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振東
老年人無癥狀心肌缺血的動態心電圖檢測的臨床意義
呂振東
目的就老年人無癥狀心肌缺血的動態心電圖檢測的臨床意義進行探討。方法選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門診體檢收治的223例無癥狀心肌缺血(SMI)患者,其中73例<65歲(女34例、男39例)為B組(對照組),150例≥65歲(女89例、男61例)為A組(老年組)。體檢項目:十二導聯心電圖、胸片、血糖、血脂、腎功、肝功,發現SMI均做動態心電圖。結果對照組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SMI)的發生率為32.7%,老年組無癥狀心肌缺血(SMI)的發生率為67.2%,兩組比較,P<0.05、χ2=21.6。在6:00~12:00時間段內對照組出現的陣次最多,而在18:00~24:00老年組出現的陣次最多。老年組SMI沒有較為明顯的誘因,與情緒波動、活動、飽餐等有關,而對照組SMI多與情緒激動有關;對照組心率慢時SMI發作減少,心率快的發作SMI次數增多,而 老年組SMI發作時心率快慢均有。結論老年人應該積極治療、認真檢查無癥狀心肌缺血(SMI),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預防心臟不良事件,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老年人;無癥狀心肌缺血;動態心電圖檢測;臨床意義
無癥狀心肌缺血(SMI)與冠心病患者的猝死和預后存在著較強的因果關系,不伴有各種類型的心絞痛,但是心肌缺血卻客觀存在[1]。近幾年來,臨床上高度重視無癥狀心肌缺血(SMI)的治療與診斷,采用24h動態心電圖檢查(DCG)是能夠明確診斷、陽性率最高、操作最為簡便的手段之一[2]。本文就老年人無癥狀心肌缺血的動態心電圖檢測的臨床意義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門診體檢收治的223例無癥狀心肌缺血(SMI)患者,其中73例<65歲(女34例、男39例)為B組(對照組),150例≥65歲(女89例、男61例)為A組(老年組)[3]。
1.2 方法體檢項目:十二導聯心電圖、胸片、血糖、血脂、腎功、肝功,發現SMI均做動態心電圖[4]。DCG的SMI的診斷標準:ST段呈水平或斜行下降,J點后0.08秒下降≥0.01mV;持續1min以上;在原有ST段下降的基礎上再下降0.1mV。間隔1分鐘以上則為另一次心肌缺血發作。排除其他影響ST-T改變的因素[5]。
2.1 SMI的發生率對照組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SMI)的發生率為32.7%,老年組無癥狀心肌缺血(SMI)的發生率為67.2%,兩組比較,P<0.05、χ2=21.6。
2.2 SMI的發生時間150例老年組發生SMI的時間段為:00:00~06:00(52±19)陣次,18:00~24:00(256±37)陣次,12:00~18:00(130±28)陣次,06:00~12:00(68±21)陣次;而73例對照組發生SMI的時間段為:00:00~06:00(26± 15)陣次,18:00~24:00(55±23)陣次,12:00~18:00(163±35)陣次,06:00~12:00(33±41)陣次;由此可見,在6:00~12:00時間段內對照組出現的陣次最多,而在18:00~24:00老年組出現的陣次最多(見表1)。

表1 各組SMI出現時段(陣次)
2.3 SMI 的誘發因素從表2可以看出,老年組SMI沒有較為明顯的誘因,與情緒波動、活動、飽餐等有關,而對照組SMI多與情緒激動有關。

表2 各組SMI的誘因(陣次)
2.4 心率對SMI的影響從表3可以看出,對照組心率慢時SMI發作減少,心率快的發作SMI次數增多,而 老年組SMI發作時心率快慢均有。

表3 各組SMI與心率(HR)的關系(陣次)
本文資料顯示,老年人發生SMI較多,且老年人發生SMI多發生于18:00~24:00,而夜間較少;發作一般無誘因,發作時心率快慢均有,這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的差異。SMI是近年來逐漸被人們認識的一個臨床綜合癥,老年人發生SMI的機理多與以下因素有關[6-9]:①心肌缺血的程度較輕,范圍較小,持續時間較短,引起疼痛刺激較弱,未達到心絞痛的閾值;②心絞痛報警系統缺血,疼痛閾值升高;③內源性鎮痛物質增高;④疼痛傳導的神經通道異常;⑤“心肌頓抑”和“心肌冬眠”;另外,還可能與老年人心臟退行性變、不易感覺疼痛有關。老年無癥狀心肌缺血(SMI)患者通常都沒有出現胸痛、胸悶的癥狀,易誘發嚴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潛在危險性較大,甚至還有可能會使得患者出現較為嚴重的心臟性猝死,總之,老年人應該積極治療、認真檢查無癥狀心肌缺血(SMI),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預防心臟不良事件,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10]。
[1] 吳健.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動態心電圖診斷價值[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05).
[2] 陳詩泉,浦曉東,顏光烈,等.動態心電圖檢出無癥狀心肌缺血與冠脈造影結果對照研究[J].福建醫藥雜志,1991(03).
[3] 鄧玉,王鋼,江亞文.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發作特點及動態心電圖診斷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9(07).
[4] 聶琴.動態心電圖診斷老年男性的無癥狀心肌缺血[J].臨床心電學雜志,2010(05).
[5] 周軍榮,盧喜烈.12導動態心電圖對無癥狀心肌缺血的診斷價值[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09(02).
[6] 何濤.冠心病患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與冠狀動脈病變分析[J].實用心電學雜志,2007(04).
[7] 張巖,姜禮紅,張立君.Holter對老年無癥狀心肌缺血的診斷價值[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07(04).
[8] 楊海霞.動態心電圖監測老年冠心病無癥狀心肌缺血的臨床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06).
[9] 孫秀娟,尹文波,楊旭紅.動態心電圖在無癥狀心肌缺血中的診斷價值[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7(10).
[10] 莊絲美.冠心病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的動態心電圖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06(07).
R446.6
A
1673-5846(2013)06-0311-02
滕州市龍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山東棗莊 27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