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娟
護理實訓實驗室實行開放管理提高護理專業學生學業效能
張彩娟
護理實訓實驗;開放管理;學業效能
護理實訓實驗室開放管理指在課余學生能自主選擇時間進入實驗室進行操作實踐的一種管理模式[1]。護理實驗室是培養應用型護理人才的重要場所,對學生實行課外開放,是高等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實施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對學生技能訓練、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鑒于此,我院護理技能中心從2012年6月始實行開放式管理,對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學業效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研究對象90名,均為我院在讀2010級護理本科1~2班學生,其中女生70名,男生20名;年齡20~23歲,平均(21.1±1.3)歲;城市戶籍學生30例,農村戶籍學生60例;廣東梅州地區學生70例,廣東其它地區學生20例。所有入選護生對參與該項研究均知情并同意且配合良好。
1.2 實驗室開放管理的步驟與措施采用授課教師、學生及實驗技術人員共同管理模式。①由授課老師根據《護理學基礎》及護理實驗室開放的特點,制訂教學計劃及各項規章制度,如《護理實驗室開放實施細則》、《護理實驗窒開放登記制度》等,在良好制度保證下實現練習與教學同步。②以2~3人為一組輪流擔任小組長,每次實驗開放練習前,由小組長對實驗室的物品、環境負責,每次開放練習結束后清點物品,并由小組長進行考核及測評。③實驗技術人員調控并管理實驗室的開放,包括學生的管理及物品供給等,規定開放時間。如周一至周五課間及晚自習時間,周末全天開放,學生自主選擇時間實踐練習。④實驗方法: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實驗的方法分為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學生自主參與實驗設計,根據每項操作技術的要求先進行演示,如生命體征的測量、鋪床法、吸氧法、輸液法、鼻飼法及注射法等實驗的練習,再由老師講評,在開放實踐中進行角色互換,賦予“護士”或“患者”角色并互相體驗、互相評價。同時引導學生同步知識擴展,利用互聯網資源查閱與實驗項目和目的相關比較前沿的理論知識,并了解該實驗技能最新進展。⑤在詳細記錄實驗結果的同時,教師和學生均從自身的角度進行實訓課后的教與學反思,對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改進的環節進行全面的分析,總結出影響因素,并提出改進措施。然后,由實訓小組長和小組成員共同撰寫實驗報告,經授課教師審閱并修改完善后,向學生進行反饋。并對護理實訓室開放管理的效果進行評價。其評價的指標為實訓室開放管理前后護理專業學生學業效能方面的變化情況;評價的時間為實訓室開放管理前與期末課程結束后;評價的工具為學業自我效能感量表。
1.3 學業自我效能感量表該量表由華中師范大學梁宇頌、周宗奎根據Pintrich & DeGroot編制的學業自我效能感問卷修訂而成。共包括22個條目,2個維度。其中學習能力自我效能維度由11個條目組成,是個體對自己是否具有順利完成學業、取得良好成績和避免學業失敗的學習能力方面的一種判斷和自信狀態;學習行為效能維度也由11個條目構成,指的是個體對自己能否采取一定的學習方法達到學習目標的判斷與自信狀態。該量表的評分方法為1~5級評分法,分數越高代表效能感越高。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分量表的α系數為0.820,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分量表的α系數為0.752。最后的統計指標為各維度分和總分。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學業自我效能感量表于實訓室開放管理前與期末課程結束前后兩次測評,所得數據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標準差用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實訓室實施開放管理前后護理專業學生學業效能測評結果比較附表1。護理實訓室實施開放管理前后比較,護理專業學生學業效能各維度得分及總分均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實施開放管理后,學生的學業效能明顯提高。
表1 護理實訓室實施開放管理前后護理專業學生學業效能測評結果比較[(±s),分]

表1 護理實訓室實施開放管理前后護理專業學生學業效能測評結果比較[(±s),分]
?
學業自我效能感在理論上來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學業自我效能感既是學生在學業能力方面的一種信念,又可作為學習者的一種主觀判斷,用于評價自身能否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完成學習任務的自信程度,還可作為一種手段用于控制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多項研究表明,在學生的學習領域中,學業自我效能感影響學生對學習任務的選擇,影響個體的學習努力程度,面對挑戰性任務的態度,學習的堅持性、學習策略和元認知策略的運用等方面,它是學習成就的良好“預測器”[3]。護理操作技能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因要求嚴格、細節較多、步驟繁雜、靈活性不強以及教條式的授課方式和機械化的強化訓練等原因使學生缺乏學習熱情和創新精神[4-5],降低學業效能。
通過護理實訓室的開放管理,很好地削減了對護生學業效能的不利因素,促進了護生學業效能的提高。該項研究結果顯示,實施開放式管理后,護生在學業效能的學習能力與行為維度得分以及總分均較開放管理前明顯提高,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這說明,實訓室開放管理對護生的學業效能具有內在和外顯性的促進作用。分析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實訓室開放管理充分加大了護生在實訓課教學過程中的自主程度,使其順利度過了由課堂上的被動應答到實訓室開放管理的自覺適應。該教學模式的應用,既能夠促使護生主動接受,理解每一項護理技能操作的目的、要求,自覺參與實訓活動,為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調動其潛在能力,在實訓過程中得到進步、完善和發展,促使護生在實訓過程中,由課堂上老師的導引思維轉變為面對操作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去主動思維、主動發揮,從反復的實驗中得到鍛煉提高。②實訓室開放管理有利于發揮學生的潛能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護理實訓室的開放管理模式,由學生自我管理——小組長管理——科代表管理——實驗技術人員四位一體的管理而構成。該模式有利于護生在實訓過程中通過自身努力而獲得成功,繼而增強信心,激發更高水平的需求,為今后良好職業生涯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該模式的實施,使護生的學習目標明確,步驟清晰,手段具體,更有助于護生學習遷移和思維邏輯的形成。更為重要的是,該模式的實施,增強了護生的責任感和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選擇能力,并形成了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的格局,既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又大大緩和了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壓力[6]。同時,為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各種要求,在保證平日教學任務完成的同時,為提高實驗室使用率,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水平,實驗室給護生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和時間,通過不同形式的技能練習,以及相互之間的觀摩,促使護生看到對方的優點,對比自已的不足,明確目標,不斷進取,在小環境中相互學習,相互督促的學習氣氛與日俱增[7]。③有利于增強護生的慎獨意識。由于該教學模式是全天候的開放,特別是課余時間和節假日,任課老師及實驗技術人員有可能均不在實訓現場,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就需要護生通過隨機分組的形式自主學習和訓練,扮演的既是學生又是考官還是被考者的角色身份。因此,每名學生必須熟悉各項操作評分標準、操作步驟和操作要點,做到公正、公平、準確、客觀。另外,對安排練習的先后順序、物品準備及物品復原等工作,也需要進行自主管理。所以,開放式實訓過程也是護生增強慎獨意識的過程。④實訓室開放管理對護生的學業效能起到綜合性的促進作用。首先,護生通過相互的觀摩,個體易獲得較多的成功經驗,這是對學業自我效能感最具影響力的因素;其次,護生通過觀察其他同學準確、熟練、規范的操作,所得到的替代性經驗對學業自我效能感影響也很大,將增加實現同樣目標的信心;第三,護生之間相互的取長補短,對每一項操作的相互評價,贊賞、鼓勵、勸說及自我說服,特別是在直接經驗或替代經驗的基礎上進行贊賞、鼓勵、勸說,將對學業效能的提高產生最大的效果;第四,來自情緒和生理狀態的信息也影響學業效能。一般而言,緊張、焦慮容易降低人們對學業自我效能的判斷。但是,護生在開放式實訓過程中,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反應會在同學之間相互鼓勵、目標明確、不斷進取的氛圍中,促使其最小化。取而代之的將是同學之間相互給予身心方面的正能量,不同程度地影響或促進護生高學業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與提高。
總之,通過該項研究說明,護理實訓室實施開放管理,在促使護理專業學生熟練各項操作技能的同時,將從不同層面提高護生的學業效能和綜合素養。
[1] 肖菊英,劉宇,陳敬東.護理學基礎實驗室管理模式探討[J].中國護理管理,2004,4(3):19-21.
[2] 羅惠琴,朱曉丹,李抗,等.護理學基礎實訓室開放管理的探討[J].護理實踐研究,2010,7(1):80-81.
[3] 耿艷.民辦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高教高職研究(下旬刊),2010,9:218-220.
[4] 錢念渝,劉國紅.首因效應在基礎護理操作技能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7,22(11):64-65.
[5] 王麗麗.高職護理專業教學的改革措施[J].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2,35(2):94-95.
[6] 梁群英,尤黎明,林細吟,等.開放護理技能教學中心管理模式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4):332-333.
[7] 胡慶華.專科技能培訓的實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2,19(5):59-60.
R47
B
1673-5846(2013)06-0184-03
嘉應學院醫學院臨床技能中心,廣東梅州 51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