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澤平 李福琴
老子曾說:“難事,必作于易;大事,必做于細。”它精辟地指出了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對于老師,特別是班主任更是如此。教師的教育細節體現出教師的教育理念,判斷教師教育理念是否先進,離不開“愛”這把尺子,因為教育的全部秘訣源于一個“愛”字。教師應把師愛傾注于每個細節中。
一、尊重學生,展現人格魅力
“以學生為本”說起來簡單,具體落實卻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要。得到老師的尊重,對學生來說是極大的精神激勵。我從工作中體會到:尊重學生就是把學生看作是有尊嚴、有追求、有獨特個性特點、有自我情感的生命個體。尊重學生,教師就必須進行角色轉換,建立新型的、現代的師生關系,把自己從傳統的師道尊嚴中脫離出來,從家長的威嚴中釋放出來。學會傾聽、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欣賞、懂的贊美、善于交流,成為學生成長的引導者、鼓勵者,成為學生的朋友,在學生心靈中灑下一粒尊重的種子,用愛心去澆灌,讓其伴隨學生一生。
二、包容學生,體現師愛魅力
很多時候,我們會感到學生的表現與我們的期望不相吻合。于是,我們埋怨、責怪學生,其原因是我們站得太高,離學生太遠。教師隨意的評價一句,會讓學生顏面無存,信心喪失,備受打擊。“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所以,教師要抓住學生成長的每一個細節,給予恰當的表揚和鼓勵。在學生犯錯的時候,不要急于批評、指責,或用凌駕于學生之上的態度以及學生聽不懂的語言來教育學生,致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為教育帶來阻力。
三、影響學生,體現榜樣的作用
常言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言傳不如身教”。老師如果在學生面前不注重儀表、言行,必然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
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往往是由模仿開始的,對于年幼的孩子尤為明顯。我們班的很多孩子有隨手亂扔垃圾的習慣,往往不到兩節課,教室就非常臟了,尤其手工課后,情況更糟。我每次都讓學生自己將垃圾撿起來,可孩子亂扔垃圾的毛病并沒有真正改掉。
四、愛學生是教師師德的體現
“真心實意的教書育人”,就是教師對工作要有責任心。
對學生要有愛心。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導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和道德的體現者。教師的道德底線是什么?確切地說就是愛學生。教師連起碼的愛學生的心都沒有,嚴格地說就不配做教師,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個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依法執教才會愛崗敬業,樂于奉獻。
教師有了愛學生這一道德底線,他們就能對差生更信任、更尊重、愛護,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用師愛感化他們、溫暖他們,點燃上進的思想火花。無數事實證明,在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是開啟后進生心靈的一把鑰匙,也是轉化工作成敗的關鍵。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縣東來海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