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燕
2009~2011年喹諾酮類藥物應用分析
徐春燕
目的探討我院喹諾酮類藥物的應用現狀及趨勢。方法采用限定日劑量方法,對我院2009~2011年喹諾酮類藥物的應用品種、銷售金額、用藥頻度(DDDs)和日均費用(DDC)進行統計、分析。結果3年來,在口服喹諾酮類藥物中,銷售金額處于前三位的是加替沙星膠囊、左氧氟沙星膠囊、氟羅沙星膠囊;在注射喹諾酮類藥物中,銷售金額和DDDs排序列前四位的有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加替沙星針、氟羅沙星針、依諾沙星注射液。結論我院喹諾酮類藥物應用基本合理,但仍應進一步加強其使用監督管理。
喹諾酮類藥物;銷售金額;用藥頻度;日均費用;藥物利用
1962年研制的萘啶酸為第1代喹諾酮類(Guinolones),現已很少使用。1973年合成了第2代藥物吡哌酸(Pipemidic Acid),僅限于治療泌尿道和腸道感染。20世紀80年代以來研制的氟喹諾酮類(Fluoroquinolones)為第3代喹諾酮類。90年代后期開發的第4代。氟喹諾酮類抗生素自問世以來發展迅速,尤其是近年來氟喹諾酮類藥物的眾多品種面世,在感染性疾病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喹諾酮類藥物因其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生物利用度好、半衰期長、給藥方便等優點在臨床上廣泛用于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2],其中左氧氟沙星生物利用度為該類藥物中最佳[3]。近年來,開發了一系列抗菌活性增強了的新氟喹諾酮類藥物,其藥理作用為選擇性抑制微生物拓撲異構酶與DNA回旋酶,阻礙微生物的DNA不能正常復制、轉錄而導致細菌死亡[4]。但隨著應用的日益廣泛,由于其藥物化學結構的固有特征,藥物不良反應報道日益增多[5]。為探討我院喹諾酮類藥物的應用情況,本文對我院2009~2011年喹諾酮類藥物的應用情況進行評價,旨在為臨床合理、安全用藥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數據來源于我院HIS系統中藥庫2009~2011年喹諾酮類藥物采購的實際數據,包括藥品名稱、規格、零售價、用藥數量、銷售金額等。
1.2 方法對喹諾酮類藥物的各項數據運用Microseft Excel XP軟件進行處理。按藥品名稱統計銷售金額、比例、用藥頻度(DDDs)及日均費用(DDC),并進行排序。限定日劑量(DDD)是指為達到主要治療目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劑量,本文參照2011年4月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藥品字典和DDD值。DDDs=某藥物的總銷耗量/該藥物的DDD值。DDDs可反映藥物的使用結構和動態變化。DDDs值越大,反映臨床對該藥物的選擇傾向性大,藥物應用就越廣泛[6]。DDC=某藥物的總費用/該藥物的DDDs[7]。
2.1 口服喹諾酮類藥的應用情況我院三年應用的口服喹諾酮類藥物共計5種。各年度口服喹諾酮類藥物的銷售金額、DDDs、比例、排序和DDC統計,見表1。

表1 各年度口服喹諾酮類藥物的銷售金額、DDDs、比例、排序和DDC統計
由表1可見,3年來我院口服喹諾酮類藥物的銷售金額處于前三位的是加替沙星膠囊、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氟羅沙星膠囊。但各藥物各年度銷售金額所占比例變化較大。其DDDs所占比例,2009年加替沙星膠囊最高(52.60%),2010年、2011年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最高(49.57%、57.60%)。DDC最高的是氟羅沙星膠囊,最低的是諾氟沙星膠囊。
2.2 注射喹諾酮類藥物的應用情況我院應用的注射喹諾酮類藥物有7種。各年度注射喹諾酮類藥物銷售金額、DDDs、比例、排序和DDC統計,見表2。

表2 各年度注射喹諾酮類藥物的銷售金額、DDDs、比例、排序和DDC統計
由表2可見,3年來我院銷售金額和DDDs排序列前4位的有鹽酸左氧氟沙星針、加替沙星針、氟羅沙星針、依諾沙星注射液。其銷售金額在注射喹諾酮類藥物中各占43.97%、33.53%、9.04%、10.46%,其DDDs各占5.560%、5.200%、1.240%、1.100%。鹽酸莫西沙星注射液、甲磺酸帕珠沙星針、甲磺酸培氟沙星針依次位于末位。
3年來,口服喹諾酮類抗生素中,氟羅沙星的DDDs占第一位,屬第3代喹諾酮類藥物,具有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口服吸收良好與其它類別的抗菌藥物間無交叉耐藥等特點。加替沙星的銷售金額占第一位,本品為第4代喹諾酮類藥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為90%~96%,既具有廣譜抗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活性,也對厭氧菌、支原體、衣原體等非典型病原菌及結核桿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盡管加替沙星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幾乎沒有光敏反應,但可產生血糖紊亂和心臟毒性,并于2006年5月,其生產企業宣布停止生產,還從美國和加拿大撤市[8]。動物實驗發現氟喹諾酮類藥物對關節軟骨有毒性,因而認為孕婦、哺乳期以及18歲以下兒童都不適用[9]。
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三年的銷售金額占第2位,DDDs占第3位。而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總銷售金額和總DDDs居首位,說明其臨床應用廣泛,可能是因為其DDC值較低的原因。
依諾沙星注射液的總銷售金額占第3位,總DDDs占第4位。本品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尤其對需氧革蘭氏陰性桿菌抗菌活性高;對多重耐藥菌也有抗菌活性;對銅綠假單胞菌等假單胞菌屬的大多數菌株都具抗菌作用。
氟羅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總銷售金額占第4位,總DDDs占第3位。該藥物也屬于第3代喹諾酮類,口服生物利用度接近100%,具有廣譜、高效、長效的特點;消除t1/2達10h以上,可每天給藥1次。
莫西沙星片和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的應用情況一直處于末幾位,但在治療多種嚴重感染性疾病中起著重要作用。莫西沙星于1999年批準用于臨床,口服生物利用度約90%,Vd值(3~4L/kg)大于環丙沙星(2~3L/kg)。糞便和尿液中原形藥物的排泄量分別為25%和20%,消除t1/2為12~15h。對大多數革蘭氏陽性菌、厭氧菌、結核分枝桿菌、衣原體和支原體具有很強的抗菌活性;對大多數革蘭氏陰性菌的作用與諾氟沙星相近。臨床可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社區獲得性肺炎、急性鼻竇炎,也可用于泌尿生殖系統和皮膚軟組織感染等。莫西沙星具有在肺組織濃度高、抗菌作用強、耐藥率低、每日只需給藥1次、對肝腎功能損傷小等優點,被稱為“呼吸喹諾酮”[10]。
由表1可見,口服喹諾酮類藥物的銷售金額2010年、2011年與2009年相比有明顯下降。3年來,氟羅沙星膠囊的DDC最高(10.41元/日),諾氟沙星膠囊的DDC最低(0.64元/日);注射喹諾酮中莫西沙星的DDC最高(326.25元/日),加替沙星注射劑的DDC最低。口服制劑具有DDC低、使用方便等優點,而注射劑對于住院患者來說使用更為普遍。門診及住院患者的序貫療法多以選用口服制劑為主,這符合經濟學、治療學原則。
喹諾酮類抗生素發展迅速,抗菌譜越來越大,應用范圍日益擴大。因此氟喹諾酮類藥物可以廣泛應用于臨床常見的各種細菌感染性疾病[11]。據研究[10],在國內應用該類藥物的初期,細菌對該類藥物的敏感性極高,但隨著逐漸廣泛應用,細菌耐藥率快速上升,有些細菌對某一喹諾酮類藥物耐藥率高達90%,這是對該類藥物應用不加控制,甚至濫用的結果。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我院喹諾酮類抗生素銷售金額明顯下降,充分貫徹落實《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精神,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對抗菌藥物特別是喹諾酮類藥物使用管理的結果,喹諾酮類藥物的臨床使用逐步趨向更加合理和規范。2011年國家規定三級醫院抗生素不超過50種,并實行了抗生素分級管理。我院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并制定了抗生素分級管理目錄,使我院抗生素的使用更加經濟、合理、安全、有效。
[1] 楊寶峰,蘇定馮,周宏灝,等.藥理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14.
[2] 張桂芬,支偉鋒,歸萊,等.我院2007~2009年喹諾酮類藥應用分析[J].中國藥房,2011,22(10):869.
[3] 莢恒敏,馬筱玲,張義永.喹諾酮類藥物耐藥機制分析及臨床用藥方案[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9,9(2):155.
[4] 黃玫,曲晶.氟喹諾酮類藥物的不良反應與發生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醫藥,2008,3(35):217-218.
[5] 盧健聰,蔡紹曦.關注氟喹諾酮類藥物的安全性[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09,25(6):534.
[6] 馬嘉,陳盛新,裘雪友.醫院開展藥物利用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J].中國藥學雜志,1999,34(10):706.
[7] 潘沛,王麗麗,何敏,等.2005~2007年我院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9,9(1):38.
[8] 中國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價中心.百時美施貴寶公司決定從市場撤出加替沙星[J].中國藥物警戒,2006,19(04):251-252.
[9] 羅躍娥,劉斌.氟喹諾酮類藥物臨床應用研究[J].天津醫藥, 2004,32(6):380-382.
[10] 劉春霞,余小霞,邱凱鋒,等.喹諾酮類抗菌藥耐藥性分析[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08,28(10):1909.
[11] 程勤.氟喹諾酮類藥物的不良反應與合理使用[J].實用心肺血管病雜志,2010,18(12):1817-1818.
Utilization of Quinolone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9 to 2011
Xu Chunyan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utilization and tendency of quinolones in our hospital.MethodsUsing DDD meth-od, the utilization of quinolone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9 to 2011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in terms of drug variety, consump-tion sum, DDDs and DDC, etc.ResultsThe percentages of the consumption sum of quinolone in antibiotic drugs decreased year by year. Over the 3 years, the first 3 quinolones oral agents in the list of consumption sum and DDDs were Gatifloxacin capsules, Levofloxacin capsules and Fleroxacin capsules.The first 4 quinolones for injection in the list of consumption sum and DDDs included Levofloxacin injection, Gatifloxacin injection, Fleroxacin injection, Enoxacin injection.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quinolone in our hospital is reasonable bu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respect of the management of drug use.
Quinolones; Consumption sum; DDDs; DDC; Drug utilization
R956;R978.1
B
1673-5846(2013)04-0039-03
徐州市中醫院藥劑科,江蘇徐州 2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