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俊,鄭文秀(.吉林大學 軍需科技學院,長春 30000;.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財會系,浙江 溫州 35035)
溫州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SWOT分析及路徑選擇
徐偉俊1,鄭文秀2
(1.吉林大學 軍需科技學院,長春 130000;2.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財會系,浙江 溫州 325035)
在溫州金融綜合改革大背景下,為更好推進溫州農村金融制度的改革與創新,以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為突破口,運用SWOT分析法分析溫州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優勢與劣勢、機會與威脅。增強正規金融服務體系,完善非正規金融服務體系,培育配套服務體系,是溫州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構建的路徑選擇。
溫州;農村金融;服務體系;SWOT
2012年7月,溫州在金融綜合改革背景下,啟動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溫州在促進信息對稱,降低服務成本,增加資金供給,推動金融服務創新,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改革推進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困難和障礙,如現行法律制度的制約、農村金融市場發育滯后、農村金融管理還不相適應等。本文運用SWOT分析法分析溫州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以期更好地為政府決策部門提供相關政策性建議。
1.優勢
(1)借金融改革東風啟動改革。溫州市人民政府于2012年9月3日出臺了《關于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1],其系統性、針對性、創新性在全國領先,溫州也被確認為全國第7個農村金融改革試驗區。同時,溫州農村金融改革經驗也被評為浙江省新農村建設考核體制機制創新項目。
(2)大力發展農村資金互助組織。農村資金互助會是按照“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的要求,遵循“組織封閉、對象封鎖、上限封頂”和“有效控制風險、規范管理運作”的思路,在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或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內部,由合作社社員自愿入會組成,為會員提供資金融通服務的自我服務組織。目前,溫州已培訓農村資金互助會發起單位40家,已核準籌建19家,籌資總額為24 661萬元,會員7 374家,正式開業9家,帶動發展扶貧資金互助會58家,成為浙江省全面發展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的先導地區①。
(3)建設農村產權登記與交易平臺。2012年12月14日,由溫州市農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溫州市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按51:49比例,共同出資組建溫州農村產權服務中心有限公司。溫州農交所營業場所設在溫州金融改革廣場,業務范圍包括為農村農民(集體)房屋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林地使用權、林木所有權、山林股權、海域使用權、水域灘涂養殖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農業裝備所有權、活體畜禽所有權、農業類知識產權等各類農村產權提供信息、咨詢、場所、代辦等流轉交易服務。
2.劣勢
(1)正規金融市場缺位。農村正規金融市場作為一個體系,只有商業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同時并存,才可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所必須的多樣化的金融需求。目前,在農村設立營業場所的金融機構主要是信用社,其獨立支撐難以為繼;合作金融是一條短腿,如何向制度化、機構化和可持續方向發展,仍要走更長的路。另外,以農村信用社為主體的正規金融市場交易費用較高:一是需要擔保物或人、社會關系;二是程序復雜;三是信貸供給資金較小,不能滿足農戶的信貸需求,農戶難以從正規農村金融機構獲得借款[2]。
(2)非正規金融部門被游離。依據溫州市農業局提供的數據發現,溫州農村農戶融資以民間借貸為主,如圖1所示。其中,47.1%農戶選擇民間借貸市場,與正規金融市場(信用社和商業銀行)比重相當。可見,民間金融是溫州農村農戶和企業獲得資金的重要渠道。但農村民間借貸為主的非正規金融存在極大風險,2012年溫州金融危機正是其風險的真實寫照;同時民間借貸得不到法律保護。2012年之前的溫州農村金融改革經歷過三次,分別針對農村信用社改革利率、市場經營、資產和管理體制,但其改革著眼于農村信用社制度的演進,而忽視民間借貸金融市場。

圖1 溫州農村農戶融資渠道
1.機會
(1)農戶信用建檔有一定基礎。截至2012年,溫州市共建立農戶信用檔案達140.1萬戶,評出信用農戶118.2萬戶,轄內八個縣支行已完成農戶信用建檔和評定均達到8 0%的目標,且對信用農戶累計發放貸款金額2 440.1億元,余額606.1億元①。
(2)積極擴展擔保物范圍,擴大信貸支農力度。溫州積極開展股份經濟合作社股權、農村土地(林地)承包經營權、林權、海域使用權、農業裝備(設施)、漁船、水域灘涂養殖證、捕撈證、農畜產品等質(抵)押貸款,積極探索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大宗訂單、農業商標、品牌認證(書)、農房拆遷協議等質(抵)押貸款。溫州擴展擔保物實踐情況見表1。

表1 溫州擴展擔保物實踐情況
(3)民間融資機構大量產生。2010年以來,受信貸閘口較緊、經濟回暖、民間借貸市場活躍等因素的影響,溫州融資性中介市場發展迅速,市場份額與活躍程度不斷擴大,民間金融機構大量產生。從行政區域分布看,溫州各縣市都有民間融資機構[3],截至2011年,溫州各類民間融資機構有1 817家(見表2)。
2.威脅
(1)金融機構“離農脫農”現象普遍。農村金融機構不下沉,追求做多做大,做成統一法人;業務不下沉,資金上存,服務缺位。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支農不到位,如村鎮銀行不在農村,小貸公司貸大不貸小。
(2)金融監管不到位。現有農村金融監管受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管委員會、地方政府金融監管部門三部門監管。部門之間由于職責分工交叉模糊,容易存在監管漏洞、監管不到位或監管過度等問題。同時,多監管部門使得監管條例過多,制約農村金融改革、發展和創新,使簡單事情復雜化。
(3)新型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缺乏有效的“娘家”。農村金融機構主管的行政機關及責任主體難以承擔起管理上的職責。相關部門只重視監管人員力量,卻忽視改進監管理念、完善監管技術、提升監管質量和效率。

表2 溫州民間融資機構分布家
(4)非正規金融法律制度不健全。農村民間借貸、資金互助等非正規金融游離于法律之外,使之沒有“身份證”。這不僅不能解決農村金融發展中的實際問題,也無法保證在統一完備的法律制度框架內運行。這樣蘊含著極大的風險,而且其自身也得不到法律的保護。
當前溫州多層次、多樣化、適度競爭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遠未形成。因此,建立分層次、有特點、優勢互補、適度競爭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形成強大的農村金融服務網絡十分必要。
1.增強正規金融服務體系
(1)政策稅收優惠引導商業性金融機構服務農村金融。政策稅收優惠,如減免營業稅、降低所得稅,吸引和引導商業銀行經營、開拓農村金融市場與業務,把資金血液投向農村,支持溫州農村發展。
(2)加大農村信用社的改制。爭取將轄區內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改制為產權關系明晰、股權結構合理、公司治理完善的股份制金融企業。這樣不僅可以提升溫州農村金融品牌,增強社會信譽度,而且可以規范股權管理,健全流轉機制,增強資本金。
(3)吸引民資大力發展村鎮銀行。溫州地區村鎮銀行成立模式一般由一家銀行發起,聯合溫州多家企業組建。溫州地區村鎮銀行主要由民間資本組建,服務當地“三農”,提供農村金融服務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溫州地區村鎮銀行有三大優勢:員工來自當地農村,服務對象是當地農村,發放小額貸款。這三大優勢使村鎮銀行發放貸款可以降低門檻,保證貸款。這種貸款方式更適應無抵押物農戶,更能解決農戶融資問題[4]。
(4)完善支付結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溫州市行政村(社區)“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布局,填補“支農支小”服務空白;推廣便農自助服務終端機具,改善銀行卡的應用環境,為農村地區提供低成本的存取款、公用事業費繳存、轉賬等基礎性金融服務。
(5)加強農村多層次保險體系建設。探索“農(漁)民互助保險組織+商業保險公司+再保險”的新模式,鼓勵引導保險資金在風險可控、收益合理、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投資參與城鎮保障房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農業保險業務,鼓勵農業保險與農村信貸相結合。
2.完善非正規金融服務體系
(1)鼓勵發展“農民銀行” —農村資金互助社。農村資金互助社是真正面向農戶的農村金融組織,也是對建立“需求導向型”農村金融的一種嘗試,更是商業銀行退出農村金融市場的一種彌補。大力推進村級扶貧資金互助組織建設,可以盤活農戶限量資金,發揮資金捆綁互助效益[5]。
(2)加快建設農村產權交易市場。著眼于實現農村資源資產化、資本化、財富化,按照“先易后難、先簡單后復雜、先運作后規范”的工作步驟,加快建立市、縣、鄉三級聯動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爭取加快現有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漁船等流轉交易平臺與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實現對接,基本實現市、縣、鄉三級聯動。
(3)啟動現代都市農業引導資金。溫州現代都市農業引導資金有三個優點:一是貸款利率低。通過引導資金帶動的專項貸款,平均利率不高于基準利率上浮1 0%。二是擔保方式新。充分運用農房、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水域灘涂養殖權、股權、商標、農業裝備和活體畜禽等農村新型擔保物進行擔保。三是發展可持續性。把財政扶持資金從撥款變為借款的方式,可以實現長期持續滾動發展,從根本上杜絕一些農業項目經營者只討錢不發展的怪象。因此,爭取成立引導資金決策委員會及辦公室、專家組,初步建成第一批現代都市農業項目庫,落實合作銀行,發放第一批引導資金撬動的專項貸款。
3.培育配套服務體系
(1)開展農房抵押貸款。一是允許國有土地抵押、流轉。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應享有相同待遇,讓城鄉居民享有同等的國民待遇。溫州作為全國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和承擔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驗的農村改革試驗區,應承擔此項試點任務,努力打破城鄉土地和金融服務的二元羈絆。二是農民有著良好的信用傳統。農民對自己的房子視如珍寶,農房抵押+信用保證,相對貸款風險較低。
(2)加快拓展農村擔保物范圍。凡不違反現行法律規定、財產權益清晰、風險能夠有效控制、可以用于貸款擔保的各類動產和不動產,原則保資源,因而擔保公司要控制風險,必須具備對中小企業反擔保資源進行創新組合的能力。擔保公司應突破傳統的擔保業務模式,開拓新的業務源,即通過對各種反擔保措施進行組合,控制企業的第一還款來源或產生相對可靠的第二還款來源,如采用應收賬款質押反擔保,或者對其他反擔保資源進行創新性組合。
3.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行業自律管理
(1)賦予行業協會一定的監督管理權。溫州融資性擔保公司協會作為專業性組織為擔保行業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但由于行業協會是民間自律性組織,其管理和引導往往不能被融資性擔保公司完全接受,使其管理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賦予該協會一定的監督管理權限,如設立融資性擔保公司必須要擔保協會出具意見等,就能充分發揮其管理、引導的作用,取得較好的社會效果[4]。
(2)實施擔保業務備案制度。賦予行業自律性組織一定的管理權,按融資性擔保公司業務發生的擔保資金數額劃定一個界限,凡是數額較大的業務均應向擔保行業協會備案,防止惡意申請人向不同的擔保公司惡意重復申請擔保業務,同時也可促進擔保公司自律,這樣就會形成一個長期有效的擔保公司風險預警機制,為融資性擔保行業的健康發展創造條件[5]。
[1]席慶超.河南省融資性擔保公司發展狀況調研報告[EB/OL].(2012-04-26)[2013-04-01]. http://www.gi.pku.edu.cn/plus/view.php/aid/8084.htm.
[2]崔燁.銀監會嚴防融資性擔保機構風險[EB/OL].(2011-06-16)[2013-04-01]. http://finance.eastday.com/money/m4/20110616/u1a5946301.html.
[3]李偉,葉謝康,鄢秉松,等.融資性擔保公司發展與監管相關問題研究[J].福建金融,2012(4):37-42.
[4]錢仁漢,譚丹平,孫瑋.加強融資性擔保公司有效監管的路徑選擇—來自江蘇常州市的思考[J].改革與開發,2010(23):18-20.
[5]淺議海南省南陽市融資性擔保公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EB/OL].(2012-07-05)[2013-04-01]. http://www.caikuailw.com/news/201207/313.html.
[責任編輯:吳贛英]
SWOT Analysis of Wenzhou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and its Path Choice
XU Weijun1, ZHENG Wenxiu2
(1.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Military Supplie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00, China; 2.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Department,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Wenzhou, 325035,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enzhou financial comprehensive reform, in order to prompt the reform, a SWOT analysis is appli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as the breakthrough to study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y and threat of Wenzhou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Wenzhou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is to strengthen the regular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improve the non-regular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and develop the supplied service system.
Wenzhou; Rural finance; Service system; SWOT
F832.5
A
1671-4326(2013)03-0047-03
2013-05-10
徐偉俊(1976—),男,浙江文成人,吉林大學軍需科技學院碩士研究生,中共溫州市委政策研究室信息處;鄭文秀(1983—),女,浙江瑞安人,溫州職業技術學院財會系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