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雯 張大勇 朱 青
貴州省2010~2011年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分析
杜 雯 張大勇 朱 青
目的分析貴州省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AEFI)的發生特征,評價AEFI監測情況。方法通過全國AEFI監測系統,收集貴州省報告的2010~2011年AEFI個案數據,采用描述性方法進行流行病學分析。結果2010~2011年全國AEFI監測系統共收到貴州省報告AEFI個案213例,其中≤1歲占58.22%,男女性別比為1.15:1,主要集中在2010年9月份。一般反應占52.11%;異常反應占32.39%,以過敏反應為主。AEFI發生例數較多的疫苗主要是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和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DTP),占報告總數的54.93%。全省67個縣(市、區)有AEFI數據報告,縣覆蓋率為71.28%,48h內及時報告率為85.00%,48h內及時調查率為95.00%。結論貴州省AEFI監測的完整性和敏感性有待提高,各市(州)差異較大。AEFI常發生在低齡兒童為監測重點。盡快制訂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辦法,按全國統一要求開展AEFI監測,加強監測工作培訓和督導,將是推動貴州省AEFI監測工作系統、深入開展的有效措施。
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分析
預防接種是全世界控制傳染病發生和流行最經濟有效的公共衛生措施。隨著免疫規劃針對傳染病的有效控制,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AEFI)比免疫規劃針對傳染病本身受到公眾與媒體的更多關注。開展AEFI監測有助于發現AEFI的發生原因,并及時采取正確措施,減少AEFI對免疫規劃工作的負面影響。自2010年,貴州省各市(州)均利用全國AEFI監測系統開展AEFI監測的網絡報告?,F將全省AEFI監測的結果分析如下。
1.1 AEFI報告方式醫療機構、預防接種單位等發現AEFI后,及時向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報告,縣級CDC將AEFI個案報告和個案調查數據通過全國AEFI監測系統報告。
1.2 AEFI發生原因分類[1]
1.2.1 不良反應一般反應:在預防接種后發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特性引起的、對機體只會造成一過性生理功能障礙的反應,主要有發熱和局部紅腫,同時可能伴有全身不適、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綜合癥狀;異常反應:合格的疫苗在實施規范接種過程中或實施規范接種后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相關各方均無過錯的藥品不良反應。
1.2.2 疫苗質量事故因疫苗不和規格,接種后導致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
1.2.3 接種事故因在預防接種實施過程中違反預防接種工作規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導原則、接種方案,導致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
1.2.4 偶合癥受種者在接種時正處于某種疾病的潛伏期或前驅期,接種后巧合發病。
1.2.5 心因性反應在預防接種實施過程中或接種后因受種者心理因素發生的個體或群體的反應。
1.3 資料分析方法將貴州省AEFI監測報告的2010~2011年監測個案數據導出為Excel文件后進行數據整理和統計,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對AEFI分布特征和相關指標進行流行病學分析。
2.1 報告情況2010~2011年,全國AEFI監測系統共收到貴州省報告AEFI個案213例,其中2010年115例,2011年98例。報告數居前三位的市為貴陽市73例,黔東南州40例,遵義市35例,占報告總數的69.48%。全省67個縣有病例報告,縣覆蓋率為71.28%。48h內及時報告率為85.00%,調查率為100.00%,48h內及時調查率為95.00%(表1)。

表1 2010~2011年各市AEFI報告情況(n,%)
2.2 年齡、性別和季節分布在213例AEFI中,男女性別比例是1.15:1。1歲以下84例,占39.44%,其中≤2個月齡20例,3~5個月齡30例,6~8個月齡20例,9~11個月齡14例;1歲40例,占18.78%;2~7歲70例,占32.86%;≥8歲19例,占8.92%。2010~2011年各月均有AEFI報告,主要集中在2010年9月,報告58例,占27.23%。
2.3 疫苗分布在213例AEFI中,含麻疹成分疫苗(MCV)68例,占31.92%;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DTP)49例,占23.00%;乙型肝炎疫苗(HepB)24例,占11.27%;卡介苗(BCG)17例,占7.98%;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OPV)13例,占6.10%;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DT)12例,占5.63%。其余疫苗為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JEV)、腦膜炎球菌疫苗(MenV)、甲型肝炎疫苗(HepA)、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InfV-Sp),報告例數均<10例。
2.4 發生原因分類在213例AEFI中,一般反應111例,占52.11%;異常反應69例,占32.39%,死亡3例;接種事故2例,占0.94%;偶合癥29例,占13.62%,死亡15例;心因性反應2例,占0.94%。無疫苗質量事故報告。
2.5 不良反應臨床診斷在213例AEFI中,不良反應180例。111例一般反應中,重度發熱(≥38.6℃)和/或局部紅腫(>2.5cm)和/或局部硬結(>2.5cm)99例,占89.19%;其它一般反應(包含低熱、惡心、嘔吐等)12例,占10.81%。69例異常反應中,過敏反應57例,占82.61%,其中過敏性皮疹34例;其余臨床診斷均<7例(表2)。

表2 全省2010~2011年不良反應臨床診斷(n,%)
2.6 不良反應報告發生率根據本組報告數據估算,主要疫苗不良反應報告發生率分別為:MCV過敏性皮疹6.65/100萬劑,過敏性紫癜0.78/100萬劑,蕁麻疹0.78/100萬劑;BCG淋巴結炎3.86/100萬劑,無菌性膿腫1.93/100萬劑;JEV過敏性皮疹1.39/100萬劑;A群MenV過敏性皮疹1.30/100萬劑;A+C群MenV過敏性皮疹1.24/100萬劑;HepB過敏性皮疹0.88/100萬劑,過敏性紫癜0.58/100萬劑;DTP過敏性皮疹0.87/100萬劑。
近年來各市對AEFI監測重視程度不一,監測敏感水平差距較大,全省AEFI監測系統總體敏感性還需加強,病例及時報告率也有待提高。2010~2011年AEFI發生年齡集中在≤1歲,占報告總數的近60%,與2008~2009年監測結果[2]類似。兒童免疫程序的年齡或月齡與不同年齡發生AEFI的比例基本一致。AEFI集中發生在2010年9月,與貴州省當時開展全省8個月齡~4歲兒童MCV強化免疫有關。AEFI發生數較多的疫苗主要是MCV和DTP,占報告總數的54.93%。
因疫苗固有性質引起的局部紅腫和硬結及發熱等一般反應,占AEFI報告總數的52.11%。與2008~2009年相比[2],一般反應報告例數和報告比例均有增加,但由于監測系統對已明確的輕微一般反應不強制要求進行報告,因此監測系統報告的一般反應不能反映出其實際發生的水平。因疫苗固有性質引起的異常反應,占AEFI報告總數的32.39%。較為常見的異常反應是過敏反應,其中以過敏性皮疹最多,占一半以上,與2008~2009年監測結果一致[3]。BCG異常反應均為淋巴結炎。接種事故和心因性反應占AEFI報告總數的0.94%,偶合癥占13.62%。與2008~2009年相比[2],接種事故和偶合癥的比例下降,心因性反應的比例上升。
為提高全省AEFI監測質量,建議采取以下措施:①制定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辦法,解決AEFI監測后顧之憂,減少遲報、漏報現象;②2010年7月,貴州省衛生廳辦公室和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轉發了由衛生部辦公廳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聯合下發的《全國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方案》[1],各市應按全國統一要求開展AEFI監測;③加強對各級CDC、醫療機構和預防接種單位相關人員的培訓,定期開展AEFI監測督導,及時發現AEFI監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整改;④推進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建設,規范預防接種操作,進一步提高預防接種服務質量,以減少或避免接種事故的發生。
[1] 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全國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方案?衛辦疾控發[2010]94號[S].北京,2010.
[2] 杜雯,張大勇,徐飛,等.貴州省2008~2009年度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分析[J].貴州醫藥,2010,34(12):1126-1127.
[3] 劉大衛,郭飚,曹玲生,等.全國2005~2006年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分析[J].中國計劃免疫,2007,13(6):505-513.
Guizhou Province in 2010~2011 Analysis of Suspected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Monitoring
Du Wen Zhang Dayong Zhu Qing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occurrence features of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in Guizhou province,and evalu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EFI surveillance.MethodsThe AEFI data reported by Guizhou province in 2010~2011 was collected through the National AEFI Surveillance System.The descriptive methodology was used.Results213 AEFI cases were reported in 2010~2011,among them, targets aged≤1 year accounted for 58.22%, the sex ratio of male and female was 1.15:1. The occurrence peak was September in 2010.52.11% AEFI cases were common,minor reactions; 32.39% were rare, serious reactions, with the primary illness was anaphylaxis. Measles-containning Vaccine (MCV) and Diphtheria-Tetanus-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P)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AEFI cases, accounted for 54.93% of all AEFI cases. 67 counties reported to the AEFI Surveillance System and the county coverage rate was 71.28%. The reported rate within 48h was 85.00%, and the investigated rate within 48h was 95.00%.ConclusionThe completeness and sensitivity of AEFI surveillance were still low and uneven between prefectures in Guizhou province. AEFI cases were often occurred in young children, which is the focus of the AEFI surveillance. To establish AEFI compensatory approach as early as possible, carry out AEFI surveillance according to national unified requirement, strengthen training and supervision on surveillance will be effective measures which impulse the provincial AEFI work systemic and in-depth development.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Surveillance; Analysis
R186
B
1673-5846(2013)06-0171-03
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貴州貴陽 550004
杜雯(1977-),女,浙江省慈溪市人,副主任醫師,碩士,主要從事免疫規劃針對傳染病監測和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