下,比特幣為其提供了一種很好的匿名持有巨額財產的方式。
此外,比特幣的瘋狂上漲也讓經濟學家們爭論不休。比特幣價值的上漲到底是代表了其真實的價值,抑或僅僅是泡沫危機的前兆,誰都無法輕易下定論。而在國家監管層面,比特幣的繼續發展很可能會威脅到傳統貨幣的利益,而這一幣種不是來自貨幣發行者而只是一個P2P開源算法,這就要讓各國難安了。
且不說比特幣是否會是新一輪的“龐氏騙局”,起碼它是一場社會實驗,甚至是一次潛在的貨幣革新。比特幣正在試圖用實踐證明貨幣的非國家化、去中心化,以及多種貨幣自由競爭的可行性。比特幣引領了新型幣種和新型交易法則的產生,而伴隨著它的被熱炒,Ripple、 MasterCoin、彩色幣(Colored Coins)、比特股(Bitshares)等新型虛擬貨幣也開始涌現。至于比特幣及虛擬貨幣的新時代究竟會如何發展,我們也只需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