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紅
52例炎琥寧注射液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腹瀉效果研究
傅國紅
目的對炎琥寧注射液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腹瀉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和分析。方法資料選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診療的小兒輪狀病毒腹瀉患兒104例,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炎琥寧注射液進行治療,并對其臨床治療的療效進行研究和分析。結果研究組和對照組體溫、大便性狀、大便次數以及嘔吐情況等比較,研究組恢復的時間均比對照組恢復所需的時間短;兩組臨床療效對照情況中,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2.31%,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4.61%,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治療總有效率;且研究組與對照組治療后血清CRP、IL-6及心肌酶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兒,兩組比較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炎琥寧注射液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腹瀉,其治療的療效甚好,能夠改善患兒腹瀉、嘔吐以及發熱等癥狀,幫助患兒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臨床使用的價值。
炎琥寧注射液;輪狀病毒;腹瀉
輪狀病毒屬于呼腸孤病毒科,是雙鏈核糖核酸病毒中的一種,且能夠導致嬰幼兒腹瀉。輪狀病毒感染會造成嬰幼兒出現輪狀病毒腹瀉等癥狀,其中以 5歲以下小兒的發病率最高,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患兒的死亡[1]。
1.1 一般資料資料選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診療的小兒輪狀病毒腹瀉患者104例,其中男54例,女50例,年齡在0.5~3.6歲,平均年齡為(2.00±1.32)歲。脫水的程度:輕度脫水為73例,中度脫水為31例。
1.2 分組與治療方法
1.2.1 分組方法將104例小兒輪狀病毒腹瀉患兒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2例,對照組做常規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炎琥寧注射液治療。研究組52例患兒中,男29例,女23例,年齡為0.5~3歲,平均年齡為(2.00±1.04)歲,且輕度脫水39例,中度脫水14例;對照組的52例患兒,男27例,女25例,年齡為0.5~3.6歲,平均年齡為(2.00±1.43)歲,且輕度脫水34例,中度脫水17例。兩組患兒年齡、性別、脫水的程度以及疾病的分類的比較均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兒采取常規治療,根據患兒病情,及時調整患兒酸堿平衡、水電解質等癥狀,并給予對照組利巴韋林10~15mg/kg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每天加靜脈滴注炎琥寧5~10mg/(kg?d)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腹瀉患兒[3]。
1.3 評定標準參照《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中臨床療效評定標準:顯效,治療72小時后患兒糞便的性狀以及腹瀉的次數均恢復正常,全身的癥狀消失;有效,治療72h后糞便的性狀以及腹瀉的次數減少了50%且糞質增多,全身的癥狀得到改善;無效,治療72h后,患兒未達到有效的標準,甚至惡化。
1.4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并分析處理,一般資料用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組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且P<0.05時,表示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癥狀恢復情況對照研究組和對照組體溫、大便性狀、大便次數以及嘔吐情況等恢復的時間對照中,研究組恢復的時間均比對照組恢復所需的時間短,比較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臨床療效對照研究組和對照組臨床療效對照中,研究組顯效41例,占78.85%,有效7例,占13.46%,無效4例,占7.69%,總有效率為92.31%;對照組顯效33例,占63.46%,有效11例,占21.15%,無效8例,占15.38%,總有效率為84.62%。研究組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治療的總有效率,比較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血清CRP、IL-6及心肌酶水平比較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3d前后的血清CRP、IL-6及心肌酶水平比較中,研究組與對照組治療前血清CRP、IL-6及心肌酶水平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兒血清CRP、IL-6及心肌酶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兒,比較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癥狀恢復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癥狀恢復時間比較(±s)
組別n體溫恢復情況(d)大便性狀(d)大便次數(d)嘔吐情況(d)研究組 52 1.76±1.58 3.34±1.54 3.84±1.49 1.82±0.69對照組 52 2.56±1.87 4.97±2.11 4.79±1.67 2.14±0.76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CRP、IL-6及心肌酶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CRP、IL-6及心肌酶水平比較(±s)
組別n時間 CRP(mg/L) IL-6(pg/ml) CK-MB(U/L)研究組 52 治療后 3.53±0.43 18.28±2.35 6.36±1.58治療前 6.15±1.13 26.58±4.57 27.38±5.41對照組 52 治療后 5.27±0.57 21.37±2.63 10.54±1.86治療前 6.33±1.12 25.75±4.76 27.31±5.29
輪狀病毒屬于小兒腹瀉中最為常見的病原體之一,主要是由于小腸上壁細胞受感染而導致細胞受損,導致嬰幼兒腹瀉。臨床研究顯示,由輪狀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瀉約占40%左右。其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糞口進行傳播,亦可通過呼吸道傳染。
輪狀病毒極容易侵入到腸道的內部,并在小腸上皮細胞中復制,致使上皮細胞壞死和空泡樣變性;導致小腸絨毛腫脹,使其變短或不規則;而且腸黏膜上皮細胞易脫落、排列紊亂以及數量減少,使其吸收水、電解質的能力降低,最終導致嬰幼兒出現腹瀉。
輪狀病毒腹瀉的臨床特征主要表現為:腹瀉、發熱以及嘔吐等,嚴重者還會出現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脫水、營養成分的吸收出現障礙等癥狀,甚至會影響患兒健康生長及發育,危及患兒生命。另外,有研究顯示,輪狀病毒不僅能夠影響患兒胃腸道,在一定程度上還會損害患兒的心肌等。
炎琥寧主要是從中草藥——穿心蓮中所提煉出來制成的,具有解毒、清熱以及燥濕等功能,其抗病毒效果甚好,而且是治療感染性疾病較為有效的治療藥物。在現代藥理的研究中發現,穿心蓮內酯能夠阻斷肌苷酸的轉化,抑制肌苷酸磷酸脫氫酶,達到抗病毒的目的;并且能夠縮短戊巴比妥鈉造成的睡眠潛伏期,起到鎮靜的作用;還能夠促進腎上腺皮質的功能,增強患兒機體抗感染的能力,并且緩解由輪狀病毒引起的發熱癥狀,促進機體體溫的恢復。
本次研究表明,采用炎琥寧注射液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腹瀉后,研究組患兒體溫、大便性狀、大便次數以及嘔吐情況等恢復時間研究組恢復的時間均比對照組恢復所需的時間短;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治療總有效率;且研究組與對照組治療后血清CRP、IL-6及心肌酶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兒,改善的程度較為明顯。
綜上所述,采用炎琥寧注射液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腹瀉,能夠改善患兒腹瀉、嘔吐及發熱等癥狀,提升治療的療效,縮短患兒的病程,幫助患兒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在臨床中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1] 管玉成,曹蘇.炎琥寧注射液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腹瀉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7):22-23.
[2] 任少敏.炎琥寧注射液在小兒輪狀病毒腹瀉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6):253-254.
[3] 肖喜慶,楊海濤.炎琥寧注射液灌腸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腹瀉41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1(11):137-138.
R453
A
1673-5846(2013)06-0264-03
四川省成都兒童專科醫院,四川成都 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