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趙少昂的花鳥畫創造出自己獨特的個人風格,并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傳播“嶺南畫派”繪畫的新風尚,為“嶺南畫派”注入新內容,對嶺南畫派的形成與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在后人發展嶺南畫派的藝術實踐中,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關鍵詞:趙少昂;嶺南花鳥畫派;影響
20世紀初,是中國美術史上最為絢麗璀璨的時代,多元化的畫家群與繪畫流派并成。嶺南畫派在南中國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我們不難看出它的發展有其自身的特點: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等開一代先河,崇尚“折衷中西”為改革目標,鮮明的畫派風格,獨特的技法創新,清晰的傳承脈絡,發展到現代,枝葉繁茂,逐漸形成“近現代嶺南畫派”。趙少昂先生作為“嶺南畫派”第二代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畫風、技法在嶺南畫派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影響甚大,為嶺南畫派培養了一大批后繼之才。
1 對畫家人格、修為、品行的影響
趙少昂在《國畫要訣》中闡述道:“胸襟寬廣,使能包羅萬有,其狹窄者,成就必不大。”,高度概括了人格、修為、品行修煉的重要性。作為畫家人品不高,用墨無法,就創作不出好作品。由此可見趙少昂被譽為近當代中國畫家之最杰出人才,非偶然也,而其畫作傳萬世而不朽乃序之始也。
藝術家的國格就是體現他對于祖國的熱愛與忠誠。1953年,趙少昂在歐洲舉辦巡回展覽,一位朋友要求他加入英國國籍,趙少昂正色地對他說:我是中國人,我的一生是要奉獻給中國的藝術事業的,我一輩了都將是寫畫的。假如我加入了英藉,變成了一個英國人,那不是給天下人笑話——英國人從事中國畫的創作,這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笑話。趙少昂的人格是建立在對祖國的熱愛之上,一顆赤子之心,忠肝義膽。
藝術家人格是體現在他對于事業的熱愛。“藉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機會,我要推廣中國藝術。”這是趙少昂一生踐行的實踐,70年筆耕畫壇,沒有停止,可以說是生命不息,繪畫不止,多產而擁有廣泛的欣賞者,直到年老雙手變硬以至無法運筆,他依然不向命運屈服,堅持揮毫,用自己最熱愛的筆墨去抒發內心的情感,就是這樣一種精神,把一生的精力奉獻給了藝術和教育,可以說是一位藝術赤子的癡心精神,獻身精神。
趙少昂培育了不少杰出的英才,現今世界各地都有嶺南畫派的學徒,可見他在推廣嶺南畫風方面,已獲豐富的成果。嶺南畫派重要傳人臺灣著名畫家黃磊生,為趙少昂的弟子,畢生為發揚國畫藝術及推展美育而努力。在香港創立“國風藝苑美術研究所”,從事中國繪畫理論與實技之指導工作。1960年移居美國,再度與舊金山創設“國風藝苑美術研究所。”歷任舊金山中國美術家聯盟會會長。他在回憶中說:在趙老師門下精研嶺南花鳥及山水受益最大的并不僅限于得到老師畫藝上的真傳,而是大師人格上的影響;精益求精,落筆所成詩畫,嚴謹而神圣,君子坦然之風躍然紙上,用創新精神去領悟古人詩畫中的意境以及中國畫所獨具的哲學、文學以及自然的特性。
歐豪年是趙少昂的弟子,他深受趙少昂的影響,以把中國藝術在世界的大藝壇發揚光大為目標。是他把嶺南畫派的畫風,引進了臺灣藝壇,弟子數不勝數,對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胡宇基一直貫徹趙少昂的教誨。身體力行在海外積極推廣國藝。
2 對畫家技法的影響
趙少昂對于國畫的深刻研究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受先輩兼恩師“吾雖不敏,但窮畢生之精力,致力于此耳”這種精神的影響,把嶺南文化勇于開拓積極進取的精神融會到濃厚的民族文化作為自己的使命。把科學的西洋畫的畫法,應用于中國固有的繪畫,在大量的寫生中謀求藝術的真諦,逐步發展形成一種獨特的技法。趙少昂畫的最大特點是“以行寫神”,表現手法在“一筆之功”,他的藝術風格體現在對事物“精、氣、神”的充分反映,對于繪畫境界的追求,強調觀察自然與熱愛自然。
黃磊生為其的忠實弟子,深得真傳。他的畫烘染,傳神,光彩變幻,內容富有,既有中國畫的傳統精神,又有西洋畫的布局。作品《春雨牡丹》半工半寫、光彩、渲染等技法并融會西法之濕敷彩,以追求質感的寫實風格,層層烘托,使畫面清新艷麗,注重背景著色渲染,使畫面盡顯朦朧的美感和詩樣的情調,涵藏畫中景物之生命力,顯現出頗具現代感的技法。他在追憶恩師趙少昂時有這樣的一段精彩的文字“恩師趙少昂先生,在我能熟悉骨法用筆后,最告誡我的是,你必須走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感覺、去捕捉大自然形形色色的每一樣東西,而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它的生命力,呈現出它的生命感來。”
歐豪年是趙少昂弟子,繼承和發揚了嶺南畫派“折衷中西”精神,開拓創新自成一派,把中國畫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在繪畫題材上兼善畫花鳥、山水、人物、畜獸,對書法與詩文亦多有研究,在繪畫技法上強調寫生,運用西方特有的線條及光影透視,在內涵中蘊含中國文人畫的精神,在畫面中透露出中國的哲學思維,堅持中國畫自有獨特的民族風格,更豐富了國畫的藝術表現力。他的作品《清濤》眾所周知,這是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作為進京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先生會晤的見面禮。
胡宇基跟隨趙少昂習畫十多年,在他的印象中,趙少昂的授畫方法全面。他先從基礎入門,臨摹冊頁,隨后條幅、大小中堂,由淺入深,到最后才以老虎、孔雀等精工形象為材。在堂上趙少昂多用實物寫生示范,或將圖片之景物重要部份描寫。他更鼓勵各學生合作繪畫,而他則從旁指導,最后他補成并題款完成。
3 對嶺南畫派總體風格的影響
嶺南畫派作為近現代中國畫壇“美術革命”的一個部分,是與那個時代的呼喚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倡導寫實,主張革新,善于汲取外來技法,主張面向現實,以清新華麗的姿采,突破固有的陳規舊習,對傳統中國畫進行挑戰,為中國繪畫開拓了廣闊的領域。嶺南畫派的成就在80年代后受學術界的關注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榮光。從80年代后每年都可見到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等影響廣泛的作品。東南亞、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嶺南畫派的弟子,借助其影響在喧囂的畫壇找準自己的位置,在美國,嶺南畫派因為有趙少昂的眾多弟子的鼎立相助而得以發揚光大。1986年12月20日在美國僑居的一群嶺南畫派的畫家,在共同愛好的推動下,成立了嶺南畫會,在唐人街的孔子大廈舉辦了國畫聯合展覽,這個展覽是嶺南畫派在美國的影響力得到大大地加強。學習嶺南畫派精神,學習趙少昂等畫風畫技創造新國畫的精神迎來新時代。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在新加坡知音不少,尤其是趙少昂所代表的嶺南畫派藝術受到眾多愛好者的追捧。趙少昂發揚廣大了嶺南畫派,影響了中國的現當代藝術,是非常普遍的,有直接的和間接的,為許多畫人在無形中吸收。但由于藝術的多元性,一些嶺南畫派的傳人,不認同自己是嶺南畫派,另有一些畫家則提出“后嶺南畫派”的主張,這表明嶺南畫派正向著多元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在中國畫壇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參考文獻:
[1] 陳繼春.融合中西新藝術[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2.
[2] 朵云.嶺南畫派研究[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
[3] 關山月.論趙少昂的繪畫藝術[M].載關山月論畫.鄭州:河南美術出版,1991.
[4] 何鳳蓮.心匠的筆墨——淺說趙少昂的藝術[J].收藏家,2006(08).
[5] 梁鳳蓮.墨彩人生——趙少昂轉[M].上海:海風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