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暉
老公平素頂多喝啤酒,可是老爸不一樣,他愛酒。于是但凡有老爸來家的日子,我都要動腦筋弄幾個下酒菜,孝敬一下他老人家。
飲酒時有些下酒菜對身體有利,有些下酒菜就像火上澆油會對身體不利,所以對下酒菜的選擇其實挺有講究的。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進入人體后經肝臟分解轉化后才能排出體外,這樣就會加重肝臟的負擔。而糖對肝臟及血液循環會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因此做下酒菜時,最好有一兩款甜味菜。于是,一些糖醋味的下酒菜理所當然地成了我家餐桌下酒菜的主旋律。
涼拌海帶 是不錯的選擇,將海帶絲剪成均勻的小段,放水里煮熟,撈起冷卻;佐以醋、生抽、蒜末、香麻油、糖拌勻,淋在海帶絲上,拌勻即成。這其中的關鍵是蒜末,不加蒜末海帶會有生腥澀味,絕對不美味。
糖醋茄子 夏天的茄子正當季,選細瘦的紫紅茄子,洗凈用手拗成一段段(茄子最好不用刀切),放進敞口碟入蒸鍋蒸熟,用筷子戳一下,軟后即可起鍋,不用爛熟到失去茄子原色;待茄子涼透后用手撕成一條一條,加醋、生抽、蒜末、麻油、糖拌勻,冰鎮后更好吃。
肉類和大豆中的膽堿,以及海鮮中的牛磺酸,能夠預防肝臟中的酒精變為脂肪蓄積體內,也宜常吃。還有一種食物是貝類,其解酒功能十分突出,可使食物中的牛磺酸與肝汁酸結合,起到活化肝臟的解毒作用。于是清蒸雞、炒花蛤、清蒸臭豆腐等也是我家的“常在”下酒菜。
清蒸雞 選一只大小適中的童子雞,洗凈后,在雞的表面抹一點鹽,因為雞肉本身很鮮美,抹得太咸會適得其反;然后倒入黃酒,加上蔥段姜片,找個足夠大的碗將雞裝好放入蒸鍋,一定要整只(不能斬開),當然用砂鍋來蒸更好;先大火后中火蒸熟,不要加水,因為水蒸氣會回籠出最美味的原汁原味的雞湯,比白蘭氏雞精勝出許多倍。現在因為禽流感買不到活殺的雞,略有遺憾,一旦這段特殊時期過去,此等方便又美味的“硬菜”必須常在啊!
炒花蛤 花蛤的殼薄且輕,用來熱炒作下酒菜最美妙不過了。一般菜場里的蛤已經用水養著讓其吐盡泥沙,假如講究的話買回家再泡個兩小時以上,淋點麻油會吐得更干凈。鍋內放油,油熱后放入蔥花和姜絲爆炒;爆出香味后倒入花蛤翻炒,花蛤一入鍋即可烹入黃酒、生抽,最好不要放水,因為蛤類自身會帶水分;花蛤遇熱開殼后,再炒幾下即可起鍋。鮮嫩美味趁熱吃。
清蒸臭豆腐 這是一道簡約香澤的小美味:買一盒清美臭豆腐,洗凈后平鋪在碟子上放入蒸鍋,蒸熟后在灶臺另一邊起油鍋,熱油加香蔥爆炒一下,快速澆到熱騰騰的豆腐上,再淋點生抽就能吃了。有時我會隨心所欲地在蒸豆腐時撒點毛豆或蠶豆瓣、小豌豆,都會有出其不意的新鮮驚喜。
自家做的下酒菜還有很多,比如番茄豆腐炒蝦仁、清燒土豆牛肉、家常豆腐、糖醋酸菜魚……只要遵循糖醋、肉加豆腐、貝殼類之類的宗旨,常做常新,定會翻出不同的花樣。所謂百家菜,都有家人傳承下來的獨特習慣,邊摸索邊創新,吃的是菜,品的卻是各家的心思和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