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有志

1963年5月2日夜里,日本“全亞細亞廣播電臺”在新聞節目中突然向全世界發布一則消息:“中國產的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躍進號,在赴日途中因腹部中了三發魚雷而沉沒?!?/p>
此消息迅速在全世界傳開,一些唯恐被牽連進來的國家紛紛做出解釋。美國聲明說,他們當時沒有海軍船只在那個地區活動。他們還說,這不像潛水艇打的,倒像是中日戰爭時期布的水雷沒有清掃干凈,中國貨輪是觸雷而沉。日本人為了撇清關系,說那里根本不是水雷區,是他們的漁場,漁民經常在那里打魚,從未發現過水雷。韓國也聲明,說他們根本就沒有潛水艇。
“躍進”號沉沒的消息傳到國內,一時議論紛紛。有的說是新造的萬噸船質量不過關,經不起海上大風大浪的沖擊;有的說是選擇的航線不好,航區附近有暗礁;當然也有說法認為是被擊沉的。
時間回到1963年4月30日下午,我國第一艘自己制造的1.5萬噸的“躍進”號貨輪,裝載著1萬噸玉米和3000多噸礦產及雜貨從青島港出發,前往日本門司港。當時中日之間還沒有建立外交關系,“躍進”號是根據廖承志—高奇達之助中日民間貿易協定備忘錄首航日本的。廖承志是中國外交家,中國戰后中日關系的主要參與人之一。高奇達之助曾任日本經濟企劃廳長官,是中日建交前兩國間的重要“官道人物”。鑒于當時臺灣國民黨軍事力量頻繁的海上活動,以及中美、中蘇、中日,還有與南朝鮮統治集團之間的復雜關系,“躍進”號在一條生疏的海道上小心翼翼地行駛著。
第二天中午,當“躍進”號航行到朝鮮濟州島附近的蘇巖礁海域時,突然向國內發出了“我船受損嚴重”的電報,下午2點10分,交通部收到了“躍進”號第一次發出的“SOS”國際求救信號。不久,“躍進”號就沉沒于黃海中。
“躍進”號的沉沒,一時成了世界頭號新聞,其沉沒原因成了我國政府亟待解開的一個謎。
“躍進”號上有59名船員。據日本日中貿易促進協會方面通告,這些船員分乘3艘救生艇在海上漂流時,遇日本漁船“壹歧丸”號救起,被送到在該海域航行的日本巡視船“甑”號上,隨后由我國派往營救的護衛艦接回。
我國政府在對待此事上是十分慎重的,在查明事實真相之前,不能貿然宣布沉船原因,因為它牽涉到國際關系,甚至會引發一場戰爭。
周恩來總理從百忙之中專門抽出時間,在北京親自接見了該船的船長和三副、三管輪以上的船員,了解情況。船上的多數船員認為是敵人的魚雷攻擊造成的,尤其是船上的二副,他說他不僅看到了在沉船附近出現過一艘潛艇,還看到了3個美國兵樣子的人在大笑。船長猜測是觸礁,但政委不同意,他的理由是船行駛在航線上,出事前15分鐘測定過船位,距離前面的礁巖還有9.8海里。周總理聽后沒有做結論,他建議再進一步調查,請海軍幫忙。
在周總理的關照下,上海市委、東海艦隊與交通部門一起,迅速組織調查沉船原因的海上編隊,指揮員由東海艦隊司令員陶勇、政委劉浩天擔任。編隊還組建了臨時黨委,其成員由陶勇、劉浩天、張學思(海軍參謀長)、傅繼澤(海軍副參謀長)、李長如(艦隊政治部主任)、陶琪(交通部海運局副局長)、韓克辛(上海海運局局長)、張智魁(上海打撈局局長)等8人組成。陶勇任書記,劉浩天任副書記。
編隊中有護衛艦、掃雷艦、獵潛艇各兩艘,還有3艘潛水作業打撈救生船和1條油船。全編隊出海人員多達1097人。組織這么大的編隊陣容,到較遠和較深的公海作業,在人民海軍建軍史上還是第一次。
5月18日上午9時,調查“躍進”號的艦船編隊從上海起航,剛出發不久,海面上就大霧彌漫,那些可以作為航海依據的水面目標和天空里的日月星辰,都被濃霧遮住了。站在指揮臺上向前瞭望,也只能隱隱約約地看到艦首的模糊輪廓。在這種情況下出海航行顯然是十分危險的,但我們的編隊不能停下來等待,因為就在他們出發的同時,新華社已經向外發布了我編隊赴濟州島西南海域調查沉船的公告,他們必須按時到達作業區。經過一天一夜的艱苦航行,編隊終于在19日6時抵達“躍進”號出事海域。
編隊指揮部根據對“躍進”號出事地點的周密分析,決定先找到蘇巖礁。當時海面上仍然濃霧籠罩,能見度很低,只能看到100米左右。但為了迅速找到“躍進”號沉船的位置,弄清情況,編隊不顧大霧中作業帶來的困難,立即投入到搜尋工作中來。陶勇命令獵潛艇“金州”、“兗州”號在霧中以雙艇編隊搜索“躍進”號可能碰上的蘇巖礁。
蘇巖礁如果矗立在陸地上會像一座巍巍大山,一艘萬噸遠洋貨輪在它身邊會毫不起眼。然而它潛藏在浩瀚而又深邃的海底,編隊只有依靠船上的水聲設備去搜尋,猶如大海撈針一般困難。直到第三天上午,編隊才找到了蘇巖礁。
接下來,編隊開始搜尋沉船的區域。5月21日,在蘇巖礁以南,以4艇編隊進行搜索。因霧大,后改為2艇編隊分區搜索。大約經過3個多小時搜索,“金州”艇發現一處水域有金屬回音,并看到海面上有大片油跡和氣泡等。該艇隨即反復通過目標上方,并測出這里的水深從開始的50米突然變為32米,用磁性水托鑒別時感覺有吸力拉墜。他們馬上把這個情況報告給指揮艦。編隊指揮陶勇得知這一消息,當即命令指揮艦“成都”號加速前往這一地區,到達后,用聲吶對目標進行反復鑒別。
船上的聲吶雖然都能說明水下可能有沉船,但這沉船是否就是編隊要找的“躍進”號呢?陶勇征求上海打撈局局長張智魁的意見,張智魁說:“我們可以用‘拖兜來搜尋看看!”所謂‘拖兜,就是將一條鋼纜的兩頭由兩條船牽引,讓鋼纜成“U”形在海底拖拉搜尋目標。這是張智魁在長期的打撈實踐中摸索出來的一種雖土氣卻十分管用的找船方法。
“海設”、“救撈1”號在張智魁的導引下緩緩搜尋,突然看見鋼纜一繃,兩船都被水下沉沉地一拉,一定是拖住了什么東西。拖拉中,有兩艘艇的小錨刮有白色和綠色油漆,這說明水下有沉船。13時左右不僅拖到了沉船,而且“海設”號起錨時,錨上還夾有玉米,“躍進”號上就裝有玉米。再次拋錨時,錨鉤住了沉船。至此,初步確定“金州”艇發現的目標可能是“躍進”號。但這還不能作為肯定的結論,編隊必須對國家負責,拿出準確無誤的結論才行。所以接下來的工作是對蘇巖礁和“躍進”號進行潛水探摸,但要摸到“躍進”號的實物是十分艱難的。
5月22日下午,“海設”號立即組織潛水作業。第一個潛水員下水后,一股急流猛地把他沖得好遠,好不容易再次鉆到海底,卻又突然發現工作母船在移動,而供給潛水員氧氣的皮管不夠長,這樣就隨時會有氣管被拉斷的危險,他只好趕快浮出水面。第二、第三個潛水員下水,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面對新的潛水深度和復雜的自然情況,陶勇和其他人研究后,為了保證潛水員在復雜多變的水下作業時的人身安全,確保減壓艙和醫療設備在關鍵時能發揮正常效能,決定暫停打撈。
25日,海面上波濤滾滾、大霧彌漫,水下的急流沖得工作船左右擺動,巨大的浪花炸雷似的在船舷轟響。張智魁派出他手下的精兵強將,號稱中國“潛水大王”的嚴士法出征了。他果然不負眾望,一會兒就潛到了海底。50米深的海底,除了五光十色的熒光,像節日的禮花“吱得吱得”在面窗前飛舞外,其余的什么也看不到。嚴士法小心地向前探摸,他心里明白,自己隨時有被鯊魚攻擊的危險。為了保證他的安全,指揮員發出命令,讓汽艇和獵潛艇出動,驅趕鯊群。
嚴士法憑經驗在水下探摸著,突然潛水鞋“當”的一聲踢到一個鐵家伙上,他伸手一摸,好像是一堵墻,再一摸,上面還有一排螺釘。嚴士法一陣驚喜,這不是我們要找的沉船嗎?為了進一步證實這就是沉船“躍進”號,他又費盡周折,終于找到了船身上的“躍進”兩個字。
到此,“躍進”號應該是板上釘釘地被徹底找到了。接下來還要按照計劃進行相關的水下調查。但第二天清晨我們的潛水員潛入水下,奇怪的事情又發生了,昨天明明被親手摸到的“躍進”號輪船,今天竟怎么也找不到了。
航海人員通過對船位進行測量,才發現一夜之間海流把船位移動了100多米。技術人員重新對固定船位進行研究,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四只大鐵錨,在“和平”60號上“米”字形地拋錨,以使任何方向有海流也能穩穩地把它固定住,這才不會讓水下的“躍進”號與我們的潛水員到處“躲貓貓”。
大規模的潛水作業開始了。被稱為“潛水專家”的沈阿四老將出馬,鉆到波濤洶涌的海里,圍著沉船仔細搜索,終于發現“躍進”號上有條縱向裂縫,用腳一步步地丈量,約有17米長、40厘米寬。這便是“躍進”號觸礁后留下的傷痕。正是這條傷痕,造成了它的最終沉沒。潛水員們從沉船駕駛室內取出航海日志,找到了“躍進”號失事的文字證據。
經過前后72人次的潛水員探摸,終于摸清了“躍進”號沉沒的準確位置和確實原因?!败S進”號的破損情況是,摸到破洞3處、凹陷5處、舭龍骨折裂1處。對蘇巖礁的探摸情況是,在其西南角處發現一塊長約3.5米、寬不到1米的平坦巖礁,巖礁有遭受觸撞的明顯痕跡,在被撞處的周圍有很多巖石碎片,當時還取回8塊。有3名潛水員在水下見到部分礁石上有紫紅色油漆皮存在。同時還對“躍進”號船體的幾條焊縫進行了多次核查,未發現破裂或異常變化。
至此,終于弄清了“躍進”號并非魚雷擊沉,而是觸礁沉沒的。也排除了對造船工藝有問題而沉沒的猜疑。“躍進”號在巖礁給它致命一擊之后,拖了長長兩公里路程,用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才完全沉入水底。
既然“躍進”號是觸礁沉沒,可這艘船上的大多數船員為什么都認為是被別國的魚雷擊沉,包括船上的一號首長政委,都堅信“躍進”號沒有觸礁?有當時的測量儀器不夠精準的原因,但也跟當時人為造成的一些軟件缺陷分不開。當時搞階級斗爭擴大化,沒有尊重科學,就如選擇“躍進”號的船員和各級領導來說吧,當時主要看重的是對方的家庭出身等“政治因素”,卻完全忽略了跟航海有關的專業技能。
6月2日清晨,編隊最后一次組織潛水復查,取出了“躍進”號航向記錄紙、國旗和有關資料。除棄掉“海設”鉤住船艙的一只錨外,其余器材俱已收拾齊備。水面上沒有留下一絲痕跡。
6月3日,編隊撤離作業區,歷時15天的水下偵查工作結束了,新華通訊社同時向國內外發出了電稿:
中國交通部為了查明“躍進”號沉沒的真實原因而派出的調查作業船隊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協助調查的艦艇在蘇巖礁周圍海域經過15天的調查作業,在北緯32度06分、東經125度11分42秒處發現沉沒了的“躍進”號船體,經過周密調查,已經證實“躍進”號是因觸礁而沉沒的。
張智魁曾提議打撈沉船,但鑒于有關國際保險公司按規定要付出能購買兩條“躍進”號的保險金,中國政府決定不再打撈“躍進”號沉船。
(責編: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