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嘉裕
(作者系成都市溫江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局長)
構建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也是歷史賦予的使命。近年來,成都市溫江區按照市委市政府“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工作,現已基本形成了制度更加完善、管理更加高效、服務更加便捷、機制更加順暢的、多層次、全覆蓋、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使廣大城鄉居民共享溫江改革發展的成果。
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溫江區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已逐步實現以城鎮為主向城鄉統籌,以城鎮職工為主向覆蓋城鄉居民的重大轉變,基本形成城鄉滿覆蓋、保障多層次、籌資廣渠道、轉接可持續的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
——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已經全面建立。一是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建立完善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工傷保險制度、生育保險制度、失業保險制度、大病醫療互助補充保險制度,以及補充養老保險制度,農民養老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等制度構成的社會保障體系,使全區居民不分城鄉、不論貧富、不管就業與否,只要愿意參保,均可享受到相應的保障。二是保障水平多層次。根據城鄉居民不同的收入狀況,該區對每種保障都設置了多種繳費檔次和保障水平,居民可根據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和健康消費需求選擇不同的繳費檔次,享受相應的保障水平,確保了人人有保障。三是制度間可轉接。在城鎮居民保障體系與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之間,在各險種的不同繳費檔次之間實現了轉接,使得城鄉居民能夠在社會保障體系和不同險種之間自由流動,保證了待遇享受的連貫性。
——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實現城鄉統籌。一是在保障制度上實現了城鄉居民全覆蓋。該區立足于城市化進度加快、農民急速減少的實際,在城鄉社會保障制度體系之間預留了轉接的接口,使農村居民可以自愿選擇參加、自由轉移符合自己意愿的險種,真正實現城鄉居民保障制度的全覆蓋。二是探索建立了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制度。該區打破城鄉界限,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制度,如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少兒互助金制度及其管理資源,建立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城鎮個體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民養老保險制度及其管理資源,建立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在制度架構上實現城鄉統籌,在管理服務上實現城鄉統一,在待遇標準上實現城鄉基本一致。
——城鄉居民參保覆蓋面不斷擴大。一是確保企業在職勞動者參保。區人社部門主動加強與企業溝通,主動上門服務,開展送政策、送宣傳、送培訓的“三送”活動,同時啟動勞動保障監察、社?;寺搫訖C制等強制措施,使用人單位參保意識不斷提升,全區所有與企業簽訂勞動用工合同的在職勞動者都參加了城鎮職工社會保險。二是著力抓好城鄉適齡人員參保擴面。把城鄉靈活就業人員、花木種植及營銷經營戶、農村復退轉軍人、個體工商戶、非就業城鎮居民等城鄉適齡人員作為社保優先擴面的重點人群,千方百計擴大宣傳,多渠道、全方位引導他們自愿參加養老保險。三是通過補貼機制推動城鄉低收入人群參保。建立了個人繳費為主、村(社區)補助為輔、財政適當補助的多渠道籌集機制。鼓勵、協助城鄉低收入人群通過抵押貸款參加養老保險。率先建立耕地保護基金補貼社保制度,極大激發城鄉居民參保熱情,參保規模日益擴大。截至2012年9月,全區參保規模突破100萬人次,其中:養老保險參保26萬人,參保覆蓋率為87%;基本醫療保險突破41.6萬人,參保覆蓋率為99.6%,基本實現參保全覆蓋,社保基金歷年累計結余近10億元。
——社會保障管理能力不斷增強。一是全面建立了標準化基層公共服務平臺。打破行政區劃限制,按照300戶以上、輻射半徑3公里的標準,在全區規劃了43個新型基層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基本實現“記錄一生、跟蹤一生、服務一生、保障一生”的目標。二是實現服務向基層延伸和網上辦理。將涉及民生最廣、辦理頻率最高、群眾最關心的社會保障服務內容延伸至43個示范點辦理,同時在全市率先啟動企業社保業務網上經辦,將90%以上的社保業務通過互聯網辦理,實現群眾“就近辦”、企業“網上辦”。三是配備專職工作人員。溫江區結合服務點位的空間尺度和服務人口數量,共規劃基層社會保障專職崗位188個。建立了輪崗交流機制、督導機制、考核辦法,提高工作人員服務質量和水平。四是落實資金加大投入。建立了區、鎮(街道)兩級財政投入的經費運轉機制,每年安排專項資金保障基層服務平臺的建設和運行。全區已累計投入基層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專項資金達1000萬元。推進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創新做法
在推進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過程中,溫江區勇于變革、敢于創新,在全市率先進行了多項創新嘗試,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多項工作經驗得到推廣運用。
——率先探索實施耕?;饘崟r代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為解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難的問題,該區在全市率先探索實施耕?;饘崟r代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通過將耕?;鹩行мD化為社?;穑谷珔^的老百姓不用再到社保大廳排隊繳費,基本上解決了繳費難的問題。截至目前,全區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97959人,新增28674人。其中:利用耕保基金繳費8.6萬人,使用耕保基金2368萬元,參保覆蓋面達到92%,居全市之首。下一步,還將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代扣工作,屆時,溫江區城鄉居民可真正實現社保繳納足不出村。
——率先基本實現就業社保公共服務城鄉均等化。一是拓展公共服務延伸范圍。將服務面最廣、辦理頻率最高、企業和城鄉居民最迫切希望就近就地辦理的70個社保項目延伸到基層公共服務平臺辦理?,F已基本實現服務范圍全域覆蓋、服務項目全員覆蓋,農村居民能夠就近就地享有與城鎮居民同質的公共服務。二是擴大網上經辦成果。去年全市企業社會保險網上申報繳納業務啟動儀式在溫江召開后,溫江區已在全市率先啟動企業社保網上經辦業務。目前已有228戶單位3萬余參保人員參與社會保險網上申報繳納業務,單位戶數和占比全市排名第一,取得了“數字化經辦、零距離服務”的顯著成效。三是全面創建社會化管理標準化社區。積極探索創新社會化管理模式,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柳城南街等11個退休人員標準化管理服務社區。在全市最大的農民集中安置區之一涌泉街道瑞泉馨城建立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導社工組織積極參與,為轄區居民提供健身運動、送貨上門等十余項專業服務,并指定專業工作人員定期到中心,協助他們辦理住院醫療費報銷等社保、醫保相關事宜。
盡管通過近幾年改革創新,溫江在社會保障城鄉統籌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但與溫江所處的發展階段相比、與群眾對實現社會保障城鄉一體化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不少的差距,需要在理論研究和體制機制方面做大量的探索和創新。
——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要與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鎮化進程相協調。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關鍵在于提高農民的社會保障水平。隨著成都市城鄉一體化的深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以后,農民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就業,農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農民希望享有更高保障的意愿越來越強烈。特別是在溫江這個快速城市化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逐年提高,農業就業人口逐年減少,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大關,使城鄉社會保障體系逐步由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與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二元”并存,向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轉變成為可能。因此,溫江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今后的重點,是要逐步把農業從業人口納入城鎮居民社會保障體系,最終實現城鄉居民社會保障水平基本一致。

為進一步提高各鄉鎮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業務經辦能力和管理服務水平,更好地為廣大群眾參保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務,古藺縣社保局最近對新錄用的45名城鄉居保工作人員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的業務培訓。本刊通訊員
——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要注重公平正義。在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并軌的過渡時期,必然存在部分弱勢群體,他們既希望能夠參與社會保障,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但卻由于自身經濟條件有限無力繳納社保費用。因此,在“全民社?!钡脑瓌t下,要把這少部分弱勢群體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就必須要做好以下兩件事:一是要深化社會保障制度創新。過去,溫江為了滿足不同收入水平家庭參加社會保障的需求,建立了梯度化、不同檔次的繳費水平和相應的保障水平,實踐證明,這一舉措吸納了絕大部分城鄉居民參與社會保障。今后這一體系還要在斷檔接續、檔次轉移等方面進一步深化,給短暫失業者或者經濟暫時出現困難的城鄉居民提供更多的機會。二是要建立多渠道的補助機制。進一步完善個人繳費為主、村(社區)補助為輔、財政適當補貼的多渠道繳費籌集機制,協調金融機構,協助城鄉低收入人群抵押貸款參加社會保障,真正實現人人享有社保的目標,保障廣大群眾的基本生活、基本醫療。
——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要動態把握就業和社會保障的良性互動關系。就業和社會保障相互聯系、相互協調才能發揮其積極的作用。相關部門在提高就業率和保障水平的同時,也要注意把握它們之間的動態協調關系。一是保障水平要適度。社會保障標準的確定,既要保證基本生活需要,又要有利于促進就業和再就業。保障水平過高既加重企業繳費負擔,不利于擴大就業、鼓勵用人,又不利于調動低收入勞動者的工作積極性,會使社會保障制度存在明顯的道德風險。二是要適當降低繳費標準。目前我國單位和個人繳納五項社會保險費率之和為40%左右,其中養老保險費率偏高。這使許多單位和個人望“?!眳s步。因此,在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的同時,要適當調整社會保險繳費率,切實減輕企業和個人繳費負擔,使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和社會保障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