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油畫自明代傳入中國,歷經長期的發展和變遷,中國的油畫已經發展到十分成熟的地步。在中國油畫的發展過程中,既傳承了西方油畫的特色,又融入了我國油畫藝術多姿多彩的表現形式。隨著全球化趨勢愈發明顯,“中西結合”在油畫中的體現也原來越多,因此,正確認識和研究中國油畫對于其發展是十分必要的,它將使中國油畫走向更高的發展領域。
關鍵詞:差異;引入;傳承與發展
1 中西方油畫的特點差異
傳統的西方油畫比較注重寫實,對于所要表現的物象的質感、體積以及空間感主要是通過透視和明暗交替的方法來實現的,同時,對于物體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所表現出的色彩效果要求較高。這與我國的繪畫傳統有著很大程度上的區別。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以及思維方式和哲學起源不同,滲透到繪畫作品中的精神也就不同。在西方文化中,崇尚人對自然的駕馭與征服,所以在西方油畫中所體現的就是對客觀現實對象的強調,要求對自然的表現一定要客觀、科學。因此,在西方油畫中特別強調用光影陰暗和色彩來塑造對象。而對于中國油畫來說,由于受中國繪畫本身的影響,色彩在藝術表現中不占據主導地位,而線條則是中國油畫中一種基本的造型手段,所創作出的作品通常不是讓觀賞者有直觀的視覺感受,往往是要通過想象來領略畫面所體現的五彩斑斕、凹凸遠近。在畫面處理上,由于對所表現對象不苛求十分客觀如實,因此中國油畫不會十分講究各部分的比例關系,不用焦點透視,而是用“散點透視”。而西方油畫則要求準確地表現出處客觀世界的三維空間。由于中西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之處,因此文化精神融入油畫之后所表現出來的藝術特點也就不盡相同,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也就形成了各自的特點。
2 西方油畫的引入
公元16世紀時,利瑪竇送給明朝萬歷皇帝一幅圣像畫,這是中國人第一次與西方油畫接觸,但這也僅是“一面之緣”。到19世紀初,英國人在廣東開設了一間畫坊,自此中國人開始學習油畫。五四運動時期,中國接受了大量西方油畫的涌入,這個時候西方的文化對于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促使國人遠赴西洋去學習他們的先進文化,想徐悲鴻、劉海粟等都參與了西方油畫的學習。他們對西方油畫中一些流派如古典主義、印象派等進行了很好的吸收與借鑒,并與我國的傳統想結合,為中國油畫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3 中國油畫對西方油畫的傳承與發展
在中國油畫的發展史中,先后出現了徐悲鴻、林風眠、吳大羽等一代代大師,他們在中國油畫藝術理論與創作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林風眠更稱得上是一代宗師,他在對中西結合的基礎上提出了“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的口號,使自己的創作風格獨成一派。而吳大羽先生的《滂沱》《色草》等油畫作品,也讓我們深刻地領略到他對中西融合的繪畫風格的不懈探索。正是這一代代大師的不斷探索與研究,才使中國油畫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又保持著中國的民族特色,逐漸形成了又中國特色的油畫藝術風格。
發展到現代,我國的油畫已經發展到了較成熟的地步,圖像化的風格與以往的古典畫風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我國現代油畫的創作中,畫家越來越多地將自己的感覺和主張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使油畫從一種簡單的人物或風景的臨摹轉而成為一種對現實和思想反映的載體。從1996年至今,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各種新的藝術思潮涌現,中國油畫吸收了各大流派的精華的同時,也形成了獨具風格的個人繪畫作品,使得中國油畫的發展趨于開放性和多元性,繪畫風格變得多樣。更有不少油畫家們深入地研究了中國的民間傳統藝術,從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吸取精華,將其越來越多地運用到自己的組品中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比如與“宮立龍的《下大地》包含了秦漢雕塑感和寫實主義的造型技法,畫面的空間感進一步簡化,色彩綜合運用紅、綠等中國民間藝術常用的色調”,這是一個將中國元素運用到油畫中的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雖然中國油畫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也應看到中國油畫現在面臨的危機。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我國文化再次厚道了西方文化的沖擊。中國油畫走向國際、走向世界固然不錯,但是西方的藝術審美價值標準正在左右著中國油畫的創作思想,使一些年輕的從事油畫創作的人一味地模仿西方的創作角度,使我國本土的民族元素遭到背離,民族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沖刷和侵襲。而國內一些高校對于油畫專業的課程設置又不夠重視,教學內容過于單一,使西方油畫、中國油畫與中國民族文化的學習出現了隔閡,不能使學生將這些元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并深刻領會其中的韻味,更談不上靈活運用和藝術創作。學生不能對中國的傳統藝術進行很好的學習和研究,過于浮躁的心理使對于中國油畫的研究出現“斷層”。
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我國油畫正處于從客觀到主觀的過渡,而這正符合繪畫藝術各個流派的發展趨勢——從客觀到主觀。從徐悲鴻到董希文,再從董希文發展至今,中國油畫已經有了很高的寫實性,而從上個世紀末開始,隨著改革開放力度的加大,我國油畫也逐漸發展到成以主觀表現為主的創作特點。這一時期雖然作品數量不少,但是良莠不齊,我們應看到在中國油畫創作過程中的問題所在,反復思考研究,對其進行完善,要真正做到立足我國本土的民族文化,將其融入到油畫創作中去,同時對西方先進的文化進行有效地吸收,創作出有中國特色的油畫作品,使中國油畫作品在世界文化中獨放光彩,讓中國文化在世界各文化領域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1] 馬燃.全球化語境下中國當代油畫的文化傾向[J].美術大觀,2009(6).
[2] 張萌.淺析中國油畫的民族性和時代性[J].美術教育研究,2010(6).
[3] 劉曉平.中國當代油畫的民族性建構之我見[J].美與時代(中旬),2010(1).
[4] 金碩.中國油畫發展史漫談[N].吉林日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