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規定罐裝寵物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
新的研究表明,罐裝寵物食品的罐頭涂層中使用的三聚氰胺可能遷移到寵物食品中。歐盟近日發布法規,修訂了罐裝寵物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有關食品和飼料中三聚氰胺的意見,對相同涂層的罐裝食品中三聚氰胺的特定遷移限量設定為2.5毫克/千克。
點評:從包裝涂料中蹭到一點兒,這個可以有。這性質畢竟跟故意添加完全不一樣!
部分德國啤酒被砷污染
德國啤酒享譽世界,每年產量中的大部分銷往國外。研究人員對140份德國啤酒樣本進行了砷和鉛等物質的檢測,一些啤酒樣本中的砷含量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飲用水中砷的限值(每升不得大于0.01毫克)。一種被稱為“硅藻土”的過濾物質或許是罪魁禍首。但研究人員指出,消費者不必為此擔憂,因為啤酒中砷含量不高,不太可能帶來健康風險。與砷問題相比,酒精中毒的風險是一個更加現實的問題。
點評:同樣的研究如果在我國被報道,恐怕要被冠以“曝某某品牌啤酒遭砒霜污染”之類標題!關注安全,不等于煽動恐慌,看人家德國研究人員說話多客觀。
“地溝油”成新能源為英供電
全世界都在尋找能夠取代石油或是核能的潔凈能源,英國科學家在倫敦地下水道內發現一種骯臟惡心的新能源,它的名字叫“地溝油”。“地溝油”主要是廚房烹飪中的殘余脂肪與油污,長期堵塞在水管通道間。每年泰晤士水務工會打撈起無數的凝塊油污,若交由倫敦東側的貝克頓發電廠轉換,約可產生130千兆瓦小時的能量,足夠英國3.9萬戶中等規模家庭使用一整年。
點評:給廢物利用提供合法合理的渠道,才能真正解決“地溝油回流”問題。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呼吁謹慎使用抗生素類獸藥
日前,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召開全球會議,對當前世界范圍內抗生素使用狀況以及細菌耐藥性形勢進行了討論,呼吁謹慎使用動物抗生素類獸藥。全球化使得耐藥細菌可以在世界范圍內傳播,僅僅在發達國家中采取局部措施對世界的影響微乎其微。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強烈建議各成員國將這些規定納入到其獸醫立法當中。
點評:就算現在起我們完全不用,土里和水里殘留的也夠我們先“享受”個20年的。
出口食品過敏原標識亟待關注
近日,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連續發出7起公告,稱中國產黑谷粉、干桔梗和地瓜干等產品需要召回,原因是產品包裝上沒有標明含有過敏原(如亞硫酸鹽等),敏感的人群在食用后可能產生過敏等不良反應,嚴重者將危及生命。
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等國家也已出臺了明確的法規,要求在食品標簽上明確標注過敏原信息。
點評:標簽明示的前提是對產品的成分研究監測得足夠透徹。可國產食品的詳細原料成分,很多廠家自己也不知道吧?
日本增列5種物質為有毒有害物質
近日,根據《有毒有害物質控制法》,日本厚生勞動省新指定了5種物質為有毒有害物質:β-甲基丙烯醛、氯乙酸甲酯、四甲基氫氧化銨、溴乙酸乙酯和二乙氨基乙醇。
該通報的擬批準日期為2013年7月1日,擬生效日期為2013年7月15日,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通報后的60天內。
點評:一個國家的食品安全水平取決于其食品科研和發現風險的能力,率先發現問題才能引領世界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