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軍
低分子肝素加早期康復綜合治療急性腦梗塞療效觀察
劉建軍
目的探討低分子肝素加早期康復綜合治療急性腦梗塞的臨床療效,為今后臨床治療急性腦梗塞提供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方法選擇從2006年1月至2013年4月在內科住院治療的100例本市急性腦梗塞患者,按照隨機原則平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苷及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實驗組患者在此治療基礎上同時進行早期康復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治愈25例,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治愈12例,總有效率為92%,兩組比較顯效率差異明顯。結論對急性腦梗塞患者在運用低分子肝素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早期康復綜合治療可顯著提高顯效率,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幫助患者早日回歸社會。
低分子肝素;早期康復;急性腦梗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進程也在不斷加快,中老年患腦梗死的情況也越來越多,并且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本病具體臨床表現有頭痛、眩暈、半身不遂等,腦部CT或MRI檢查可發現腦梗塞病灶,且準確率高達65%~90%[1]。治療原則主要是絕對臥床休息、吸氧、抗凝溶栓等,目前臨床常用低分子肝素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療急性腦梗塞,隨著人們對康復訓練的重視,醫護人員也發現在治療急性腦梗塞同時實施早期康復訓練可顯著提高治療顯效率,筆者將具體研究整理總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選擇從2006年1月至2013年4月在內科住院治療的100例本市急性腦梗塞患者,其中男54例(54%),女46例(46%);年齡45~74歲,平均年齡為(59.3±6.7)歲。所有患者入院后經過詳細的實驗室檢查符合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訂的診斷標準[1],均確診為急性腦梗塞患者,無藥物過敏史及家族遺傳病史。按照隨機原則平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職業及家庭條件等一般資料無差別,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用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靜脈滴注及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天1次,以8天為一個療程。實驗組患者同時要進行早期康復治療,其康復訓練方式及內容采用中國康復培訓中心的腦血管疾病急性期康復治療措施,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時即可實施,康復訓練維持1個月左右。
1.3 療效判斷標準參照腦卒中患者臨床評分標準,按神經、功能缺損分值及病殘程度分為痊愈、顯效、進步、無變化。
1.4 統計學處理實驗所得數據采用SPSS軟件統計處理,t檢驗方式,P<0.05,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對比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實驗組治愈25例,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治愈12例,總有效率為92%,兩組比較顯效率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2.2 治療后生化指標對比對比兩組患者的血小板計數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在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生化指標對比(±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生化指標對比(±s)
注:治療前與治療后對比,*P>0.05,無統計意義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血小板計數(109/L)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s)實驗組 189.5±41.9 191.2±43.5*27.2±2.9 27.6±3.1*對照組 184.3±39.8 189.6±40.6*27.9±3.3 28.1±3.2
2.3 平均住院時間對比對比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發現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要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平均住院時間對比(±s)

表3 平均住院時間對比(±s)
注:實驗組和對照組相比,*P<0.05,有統計學意義
分組 例數 平均住院時間(d)實驗組 50 24.3±4.3*對照組 50 32.6±3.8
腦梗塞在我國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人群中,近年來醫學技術不斷發展,CT與MRI已廣泛應用在各級醫院,為腦梗塞的診斷提供了更好地參考。但是臨床上單純采用藥物治療其療效仍不理想,患者的治愈率及顯著進步率還是有一定的提升空間[2]。由于急性腦梗塞患者全身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在梗死灶范圍內的腦細胞及神經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產生死亡,且永不可逆,若不能及時治療,對患者腦功能的損傷是很嚴重的[3]。早期康復鍛煉在急性腦梗塞患者治療中同樣有不可忽視的功效,在訓練過程中利用自動性姿勢反射和平衡反應能調節肌張力[4-5],對病理性的運動模式與肌肉痙攣起到了一定的抑制及阻礙作用,促使并誘導患者向正確的運動方向靠近。康復訓練不僅促進了早日康復還能對抗患者長期臥床造成的肌肉萎縮、足內翻等病理情況,提高了機體免疫力,與未進行早期康復訓練的患者能更快恢復患肢的生理功能[6]。通過表1可知,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2%,兩組總有效率無明顯差別,但實驗組患者顯效率為88%,對照組患者顯效率僅為52%,可見,早期康復訓練的開展對提高患者顯效率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通過表2可知,患者在治療前后血小板計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無顯著變化,由此提示,臨床應用低分子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及早期康復訓練綜合治療方案是安全有效的,不會引起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出血等并發癥現象;通過表3可知,實驗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24.3±4.3)天,對照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32.6±3.8)天,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以上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方案可有效提高治療療效,縮短治療過程,減輕了患者的經濟壓力。
綜上所述,低分子肝素加早期康復綜合治療急性腦梗塞的臨床療效確切令人滿意,可在臨床推廣使用。
[1] 唐國傳.奧扎格雷鈉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急性腦梗塞40例療效觀察[J].海南醫學,2008,19(12):46.
[2] 孫國瑞.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腦梗塞的療效[J].海南醫學,2008, 19(3):68-69.
[3] 閻靜.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腦梗塞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08,10(3):476-477.
[4] 李淑梅,閆春生,李學霞,等.康復治療對急性腦梗塞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影響[J].陜西中醫,2013,34(3):346-347.
[5] 張秀賢,張桂欣.腦梗死156例的早期康復治療及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4):3466-3467.
[6] 車楠.疏血通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急性腦梗塞50例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09,15(2):120-121.
R743.33
A
1673-5846(2013)06-0074-02
江蘇省如皋市如皋港人民醫院內科,江蘇南通 226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