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舞蹈實踐教學活動中,充分開展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開發是必然而有效的。身處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大學生能否運用學到的知識和理論,在科學藝術等實踐領域中提出新的見解和方法,對其未來人生的發展以及我國民族經濟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舞蹈;大學生;創新能力
高校舞蹈教育分專業和非專業教育,專業的舞蹈學科研究是高校舞蹈教育長遠發展的基礎,是高校進一步完善舞蹈教育功能,促進我國藝術繁榮發展的理論基礎。同樣的非專業舞蹈教育則在更大范圍內實現了傳承藝術文化,啟迪智慧、提高想象力、培養創造力的目標。而創造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關鍵。
舞蹈藝術是一門肢體語言的藝術,是長于抒情,最善于表現激情的藝術。特別是充滿了青春活力的大學生,他們需要用歌唱用肢體來釋放和演繹情感。對于廣大的大學生來說,通過自己身體舞動的內心情感可以比音樂更具有形象性、想象性和創造性。我國自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以來,人們物質生活的日益富足,參加舞蹈活動的群體也在日益擴大。到目前為止,我國所有的省、市、自治區都舞蹈教育,逐步建立了舞蹈學校、文化宮,培養了大批舞蹈藝術人才。社會舞蹈教育的迅猛發展,帶動了高校開展舞蹈教育的良好勢頭。根據國家藝術教育的指導方針,在一些普通高校也陸續開展了舞蹈教育,有了舞蹈課和舞蹈活動。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逐漸顯示出自身巨大的能量與效益,可以肯定,創新能力是人才發展的根本條件。而身處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的高校大學生,能否運用學到的知識和理論,在科學、藝術等實踐領域中提出新的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見解、新方法和新成果,不僅直接關系到了未來人生的發展。甚至影響到我們民族的經濟發展與國際地位的確立。舞蹈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對舞蹈教育的忽視將不利于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不利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特別是舞蹈教育自身所具有的獨特的創造力培養優勢,更是我們高校舞蹈教育需要高度重視和不斷發展的原因。
首先,縱觀世界文明的發展史,那些對人類文明發展有著重大貢獻的科學發明,幾乎都是以形象思維方式開始,并在豐富的想象力作用下產生的。而以形體語言為根本表達方式的舞蹈,對人的智力開發有著積極的作用,通過舞蹈的教育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與想象力的發展,有利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斯佩理博士就認為:人的“左腦具有理智,以邏輯思維的方式活動,主要支配語言、文字、運算等,而右腦富有情感,以形象思維方式活動,主管形式、空間和非口頭活動”。這段研究理論證明了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的普通文化教育,容易造成學生左腦發育長期處于優勢,但是右腦發育卻得不到星星的發展,從而必然造成了創造力的缺乏。這就可見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特別是舞蹈教育能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左右腦均衡發育,從而培養民族創造力是何等的重要。而在學校實施舞蹈教育有助于學生右腦發育及形象思維能力的開發,從而促進學生左右腦及邏輯、形象思維能力的均衡發展。
我國高校舞蹈教育自實施以來,就十分重視民族舞蹈藝術的傳承。古樸典雅、細膩圓潤、剛柔相濟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65151.htm\"\t\"_blank\"的中國古典舞和多姿多彩、生動形象、詼諧歡快的民族間舞蹈等等,可以使學生在學習、表演、欣賞中獲得體驗、感受、理解,從而加深了對我國悠久文化藝術的熱愛的鑒賞舞蹈的美;而一些歐洲、美洲、非洲、東南亞等國外古典、現代、流行舞蹈對我國舞蹈藝術領域的充實,使得舞蹈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學生對舞蹈藝術掌握更加全面。因此,在高校舞蹈實踐教學活動中,充分開展對大學生形象思維的開發是必然而有效的。因為創新來自于豐富的想象力,而教師在舞蹈教育中通過有目的的啟發,調動學生儲存于大腦中豐富的動作形象,并加以適當的引導,能使學生大腦信息快速分解并重新組合,并在音樂或情景等外在因素誘導、啟發下不斷變換統一,直到形成新的形象,最后通過肢體的二度創作,真實準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情感。這種較為復雜卻有規律的藝術實踐可以通過課內外的即興表演、舞蹈排練、舞蹈編創等實踐活動的過程不斷實現,并最終使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培養與提高,為他們未來的人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可見,舞蹈教育對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創新能力方面,有著特殊而重要的作用,舞蹈藝術教育的過程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舞蹈教師應特別重視在舞蹈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其次,在當下,綜合型人才培養是我國教育適應世界多元化形勢需要,及綜合國民經濟發展需要而提出的科學性培養目標。著名舞蹈家、美學家、大型體育晚會開創者、中國音樂劇專業創始人之一呂藝生教授回顧近20多年來我國的舞蹈教育歷程,認為目前舞蹈教育是處在游弋于國民教育內外的狀態,還沒有得到真正地實現和普及舞蹈教育。雖然舞蹈專業在高校的發展有較大的起色,但是當前我國高校舞蹈教育多局限于專業教育,而在專業教育中則側重于舞蹈技能的學習和舞蹈知識的積累。也就是說舞蹈教育的綜合型人才培養模式還沒有真正實現。由于作為國民教育重要內容的舞蹈教育,肩負著為祖國現代化建設發展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重任。因此,舞蹈教育者特別是高校舞蹈教育者,迫切需要轉變觀念,不斷探索和研究如何能培養一大批即可以傳承又可以發展和創新的綜合型人才,使逐漸失去了“天之驕子”稱號的大學生擔負得起未來建設祖國的重任。因此,舞蹈教育重視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一人才發展戰略充滿了挑戰和期待。
綜上所述,高校舞蹈教育應肩負起素質教育的重任,在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的同時,結合市場經濟對大學生生提出的新需求,因材施教,對專業與非專業的大學生以不同課程設置來實施共同的綜合型培養目標,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加強創造力的開發。例如:在舞蹈專業課中注重教育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各種舞蹈藝術的特性與舞蹈的藝術發展規律,掌握舞蹈藝術表現生活的方法。加強舞蹈創作、舞蹈欣賞和舞蹈評論等鍛煉。激發學生在表演與創作中運用批判性思維,培養獨立藝術人格和創新能力。對于非專業的舞蹈教育要在舞蹈欣賞與舞蹈實踐中更多的啟迪學生的智慧,調動學生想象力與實踐經經驗的積累,鼓勵學生針對某些問題和假設進行探討,在不斷地研究、學習和發現中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舞蹈藝術和自己所學的專業進行巧妙地聯系,訓練發散性思維,拓寬思維空間,提高創新能力。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學生在大學三、四年級時更自信地迎接來自市場經濟體制下由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指導,各級政府、學校推薦、學生和用人單位可以雙向選擇的新的就業形勢的挑戰。廣大用人單位實際需要的是不僅具有寬厚基礎知識結構,還要具有更強創新能力的實用性人才,大學生在就業市場中面臨著機遇與挑戰,他們未來的發展和就業情況也直接影響到高校的生存發展。因此,高校舞蹈教育也應放開視野,更新教育思想觀念,改革舞蹈教育,確定創新型科學的人才培養目標,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使舞蹈教育適應社會的發展并不斷完善,這是我國素質教育下高校舞蹈教育不斷的發展和提高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金秋.舞蹈高等教育的未來之路[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5(1).
[2] 于平.舞蹈文化與審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3] 王梓仲,鄧川.對高師舞蹈專業課程設置的初探[J].內江科技,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