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平
人們最熟知的中成藥,莫過于六味地黃丸了。不過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似乎是“補腎”的專用藥,有點中國“偉哥”的意思。其實,六味地黃丸不僅僅是 “補腎精”的“圣藥”,同時也是 “治虛熱”的特效藥。只要有“虛熱”癥狀的患者,無論你是糖尿病、高血壓、神經衰弱、慢性腎炎還是更年期綜合征,均可放心服用。
那么就虛熱而言,有哪些具體表現呢?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最典型癥狀當屬口干了。因為虛熱就像是許多小火苗,悄無聲息地在體內燃燒,能不口渴嗎,正如《臨證指南醫案》所說:“三消一證,其實不越陰虧陽亢,津涸熱淫而已”。肺為水之上源,肺燥陰虛,津液失于滋布,則口干舌燥;情志不舒,肝氣郁結,進而化火,熏灼于上,則口干口苦;思慮過度,耗傷心陰,陰虛火旺,灼傷津液,則煩渴口干;胃火熾盛,熱盛傷津,津液不能上承,則口干喜冷飲;腎陰虧耗,陰虛火旺,津虧不上承,則口干唇燥,渴而不欲飲;陰虛內熱,耗津灼液成瘀血,則氣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能隨氣上布,也會引起口渴。
所以,只要有口渴癥狀的糖尿病患者,均可服用六味地黃丸來緩解其口渴癥狀。說到這里,疑團還沒完全解決,“腎虛”的藥怎么就變成 “虛熱”藥了呢?
這個就需要從虛火的形成開始講起了,虛火是怎么形成的呢。我們知道,“火”是一種能量,人體每天都要勞作,勞作就要消耗能量。中醫管能量叫陽氣。陽氣有兩個來源。一是食物通過脾胃轉化而來的,二是腎從娘胎里帶來的。所以中醫稱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但如果脾胃操勞過度產生的能量不足,食物就沒有辦法運化了,運是什么意思呢,其實就是指食物從吃進來到排出去這個過程。如果你體內陽氣足的話,它會運得很好,但是我們現代人,很多人不運啊!
而六味地黃丸作為補腎養陰的代表方,所以對糖尿病的治療是有幫助的。而且,近年來的大量臨床實踐表明,六味地黃丸對于糖尿病人確有多種益處。
當然,六味地黃丸只適合于有口渴癥狀的患者,并且不易長期服用。因為六味地黃丸偏于補腎陰,主治腎陰虛。由于配方中陰柔的藥多一些,所以吃后有時候會妨礙消化功能,對于糖尿病就用六味地黃丸治療,這種觀點是有待商榷的。
舉個例子:
有這么一位患者,糖尿病快十年了,不知道聽哪個“老中醫”的建議,說是六味地黃丸可治糖尿病,結果吃了一年多,臉色越來越晦暗,小便越來越頻,渾身氣力不足,疲勞感特別強,一看這個人就是長期睡眠不好,疲勞的面色。醫生毅然決然地說:“ 趕緊把六味地黃丸停了!”把過脈后,又問了一些癥狀,開了桂附地黃丸加上補充腎陽的中藥,并囑咐他每天配合“仙人揉腹”的功法鍛煉,半年之后再見,臉色有光了,疲勞感減輕了,精力充沛了,血糖也下降了。
不是這位的醫術有多高明,是現在很多中醫師看病不遵循中醫的理論,而用西醫的思路指導中醫用藥,最終結果就是南轅北轍!
除了六味地黃丸外,在藥店還有很多“兄弟姐妹”,對治療糖尿病同有效。如六味地黃丸加入知母、黃柏兩味降火藥,就成為治療虛熱上火更嚴重的“知柏地黃丸”;加入枸杞子、菊花,就成了治療虛熱兼有眼睛干澀或兩眼昏花的“杞菊地黃丸”等等,當然,無論是六味地黃丸還是其他地黃丸,具體吃法均應征求專家意見,比如知柏地黃丸偏性更大,更不能盲目地服用。
那么如何判斷是陰虛還是陽虛呢?一般腎陰虛的典型癥狀是晚上睡覺出汗、手腳心容易發熱、午后發熱、口干,還會出現頭暈、耳鳴、遺精等現象。腎陽虛的典型表現為臉色白、腰膝酸軟、喜熱怕冷,也可能出現頭暈、耳鳴、性功能減退等。如果糖尿病患者表現出陽虛癥狀,就不能服用。
另外,即使是腎陰虛者,如果脾胃功能較差,也要謹慎服用。因為長期連續服用,可能會導致腹滿、食欲不振等不良反應。總之,六味地黃丸雖然有著“明星中藥”的美譽,但它畢竟是藥,最好在中醫師的辨證指導下使用。
求醫問答錄
Q:我很怕冷,醫生說我是陽虛,不能吃六味地黃丸,醫生說的有道理嗎,如何判斷陰虛還是陽虛?
A:有道理。中醫把“虛”分為陰虛和陽虛,且陰虛和陽虛是一對矛盾。六味地黃丸正是補腎陰虛的,所以,腎陰虛的人吃最合適,效果也會最好;萬一腎陽虛的人服了,則只會導致“雪上加霜”,病情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