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抱月 張芷芊
秘匙追蹤
東方抱月 張芷芊

(接上期)
你知道他是誰嗎?趙無傷的爺爺指著那個中年男子。翰墨搖了搖頭,說:“不知道。”麻婆胖子滿不在乎,說:“他是誰?難道還是《西游記》里的妖怪?”
趙無傷的爺爺大笑著,把在場的人笑得莫名其妙。趙無傷拉著爺爺的袖子,抱怨著:“他是誰呀?我只知道,你說的,他是一位高人,難道真是《西游記》里的妖怪?我也沒看見他長了三頭六臂啊!”
趙無傷這樣一說,尷尬的氣氛緩和了不少。胡狄順坡下路,說:“真是妖怪,也不怕,現在我來捉妖。”這時,他學起林正英捉鬼的動作,口中不停叫著:“天靈靈地靈靈……”他這樣一說,趙無傷和麻婆胖子笑得樂彎了腰。
那個中年男子沒說話,臉上也沒什么表情。
趙無傷的爺爺看到這幾個孩子很開心,也就沒有特意制止,不過,還是用余光瞥了一眼中年男子。
“藍先生,您不要介意,俗世中的人,你多年沒有接觸了,可能是不大習慣吧。”
“沒有,這都是正常的,師傅常說,出世容易,入世難。”中年男子回答。
令人驚奇的是,中年男子的唇齒并未啟動,聲音好像來自他的頭顱上方。
翰墨示意麻婆胖子不要鬧了,深施一禮,說:“前輩,我這兄弟喜歡說笑,請不要見怪。”
那個中年男子還是木著臉,沒有任何表情。
“定!”中年男子發出一個聲音,翰墨聽到的要比這個字多幾個字,但很遺憾,他沒有聽清楚。好像是歌謠,亦或是符咒,反正說不好。
翰墨知道,這絕對是高人。作為對手,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可是眼前的這個人,應該能成為朋友吧。
“請問你在哪座仙山修行?”
趙無傷的爺爺,一揮手,半開玩笑地說:“他是在紅塵中修行的。”越是熱鬧的地方,他就越喜歡去。
“你知道他這一手叫啥兒嗎?”
翰墨搖了搖頭,看著胡狄、趙無傷和麻婆胖子一起僵直著身體,無法動彈。心中焦慮,嘴上還是平和如初,那樣子好像并不在乎。
趙無傷的爺爺看上去很驚訝,不過,神情中還是多了一份鄭重。他伸手介紹那位中年男子:“這是蓬萊余脈的傳人——藍先生!”
翰墨知道,這回是碰到對手了。這不是小技巧,而是能精通心法和術術的藍先生,他絕對不是凡人。
趙無傷的爺爺看上去慈眉善目的,一定很好說話。倒是這個姓藍的中年男子,恐怕不好說話吧。
媽媽留下來的書中,說到的高人,都是一些性情古怪的人。或許是因為他們常年在深山中修行有關,遠離現實生活所致。不過,翰墨尚未找到解決的辦法。麻婆胖子開始發飆:“他用無恥的手段,不讓爺爺動彈,爺爺要和你打,你就死定了!”
不過,胡狄沒說話。胡狄是個聰明人,對待江湖中的高人,絕對不能失禮。剛開始,他和麻婆胖子一起喊,是因為壓根不知道來者何人,這次被定住身形,他立馬無語。
即使麻婆胖子和胡狄各懷心事,可想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只是眼前的場景過于驚詫,麻婆胖子的罵聲越來越低。
被定住身形的是胡狄和麻婆胖子,趙無傷和爺爺似乎很熟悉這種場面。不過,對于翰墨這幾個人來說,這都出乎他們的想象。在他們看來,這是神話中的一種法術而已。想到江湖,或許還會聯想到,什么隔空點穴這樣的絕技。翰墨知道,這一切絕對是真實的。
趙無傷的爺爺開口求情:“藍先生,你近百年的修行,怎能與后輩開玩笑,也不怕讓同道笑話?”
“趙老弟,這對他們來說是小意思了,接下來他們要面臨的兇險,遠遠超過現在的。我看,他們三個不行……”
趙無傷說:“哼,爺爺還說,這小子是最佳人選。我看,是和那死胖子一樣的吃貨!”
翰墨剛想辯解,麻婆胖子突然說:“你怎么知道我們不行,死丫頭!”
趙無傷欲還嘴,藍衣人忽然沒頭沒尾地問:“你們帶鑰匙了嗎?”
這時,翰墨突然想起了什么,說:“你說的是這個嗎?”說著,他揚了揚手中的那個東西。
“是不是這個?”
翰墨拿出那個老太太交給他的武瞾銅牌。
藍衣人點了一點頭,說:“就是這個。”
翰墨深施一禮,說:“前輩,請你解了他們的禁制。”
藍衣人面無表情,倒是趙無傷的爺爺開口了。“這是仙家的小術,得自蓬萊仙道,只因為這兩位口無遮攔,便受了小小的懲戒。如今,這位小哥拿了信物,藍仙長,還是請你解了這定身之法!”
藍衣人嘴角微挑,那樣子比較傲氣,又有一種不屑。他眼珠一轉,左手指尖,微微一點,麻婆胖子和胡狄都覺得渾身輕松多了。胡狄還好,麻婆胖子的腳一軟,跌坐在地上。
翰墨趕上前,扶起了麻婆胖子。
趙無傷的爺爺見眼前的尷尬解除了,笑著說:“翰墨小友,當年,你媽媽與我有過數面之緣,我早年修道,由于根基不是很好,還得了你祖上一脈的指點,才有今日之小成。沒想到,二十年后,我會見到當年的故友之后。”
藍衣人點了點頭,好像知道當年的那些事兒。
翰墨明白,眼前的這幾個人,都是自己家門和身世的知情者;而自己尋找媽媽,探尋家門隱秘,應該離不開這兩個人。
想到這兒,翰墨謙虛地問:“藍前輩,趙爺爺,不知道,你們認識我媽多久了?我媽去哪去了?還有,那個銅牌到底是怎么回事兒?”
或許是想問的事太多了,翰墨的話有些混亂。
不過這一次,藍衣人倒是沒有多問,好像他早就了解這其中的秘密。趙爺爺捋了捋白胡子,說了自己當年與翰墨媽媽相識的經過。
原來,鬼醫一門,流傳了數百年,到趙無傷爺爺的父親這一輩兒,因為戰亂不止,百姓流離失所,趙家的秘本也不知何時丟失。趙爺爺的父親,只是承襲了一身武功,對家門的秘傳——鬼醫秘術,卻完全不知道如何修煉了。
當年,趙家人始終銘記,鬼醫秘術需要在人到中年之后才能修煉。但秘本失傳,這意味著,趙家的鬼醫秘術將絕跡江湖了。
趙爺爺的父親一想到,不翼而飛的古書,就覺得自己對不起家門。一天,他正在茶不思飯不想之時,外面來了一個人。這個人改變了趙家和翰墨家的命運軌跡。
就在趙家非常頭痛的時候,一個人帶來了一封信。信中的內容是,趙家鬼醫一門的秘籍,到了他的手中。
趙爺爺的祖父很著急,因為這份秘籍不僅是祖上承下來的,也是立足江湖的至寶。不過,他不懂來人的意思。
信件的內容很簡單,沒有任何暗示。趙家不知道,來人的意思,只是覺得這來人很奇怪。
送信的,既不是來人的手下,也不是慣走江湖的常客,而是一個長年睡在城隍廟中的乞丐。而說到這封信,乞丐的答復更是令人莫名其妙。
乞丐說,他并未看見有什么人,給了他這封信,而是夢見有人給他送來的。而當他醒來時,那封信就在城隍廟的香爐邊上放著了。靜靜地,沒有任何人來過的樣子。
他這樣說完,趙家人都覺得難以置信。不過,乞丐說了,如果他把信函帶到趙家,會得到一間房子和一個老婆。
乞丐這樣說的時候,還覺得有些古怪。他只是希望,能得到一件過冬的棉衣和一頓飽飯。
趙家的老太爺看了信,說了一聲:“按乞丐的說法辦,一間房子和一千兩白銀。”
不多時,這些東西都準備好了,乞丐有些不知所措。他不相信,這些都是真的。可是,這確實都是真的。
乞丐滿懷感激之情。趙家人則懷著遲疑和憂郁,只有趙老太爺心中有數。他知道,不管怎么說,家族的秘籍也能更改了。
可是他不知道,來人為何選了一個乞丐。
當一個人可以控制另外一個人的想法時,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他說要把秘籍送來,就一定會做的。不可能是外人冒名頂替的,也不可能另有玄機。該人能破解趙家的秘密,還能把趙家的秘籍完璧歸趙,應該說,這個人絕非尋常人士。只是,他這樣做是為了什么?眼前,趙家人還是無法肯定,只能一邊等一邊看。

趙家人的想法很正常,不過,究竟對方為什么要這樣做,他們還不清楚。對于這件事,趙家人還是疑心重重的。為了這件事,趙家的三位長老都出面了,還請出了當年號稱京城一鬼的“煙袋鬼”昌七。這是趙家的舊友,也可以說是“家外護法”!
不過,約見的那天,來的人只有一老一小。
老的是個瘦老頭,沒胡子,長得黑黑的,臉上冒著油光。小孩不過七八歲,頭上梳著小髻,穿著紅襖褲。
他們是坐了一輛騾子車來的。來到趙家時,正是黃昏,也就是事先信中說的時間。
老頭有點羅鍋,不是很嚴重,小孩手里拿著冰糖葫蘆。這打扮,不像是江湖中人,倒像是閑著無事的祖孫倆在逛廟會。
見面地點在趙家的大宅,這是一個密封的院子。
除了趙家的三位長老,還有“煙袋鬼”昌七,和一個不知來歷的一只手的老太監。這場面里,為首的卻是趙家的公子,也就是現在趙爺爺的父親。趙爺爺的曾祖父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趙家素有“鬼醫”的江湖稱謂,而唯一能承襲這個稱謂的人,只是這家的長房長孫。其余人等,即使是身份如長老的人,也是不能主持這樣的場面的。
這樣的場面里,是沒有仆人和丫鬟的。茶水早就預備好了,各類滿漢糕點,都已經擺在桌上。不過,這個院子的中間,是一張八仙桌,桌子的上面放著一個杯子。這個杯子擺放在桌子中央。
不留神的人,不會注意到這個細節。這不是一般人眼中的酒杯、茶杯,而是一個碩大的血玉杯。
趙家能有鬼醫稱謂,自是與尋常人家不同,可是,這血玉杯不是趙家的一般物件,而是昔年老祖和鬼醫秘籍一同得來的至寶。
這場面里,為啥要擺著這樣一個杯子?這是有原因的。
這關系到趙家那本秘籍的來歷。
趙家,絕對不是天生就是鬼醫的。明末,趙家的先人,是崇禎皇帝后宮里面的一個小廝。原本是入宮做太監的,可由于朝廷管理混亂,很多事情包括宮廷管理也都亂七八遭的。崇禎一朝,宰相換了無數。后宮的大太監曹化淳關心的也只是錢財。后來,趙家的先人居然沒有凈身,就在宮中干起活來。不過,這個人是開過蒙的,認識很多字。宮里的大太監,都愛讓他辦事。不知道怎么,他居然和翰林院的一位老先生成了好朋友。也有人說,他認了老先生為義父。
后來,李闖王的軍隊打進了北京城。兵荒馬亂的時候,崇禎帶著王承恩出宮,準備到一些大臣家躲避。不過,臨行前,在后宮獨坐的崇禎突然讓王承恩找來三個小太監,分別把三個盒子交到這三個人,讓他們化妝,逃出北京,直奔云南大理。可憐,這三個小太監,哪里知道云南在哪里,還未出城,就死在戰火之中。趙家的先人在混亂中搶到一個盒子,帶著這盒子跑到翰林院那位祭酒,也就是不知道是師傅還是義父的家中。盒子不大,制作很精美,上面沒有任何修飾,有的只是一種古樸大氣的感覺。
費盡周折,找到一位號稱“仙人醉”的開鎖匠,才打開了這個盒子上的“九線子母鴛鴦鎖”。盒子中,只有一卷古書,前面是手寫的文字,一行一行的,都不是漢字,后面是一幅人體的畫像,居然沒穿衣服。
趙家的先人很郁悶,本以為撿到了一盒子寶貝,和義父在一起,能過日子。可是,這盒子里面放著的是無用的古書。趙家的先人不免失望極了。但是,趙家的先人終究是福緣甚廣的人。這位翰林院的祭酒,居然找到了這種文字的出處。這是來自巴蜀一代的文字,是一個不知道什么名字的民族流傳下來的。說是民族,沒有群落村寨,也沒有固定的首領和宗教,這應該是一個神秘的人種。神秘不在身高體貌,而是這些人據說是最接近“地府”。
這種文字,應該就是他們族群中流傳下來的。只是不知道,用在什么地方!
這究竟是什么人?很多人說不清楚。不過,趙家的祖先還是從翰林院的那位老先生哪兒,知道了一個驚天的秘密。這個神秘的族群,為數很少,在云南一帶居住。在這里,有人能解釋出,這張圖和畫像的秘密。反正是國破家亡了,趙家的先人帶著義父和那個老先生去了云南。歷經千辛萬苦,才找到了一位精通民族文字的人。因為有一部分,是用周朝之前的文字寫成的,這一點,只有翰林院的老先生能讀懂。
即使這樣,也只能破解其中的一小部分。這部分內容就是關于“鬼醫之道”的。除此之外,還有一類雜項,包括一些上古靈獸的由來,還有關于老子和上古神話的,甚至還有大禹治水的起因。這令趙家的先人極為驚愕。當然,這些神秘的文字背后,還隱藏了一個秘密。那就是,無論誰得到這本神秘之書,都會有不同尋常的一生,他的家族也會從此改變命運。而趙家的先人,當時并未理解這層含義,過了數百年后才發現這些事情。
(未完待續)

編輯/黃書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