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兆松
三叉神經痛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疑難病癥,常纏綿難愈,苦不堪言。此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反復發作的、短暫的劇烈疼痛,無三叉神經損害的體征,其病因尚未明了;繼發性的多與血管畸形、動脈瘤、膽脂瘤等病變侵犯三叉神經根、三叉神經或神經干而引起其支配區域內的疼痛。三叉神經痛多為單側性,疼痛發作突然,難以忍受,呈燒灼樣、鉆鑿樣、針刺樣或刀割樣疼痛,發作時間不長,每次疼痛持續數秒鐘或1~2分鐘,常伴有流淚、流涎、不敢說話等。說話、呵欠、刷牙、洗臉、咀嚼、吞咽或局部受刺激、情緒激動等是導致疼痛發作的誘因。
筆者自擬“芎胡芍菊湯”治療三叉神經痛50余例,屢用屢驗,一般服藥10劑左右疼痛完全消失。介紹如下,不妨一試。
【藥物組成】
川芎15克,玄胡15克,白芍20克,菊花15克,蔓荊子15克,皂刺10克,天麻6克,僵蠶10克,全蝎10克,地龍15克,蟬蛻10克,蜈蚣(焙干研末沖服)2條,炙甘草10克。
【用法】
水煎2次混勻,分早晚2次溫服,每日1劑。
【體會】
三叉神經痛屬中醫學偏頭風、面痛范疇。其病因病機多為風熱外襲,阻遏經絡,或氣血凝滯,脈絡失養,血瘀不通所致。方中川芎、玄胡、活血化瘀,行氣鎮痛;天麻、僵蠶、地龍、全蝎,蜈蚣祛風止痙,通絡止痛,菊花、蔓荊子、蟬蛻疏風散熱,善解頭面之風;皂刺可透達經絡,直達病所;白芍、甘草緩急止痛,且甘草能調和諸藥。此方藥證相符,切中病機,使風熱得除,氣行血活;脈絡暢通,疼痛則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