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是構成舞蹈服裝美學因素的重要方面之一,是舞蹈服裝中最亮麗、最吸引人的視覺語言,也是創造審美效果的特殊語言。在整個舞蹈作品中,最能夠創造藝術氛圍和感受人們心靈的因素也是舞蹈服裝的色彩。它以獨具的特征顯示著舞蹈的生命力、審美價值和文學意義。所以,舞蹈服裝色彩對一個舞蹈作品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體現的是最高的審美境界追求和鮮活無比的生命的魅力。色彩是表達情感的藝術,是舞蹈服裝的靈魂,是舞蹈作品成功的因素。鑒于此,我通過在大學幾年對舞蹈的學習和研究,對古典舞《愛蓮說》中服裝的色彩運用進行了以下分析。
1 舞蹈服裝中色彩的美學特征
舞蹈服裝色彩是整個舞蹈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內容,在形式美六大法則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也是造成舞蹈服裝美、舞臺設計美的重要元素。色彩不僅在舞蹈服裝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更是整個舞蹈作品形象設計的靈魂,如果顏色運用到位,就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美學效果。色彩可以蘊含人的情感,影響人的情緒,是人性格的展示,更有利于凸顯出舞蹈作品創編意義。
舞蹈服裝的色彩大致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無彩色系,二是有彩色系。無彩色系中的黑、白、灰三色,素潔、儉樸,有現代感。白色的單純明凈誘惑感,黑色的深沉凝重感,灰色的間接過渡作用,都是在極具中國特色的古典舞服裝中必不可少的選擇。在有彩色系里,由于各種顏色之間差別比較大而且對比鮮明、強烈,所以,各色系在風格氣質和情感表達上就都有著迥然相異的不同特點。比如高貴神秘、具有詩意的紫色,熱情、奔放、喜慶、積極向上的紅色,充滿希望與活力的綠色等等。
2 《愛蓮說》舞蹈服裝的色彩審美價值體現
古典舞《愛蓮說》是根據宋代哲人周敦頤(1071~1073)的名作《愛蓮說》改編而來。之所以成為經典之作,與它服裝色彩的運用有很大關系。
《愛蓮說》根據散文對荷花形態與氣質的描述,使用“擬人”的表現手法將“荷花”刻畫成具有中國傳統美的女性形態。舞者服裝形似荷花,層層相疊,且服裝的色彩由留白、淡紫到墨綠,色彩過渡得恰到好處。它遵循了原色、間色、復色和補色的形成規律,講究色相、明度和純度,把色彩對比、調和、過渡以及呼應關系處理的很好,實現了服裝與舞蹈作品的協調、統一,使得《愛蓮說》有了相當大的審美價值。
《愛蓮說》把舞蹈與繪畫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讓人們領略了中國傳統繪畫創新后的魅力和風采,更增加了人們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了解和認識。同時,當舞者在舞臺上舞動時,衣服的花瓣一層層地張開,給人以極大的視覺沖擊力和美的享受,更顯出了蓮的高貴品質,呼應了周敦頤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文學蘊涵,同時也讓人們感受到了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美學價值。再有,舞蹈服裝色彩的運用成為了嫁接中國古典舞動作中“圓”與蓮花內在品格及圓潤形態的橋梁。
3 《愛蓮說》舞蹈服裝的色彩文學意義
《愛蓮說》服裝色彩的過度凸顯了中國畫“淡墨輕嵐,寓意于境”的藝術成就,更進一步呼應了周敦頤在《愛蓮說》中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貴品質和主旨,同時它蘊含的文學意義也非常豐富。
第一,具有聯想性。色彩能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比如紅色首先使人想到朝陽、玫瑰花、鮮血、火炬、霓虹燈等,但是由于“色彩的感覺是一般美感中最大眾化的形式”,所以色彩的聯想具有更多的共同性。當古典舞《愛蓮說》服裝色彩首先映入眼簾的時候,我們就會連想象到蓮花,池塘等,給我們營造了一個閑適淡雅的氛圍。
第二,具有代表性。色彩的表情性和所能引起的情緒感,主要是關照在內心中產生的色彩感,比如亢奮與沉靜、暖情與冷重、前進與后退、活潑與抑郁、華麗與樸素、肅穆與激越等色彩意味。比如它的淡紫色讓人激動而躍躍欲試,給人一種憂郁和孤獨,沉靜而安謐,綠色讓人喜悅而充滿生機,黑色讓人冷靜而深思,白色讓人高潔而淡定,黃色讓人高貴而成熟。
第三,具有象征性。具體的色彩可以象征某一具像,比如紅色和烈火相聯系,象征著奮勇向上,不怕艱難;綠色常與萬年松、冬青等相聯系,象征著常青不老、旺盛不衰。而古典舞《愛蓮說》中服裝的色彩就象征了作者潔身自好、不追求名利的孤高品格。
第四,具有暗示性。綠色暗示生命和希望,春天常和年輕人聯系在一起,“花兒與少年”、“豆蔻少女”都和綠色的春天結緣,青春女子穿上碧綠色的衣服,會讓人聯想到春天來了,到處一片綠茵茵,莊稼、果實都在孕育之中,生命和希望交融在一起;黃色暗示尊貴、富有,過去皇帝的服裝是黃袍加身,皇帝之外不允許、也無人敢穿黃袍,秋天被稱為金色季節,到處一片黃橙橙、金燦燦,呈現出豐收景象,黃與金同色,尊貴與富有暗合。古典舞《愛蓮說》服裝色彩透過蓮花暗示了作者其實就是這朵“蓮花”。
第五,服裝色彩具有文化性。黑格爾說,“審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養”。中國文化與紅色、黃色、黑色、白色、紫色、青色緊密聯系,在婚慶、誕辰、節日(春節)中,紅色服裝(婚服)、紅色食品(紅雞蛋)、紅色裝飾(對聯、窗花、燈籠)是普遍的選擇。從秦漢以后,中國歷朝歷代對服裝色彩問題都非常重視,每當易代改制,新的朝代都必然要“改正朔”、“易服色”,目的是為了順應天命,并彰明新的時代的到來。這種“色彩制度”的觀念主要是以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為依據,后世以“五德相生”為法則。所以,中國的服色制度具有很深厚的政治哲學與文學意義。進一步說,古典舞《愛蓮說》服裝色彩的運用,不就凸顯了中國的文化的沉淀和五千年歷史的底蘊嗎?
再者,通過對古典舞《愛蓮說》服裝色彩運用的研究和分析,一個好的、經典的舞蹈作品之所以成功不僅在于作品的選材立意、動作創編、技術技巧和背景音樂的運用上,同樣服裝色彩的運用也很重要。色彩可以很好地幫助觀眾加強視覺效果,更有利于作品凸顯主題。而且色彩運用的方法不同,透漏出的文化氣息也會有別于其他國家。古典舞《愛蓮說》舞蹈服裝色彩的運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