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
前些天一個在北京當老師的同學來上海,筆者準備邀約一幫上海的同學聚聚吃個便飯,誰知打了幾個電話,最后只有兩個做律師的和當老師的出來了,幾個在法院里的,或者稱有事,或者就直接說這段時間風聲緊,不方便出來。到了吃飯時,北京的同學聽了這事由,又說了一個北京法院同學的段子,說這哥們兒倒是膽子大,叫吃也出來,只是到了包房必要選個背門的座,同學不解,哥們兒笑曰,若有人沖進來拍照取證什么的,至少他是背對鏡頭的,一旦情急,還有掩面而逃的機會。
不久前有法官出事,對在法院工作的同學生活影響可不小,連正常的溝通交流都受影響。
又據(jù)說,公安部門也隨后出臺規(guī)定,嚴禁公安干警出入營業(yè)性娛樂場所。筆者后來查了一下,發(fā)現(xiàn)公安部的這個規(guī)定早在2009年就出臺了,最近再炒炒冷飯。
再說說法院里的回避制度。根據(jù)該制度,如果搞法律的夫妻倆都在法院,或者一個在法院一個在律師事務所的,那么必然有一個要犧牲,或者犧牲法院的仕途,或者干脆不做律師,這個制度據(jù)說可以避免夫妻聯(lián)手開店做貪贓枉法之事。這樣的制度聽起來貌似為了公平司法,但是對于都吃法律飯的夫妻來說卻有侵犯人權之嫌。一個做律師的,因為討了個法院的老婆,連律師也不能做,那不是砸了人家的飯碗還是咋的?我國勞動法對于用人單位限制勞動者從事競爭性崗位的情形,還要求用人單位給予勞動者補償,那么國家限制法律人從事法律工作,是不是也該給人家補償?
當然被限制的法律人也不是吃素的,筆者就聽說過有法律人光戀愛同居不結(jié)婚的,或者自己不再掛牌做律師,卻用他人名義開律所,業(yè)務照做,錢照收,有的業(yè)務還比以前更好,因為不少當事人就喜歡找這樣有“路子”的律師。
其實說穿了,貪污腐敗涉黃涉黑涉賭涉毒這類丑事,不僅僅是法官警察才會有,政府官員也多的是,只是老百姓對于法律人的丑事,容忍度更低。道理很簡單,法律乃社會公平和正義的最后防線,如果這個地方都守不住了,那么這個社會也玩完了。
老百姓有這種想法很正常,不正常的是我們的立法者和制度管理的精英們,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秉持法律的真意,從根源上解決司法公正的保證機制問題,反而搞一些表面上光鮮堂皇,但卻無法解決實質(zhì)問題的東西。
回頭看中國歷史,吏治清廉的年頭有幾個?明太祖朱元璋將貪腐的官員剝皮楦草,仍有后來者源源不斷;清官海瑞上書明世宗嘉靖,指責其生活奢華而被下獄,后穆宗隆慶即位重新啟用,又經(jīng)歷神宗萬歷,雖位居高位,但屢受官場排擠,其清廉吏治之志終未得伸。
連剝皮楦草也解決不了問題,海瑞歷經(jīng)三朝皇帝都受官場排擠,可見光靠制定一些“不允許”的條款是治理不了司法腐敗的。如果我們承認了人性之惡,即人都是具有貪欲的,那么指望我們的司法工作者在領受著微薄的薪水,從事著繁重的工作時還要秉持清廉的節(jié)操,用人性之美與善來構(gòu)建理想法治,無異于癡人說夢。
參考一些法治發(fā)達國家,其解決司法腐敗的途徑無非三條,一為高薪(相對而言),二為司法獨立,三為民意監(jiān)督。高薪可讓法官不再為了錢而煩惱,減少貪腐行為;司法獨立可讓法官有獨立審判的權力,從而構(gòu)建一個具有客觀公平特性的專業(yè)法律群體;廣泛的民意監(jiān)督可以讓所有的司法者和司法過程都暴露在陽光下。如是,縱有幾個心懷枉法偏袒之念的法官想干壞事都難。三條途徑一開,法院的裁判就不再遭民眾和社會質(zhì)疑,高素質(zhì)的法律人必然受尊敬,司法威權不樹而立。
一旦如是,即便法官出來和幾個同學吃個飯,警察去卡拉OK唱個歌,律師找個美女法官做老婆,只要沒有違法犯罪,對司法的權威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