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周偉
在縣之東隅,處大陳、浦陽兩江之間,諸義浦三縣市的交界地帶,有一個有著許多美麗傳說、文化內涵豐富的古老村落——鄭家塢鎮吳店村。
村中原有一棵古老的槐花樹,樹干碩大,中空外斜,遙指天穹,枝葉扶疏,樹冠如云,常有喜鵲鬧枝頭,700年來一直被村人視若神明。可惜在“文革”前期,槐花樹與另一曾讓吳店村民引以為傲的御賜牌坊一起,沒有逃過“破四舊”的厄運。村中長者每言及此,總讓人不勝唏噓。
槐花樹、牌坊、大柞樹,還有直達義烏大陳的石板路、天天為村民預報晴雨的千年神龜,己無可奈何地隨歲月流逝,而吳店的古村建筑,卻依然比較完整地保存著——這有賴古村建筑歷數百年而無焚煬赫烈之虞,很值得建筑、消防專家前來探秘。有一種傳說是古村下潛伏著18條水龍,長年護佑吳店,使其遠離祝融之災。整個下吳店村依山而建,高低錯落,渾然一體:家家相通,下雨不用打傘;樓樓相連,到祠堂看戲不用著地濕鞋。而今大多村民搬進了新居,古村卻已失修。
吳氏先祖延陵季札是吳店村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吳店村民賴煌煌之祖德,怙赫赫之宗護,代代出賢能,行行多翹秀。村民世代秉承季子孝友之遺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妻順,敦厚謙讓,團結包容,勤勞尚學,淳樸的民風為外人所稱道。作為縣“春泥計劃”的試點村,吳一、吳二村去年成立了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未成年人協會,加強了對新一代的思想品德教育,季札便成為其中的一個絕好素材。村里除了吳姓,還有楊、金、黃等少許外姓村民,自古以來都能和睦相處。近年,麗水灘坑水庫的三戶十余口移民也慕名來此安家。住在吳店村,即為吳店人。大家正在譜寫和諧幸福的新樂章。
吳店字燈堪稱邑內一絕。據村中老人介紹,吳店字燈始創于明末清初。因當時鄉民識字不多,加之字燈結構復雜難以扎制,故而最初只有筆畫簡單、詞句現成的20個字,即:
“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康乾之后,人丁日蕃,為使更多的家庭有迎燈祭祀的機會,吳店燈詞幾度添加。到了抗戰結束時,己增至目前的150字。這也使吳店燈詞有了豐富而獨特的文化內涵。如“月明花亦笑,樹暖鳥能言。祥瑞呈吾社,笙歌鬧市前”、“共賞元宵景,咸云不夜天。田家逢此節,同樂太平年”,再現了元宵佳節和諧祥樂的盛世美景;“四時春是首,百事忍為先。祖志延陵遠,宗風孝友傳。本支南渡后,合族仰名賢。永守忠良戒,長生福祿全”,蘊含緬懷先祖、訓誨后人之意;而“國正天心順,官清民白安”,則表達了先人對和諧社會的無限憧憬。
興燈吉期則選在正月十二。三遍鑼過后,每盞燈片刻間齊刷刷到村中前明堂連燈,150字缺一不可,村中大明堂便成了歡樂的海洋。燈頭起,鑼聲響,彩旗飄飄,紅燭閃閃,鞭炮轟鳴,火銃開道,儼然龍君出巡,好不威嚴,好不風光!“勤勞拼搏、尚學創新、團結包容、自強爭先”的浦江精神,在淳樸民風中得到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