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錚鵬
中國現代八大文豪之一郭沫若曾經說過:“人世間,比青春再可寶貴的東西實在沒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誰能保持得永遠的青春的,便是偉大的人。”是的,漫漫人生旅途中,還有什么能比青春更美好呢?
青春是生命中含苞待放的花朵,它凝聚著生機,積蓄著用之不竭的動力。青春是飛翔的翅膀,它將熱情、勇氣、激情、理想融會,帶著我們穿越艱難和險阻,到達夢想的基地。青春的我們,不怕失敗,跌倒了爬起來,拍拍身上的泥土,接著向前走去。古往今來,無數偉人志士在青春的時候為國家、民族的發展散發著自己青春的活力。這些仁人志士用自己的青春,為我們譜寫了無數感人的青春頌歌。
李大釗說:“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年之我,創建青春之家適青春之國家。”李大釗用對社會主義的熱忱點燃了自己的青春,并用自己的青春為新一代年輕人在黑暗中照亮了道路。24歲的李大釗就成為了北洋法政學會編輯部長,在他的主持下,出版了《言治》月刊,批判日本的不人道行為,呼吁學生和社會人士捍衛中國主權和獨立。27歲的李大釗成為了中國布爾什維克第一人,發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文章,為中國引進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成為了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一個人。
1919年5月,年輕的學生在北京舉行了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這群熱血澎湃的年輕人,為了中國的前途,冒著生命危險進行示威游行,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中國青年人的愛國熱情,感染了無數華夏子女,瞬間,五四運動在全國蔓延起來,掀起了社會各個階層的抗日救國運動。1935年,同樣也是由北京大學生發起了抗日救國的示威游行,在全國掀起了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成就了歷史上著名的“一二九運動”。
那些讓我們熱血沸騰的人漸漸遠去,但是他們的故事會一直流傳下去。他們用自己的青春來啟示我們進行深深地思考——青春,應當如何度過?面對美好的青春,面對美好的青年人,我們——當今的大學生,同樣的青年人,應當重視并珍惜,我們要銘記,真正的青春,只屬于那些力爭上游、忘我勞動、愛國奉獻的人。我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做一個真正的青年人。
首先,百學須先立志。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一個人只有擁有了遠大的理想,才能有堅定的意志去奮斗,不會因為小小的挫折而輕言放棄。在一代一代前輩們前仆后繼的努力下,中華實現了驅除韃虜的愿望,也已經在世界崛起。對于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來說,新的時代賦予我們的任務是將中華振興,躋身于世界經濟強國之列。我們要珍惜現在的一切,讓青春充實地度過,潛心備戰新時代的信息和商務戰爭。有了這個遠大的目標,我們的青春就有了為之燃燒的動力,我們的青春也就有了寄托和真正的價值。
其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我們正在讀書的大學生來講,青春是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的年紀,我們要在這個階段閱讀大量的文章,努力并系統地鉆研我們的專業知識,練就過硬的專業素質和應變能力。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掌握方法,與時俱進,而不是一味悶頭學習,最后發現學到的知識僅僅只是紙上談兵,毫無實用性。追求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時刻思考的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說自己真正學到了計算機知識。
再次,有才無德,其行不遠。道德是人的人生基石。如果我們在年輕的時候不抓緊培養我們的道德感,那我們便錯失了最好的時機。一個沒有道德感的人,就不能稱之為純粹的人,就不是一個有修養的人。我們要珍惜青春的寶貴時間,抓緊時間博覽群書,攝取有益的人文精神,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有德行、有涵養、有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青年人。
李白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我相信,我們會用屬于青年人的勇氣、智慧、才華,為自己的青春譜寫一曲與眾不同的動人歌謠,會為我們的人民和國家,打造一片與眾不同的天空。
(責任編輯 馮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