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略
沒有絕對的禍與福
《菜根譚》說道:
天欲禍人,必先以微福驕之,所以福來不必喜,要看他會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禍敬之,所以禍來不必憂,要看他會救。
天如果想禍害一個人,就先給他一點微微的福,讓他驕傲起來,他一驕傲起來,禍害馬上就到了。所以有福的時候千萬不要太高興,你要受得起這個福。如果你受不起這個福,福就變成禍了。
天如果想給你真正的幸福,會先給你來點兒小禍來警告你一下,所以禍來的時候你不要擔心,你要去救這個禍,等你把這個禍救過來了,你會發現,自己進步了很多,原來那件禍事是件好事。
我有位企業家朋友,他有一個死對頭,是同行業的競爭對手,這位對手不但從正面跟他競爭,而且還在暗中操作,處處挑撥事端,常常制造麻煩,把我這位朋友折騰得焦頭爛額。好在他是一個很堅韌的人,從來不放棄,出現了什么問題就努力地去解決什么問題,這樣一堅持就是好幾年,幾年下來,他發現,他的人脈比以前多了,他的思路比以前開闊而且活躍了,而他的生意也比以前翻了好幾倍。
老子也講:“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和禍,相互依存,此起彼伏。沒有絕對的福,也沒有絕對的禍,要看我們如何去操控,如何去轉化。
禍福的根源,在冥冥之中
很多日常用詞,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比如我們現在,誰遇到什么好事,那就叫“幸運”;遇到什么壞事,那就叫“意外”。這給人一種暗示:不管是幸運還是意外,都是偶然的,是隨機的,就像抽獎一樣,我們無法預知,無法控制,只能懵懵懂懂地聽天由命。
其實不然。西方有句俗話說:“上帝是從來不擲骰子的。”意思是,上帝不會像擲骰子那樣隨機決定任何事情,他給你禍或福,都是有原因的。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同樣的道理,沒有無緣無故的禍,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福。
遇到了什么好事,得到了什么好處,在大家的恭賀聲中,很多人總是說:“僥幸,僥幸?!逼鋵?,這是謙虛之詞,掩蓋了背后的復雜過程和艱辛。你要真認為他是僥幸,那就大錯特錯了。
遇到了什么壞事,遭到了什么事故,很多人都說這是意外,其實是看不到其原因,或是不愿意承認這個原因,能用“意外”、“偶然”掩蓋過去,他會盡量這么做的。
這個道理很難講清楚,《菜根譚》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
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于人所不見,必發于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于昭昭,先無得罪于冥冥。
略懂中醫知識的人都知道,肝開竅于目,腎寄竅于耳。眼睛出了問題,根源在肝,耳朵聽不見了,是因為腎有病。眼睛和耳朵在明處,出了問題,人所共見,而肝腎則在暗處,大家看不見。光天化日之下的眼耳治病,根源卻在誰都看不見的肝腎之中。不光耳目病,其他病也如此,幾乎所有疾病,都能從五臟中找到原因。這原因,要良醫的慧眼才能看到,它在冥冥之中。
所謂“冥冥之中”,就是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在這個世界上,人是渺小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只有很小的一片,耳朵能聽到的,也是很小范圍的東西,大腦能記憶的,也只是一點點事情,還有無窮無盡的世界,在我們意識范圍之外,那就是冥冥之中。
人生的各種意外,也跟疾病一樣,總有一個原因在人們看不見、想不到的地方。所以,要減少意外災禍,就要去杜絕這些惡因。
不種惡因,就沒有惡果。同時,也不要以為你種下的惡因沒人知道,它會發芽開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