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略
天有好生之德
“天地有好生之德。”這是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同時我們又經常可以看見天災、地震,往往破壞巨大,一下子殺死很多生靈;天地生人,如果都生好人,那該多好呢?可為什么偏偏要生出那么多壞人?這些,不跟“好生之德”相矛盾么?
其實,這是不矛盾的。天,不會讓人們生活在極樂世界之中,因為樂極生悲;天也不會讓人們生活的太安逸,它會給人們以憂患,因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天地的好生之德,不是一味地生,它有陰有陽。《內經》講“陽生陰長,陽殺陰藏”,生與殺并行,才是真正的生。好比一棵樹,春天長出新葉,抽出嫩枝,夏天,嫩枝迅速長大,新葉濃密,郁郁蔥蔥,這是一個“生”的過程,伴隨著陽光雨露。但在生的過程中,這棵樹也要遭受暴風驟雨、飛沙走石、旱澇成災的考驗,這便是“生中有殺”了。到了秋天,金風蕭瑟,寒蟬凄切,樹葉黃了、落了,冬天,霜雪嚴寒,朔風怒號,這便是殺了,然而,樹并沒有死去,它把春生夏長所獲得的一切收藏起來,留作第二年生長的資本,這便是“殺中有生”了。天地有好生之德,其實是生和殺的輪回,而且生中有殺,殺中有生。
壞人、小人給我們造成很多的麻煩,我們可以把他們看做是磨礪我們的。“玉不琢不成器”,君子小人在一起,就構成“玉石相磨”的格局,就像玉和石頭在一起互相磨,磨的過程肯定是痛苦的,但磨著磨著,玉就會成器,露出它的璀璨,而石頭只是漸漸消磨殆盡而已。貴人相助,是生;小人相擾,是殺。生中有殺,才是真正的生,才能成就一個人。
即使是四季如春的地方,樹葉也不會總是像春季那樣瘋長。不會一味地生,這便是自然;而人往往偏執一端,這就違背了自然的規律。違背了自然,就叫沒有智慧;智慧絕不是小聰明、小技巧,而是與自然合拍。
世間的事情都是曲折的,因此中國傳統文化里沒有直線思維,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多面性,什么事物都是變化無窮、生生不息的,禍福、苦樂都可以相互轉化。《菜根譚》在反復申明這一點。
福有真假,要看來路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英國有個17歲的男孩,買彩票中了200萬英鎊的大獎,然后,他買房、買車……在很短的時間里,別人渴望得到的東西他都有了。但也就是在這時候,他不知道該干什么了,于是終日無所事事,漸漸陷入苦悶,慢慢地,他患上了抑郁癥,29歲那年,他死在了自己的豪宅里。
當這位少年中獎的時候,很多人認為這是福,一中就是200萬,別人奮斗一輩子都得不到的錢財,他一轉眼就有了,太幸運了!可是從長遠看,他為什么29歲就死了?在中獎后的12年間,他到底干了什么?他毫無目標。后來有人說,人生最殘酷的事情,就是上帝給了他一大筆錢,卻不給他生活的目標。很多東西,要通過你奮斗,一步一步地得來,才有滋有味。要是一下子就有了,那么這些東西可能對你沒有好處。就像這個少年的200萬英鎊,毀了他的一生。他獲獎的幸運,其實是假的。
所以,《菜根譚》也說:
富貴名譽自道德來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業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徙廢興。若以權力得者,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富貴、名譽等等這些福,要看它是從哪里來的。如果是通過我們誠實的勞動、崇高的道德得來的,那么,他就會想山林中的花,最天然,也最美,年年開放,生生不息;如果是通過功名、事業得來,那么,就想花盆、花園里的話,難免有遷移和盛衰;如果是通過權力,投機取巧得來的,那么,就像沒有根的花,很快就枯萎了。至于通過買彩票得來富貴,那就更玄了,不枯萎才怪!
所以菜根譚又說:
寧有求全之毀,不可有過情之譽;寧有無妄之災,不可有非分之福。
寧可別人對你求全責備,毀謗你,罵你。也千萬別讓人過分地夸你。別人一夸你夸過頭了,也許災禍就要來了。寧可有無緣無故的災禍,也不能有非分的福。福不是你應得的,就不能去享這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