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莉莉
目前,醫學的分科越來越細,拿骨科為例,已經細分為創傷骨科、脊柱骨科、關節骨科、骨腫瘤以及手外科等,精準到了一個系統、一個器官,而??漆t生也只看、甚至是只能看所在科室負責的某一系統或是某一器官的疾病,這就導致了問題的出現。
問題一:醫生眼里患者成了器官
由于臨床分科的不斷細化,醫生的整體,觀念在不斷消失,醫生只知道自己學科的專門知識,只探求人體某一個局部的生理現象和病理變化。因此,前來就診的患者在醫生的眼里往往就變成了一個生了病的器官,醫生只針對這一個器官進行治療,但是有些局部病變卻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如果忽視了整體觀念的話,就導致了一些患者的治療效果并不明顯。
問題二:“視觸叩聽”變成大堆檢查單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到醫院去看病,很多醫生聽完患者的大概情況后就會先開出一堆化驗單,讓患者先去化驗,出了結果才能診斷、開藥治療。以往醫生為患者檢查所用的“視觸叩聽”、“望聞問切”等基本功已經被嚴重忽視,而今往往只偏重于臨床檢驗,有的醫生甚至離了化驗單就看不了病。專家指出,人是一個變化的、復雜的機體,拿癌癥來說,有的患者查到了腫瘤標志物,但卻不是癌癥;有的患者雖然沒查出腫瘤標志物,但患者確確實實得了癌癥,這種情況時有發生。因此,疾病的診治需要整體把握,如果一切從檢驗出發、按指標下藥,這種治病的方法可能會好心辦了“壞事”,出現誤診誤治。
問題三:重視癥狀卻忽視了整體分析
癥狀是疾病的表現,是反映疾病嚴重程度和進展轉歸的重要標志,不同的疾病可以表現為相同的癥狀,相同的疾病也可以表現為不同的癥狀,同一種疾病不同癥狀的出現順序也不完全一樣,有的疾病很嚴重但癥狀表現卻很輕,所以說患者的疾病表現千差萬別。
目前由于分科太細,很多醫生對自己??频募膊“Y狀了如指掌,而對其他專科的疾病則不甚了解,看到相關癥狀就按自己專科的相應疾病治療,卻收不到良好的效果,這就是光看表面癥狀,卻忽視了整體分析以及與其他學科疾病的鑒別導致的后果。
問題四:對“癥”治療而不是對“病”治療
藥是人類抗擊疾病的重要“武器”,隨著醫學分科的細化,市場上的藥物種類也越來越多。
目前,很多醫生治療疾病往往是針對癥狀下藥,一個藥物對應一種癥狀,效果不好就改用一個,甚至加用一個。有些患者由于用藥數量較多,癥狀雖然消失了,但是不良反應卻出現了。
問題五:對于疾病只重治療而輕視預防
我國傳統醫學講求“未病先防”,指出人類的健康應該以防病為主,但是現代醫學在精細分科的過程中,對預防醫學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而隨著醫學的不斷分化及微觀化,“一個疾病、一種基因,一種病原,一種治療”的線性思維模式成了醫學發展的主流,臨床醫學主要解決的是發現一種疾病并進行治療,基礎醫學主要是認識這種疾病,但并不能避免疾病在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再次發生。預防醫學則屬于整合醫學,需要整合流行病、勞動和環境衛生、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以及社會醫學等等學科,來研究人類健康的影響因素及作用規律,制定公共衛生策略與措施來預防疾病的發生。但是由于目前醫學分科越來越細,對全方位、多角度、全局性、大范圍預防醫學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這種狀態不解決的話,繼續輕視預防,也許一個預防醫生就可以完成的任務——防御疾病,將來會需要上百,甚至上千個臨床醫生才能完成——治療疾病。
醫學的分科越來越細,對醫療技術的發展和醫生水平的提高確實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但是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疾病譜的變化,學科的細分也給現代醫學的發展帶來了不少弊端,因此,專家指出,這一難題必須及早解決,必須呼喚整合醫學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