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教學活動框架。通過對聲樂學科教學模式與方法從古到今的歷史演化進程的論述,探討出最適合用于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教學模式,應該是一個對各種流派教學模式與方法進行粹取后兼容并蓄的聲樂教學模式與方法。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1 聲樂教學模式的概念
聲樂教學模式是在聲樂藝術理論和教學思想指導下建立起來的比較穩定的聲樂教學活動框架,是從宏觀上把握聲樂教學活動的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聯系的功能活動程序。聲樂藝術作為一門與人類文明共同起步的古老藝術形式,從古到今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中形成了浩繁的風格流派,與之相適應形成了形形色色的聲樂教學模式與方法,如果我們按形成的時間順序排序,會對我們在聲樂教學模式的認知方面有很大的啟示。
2 對聲樂教學模式發展的歷史回顧
(1)口傳心授型的聲樂教學模式在世界各民族文明誕生的曙光中,詩與歌的誕生與繁榮成了各民族在文字產生前和文字產生初期的一種共同的文化特征,詩與歌的主要傳承方式是口傳心授。彈著豎琴吟唱著《伊利亞特》的荷馬,是最早期聲樂文化的一個縮影。口傳心授的傳統聲樂教學模式直到近代以前在全世界都是主要的聲樂教學模式。直到今天這種教學模式仍在運用,而且還有著重要的影響。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綿延數千年,它反映了人類在游牧和農耕時代緩慢進步的時代特征。
口傳心授模式是教師向學生傳授聲樂技巧、演唱風格和方法,學生模仿教師學唱聲樂作品;教師對學生糾錯解惑,經反復練習形成固定的表演風格和技巧方式,并承襲聲樂表演的傳統內容。從古到今還有一個更為流行的聲樂教學模式——模仿。模仿比較易會,從來都是聲樂愛好者學習聲樂的主要途徑,特別是在大眾傳媒發達的今天,這種非教育模式在聲樂文化的傳播上所起的作用日益顯著。
(2)行為控制型聲樂教學模式。經過長期積累,到了中世紀晚期,人類的知識有了巨大的進步,科學的進步極大地增加了社會財富,這就使得人的價值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由信奉宗教改為崇尚科學,試圖用科學解決一切問題。在這種社會氛圍中,西歐的學者摸清了發聲器官的生理結構,并進一步揭示了氣息、發聲部位、共鳴等因素是如何影響音高、音量、音色的,為現在流行全球的美聲唱法奠定了聲樂理論基礎。但是行為控制型聲樂教學模式像那個時代許多科學的特征一樣,過多的注重機械性的擴展和技巧性學習,而對聲樂藝術的人類意識和情感屬性注重得不夠。歐洲十九世紀的四大聲樂流派:以蘭佩爾蒂為代表的傳統教學法,以加爾西亞為代表的“聲門沖擊學說”,以杜普雷為代表的“掩蓋唱法”,以雷其克為代表的“面罩唱法”,都重重地印上了偏重聲樂技巧的痕跡。
(3)情感體驗聲樂教學模式。從19世紀開始,科學的進步促使人類更關注自身的思維和情感,心理學和人類情感的探究從那個時代到今天一直是熱門。在這期間,聲樂藝術的發展也經過了類似于繪畫和雕刻藝術所走過的道路。文藝復興及以后的大師們似乎已把唯美和寫實的繪畫和雕刻藝術發展到了極致,這使得后輩藝術家們在大師走過的藝術道路面前望而卻步,希望能開辟出新的藝術道路,于是印象主義、立體主義等諸多現代美術流派誕生了。類似的,在聲樂藝術領域,人們對單純追求技巧的聲樂藝術提出了疑議,開始著意人類情感在聲樂藝術中的表達、舞蹈等姐妹藝術與聲樂的淵源等方面的探索,于是誕生了達爾克羅茲、奧爾夫、柯達伊等諸多音樂教育體系。
模式原則情感體驗聲樂教學模式是現代聲樂教學的基本模式,情感環境、動機性、審美情趣是其模式的主要原則。情感環境原則就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教學因素,創造一種與所教授聲樂課程格調一致的極為動人的教學環境。動機性聲樂教學原則是指在教學中通過對聲樂作品及其時代背景的介紹,對歌曲詞曲含義及藝術形象的生動闡述,激發學生對所學作品的熱愛。審美情趣聲樂教學原則是指聲樂教學的目的不是僅為學習復雜的聲樂技巧,而是注重豐富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審美創造力。
在聲樂教學中,教師通過精心構建的教學環境,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真摯坦誠的情感交流,喚起學生的情感意識。在聲樂作品美妙旋律中,教師與學生一起鑒賞,一起交流,一起為情所動,一起為美所陶醉,使學生的情感深處與聲樂作品產生共鳴,達到用聲樂作品使學生體驗到美感,豐富了情感,提高了創造力的教學目的。
3 兼容并蓄的聲樂教學模式
從聲樂教學模式發展史中獲得的啟示從前文中我們對聲樂教學模式發展的歷史回顧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下面的事實:一是口傳心授的傳統聲樂教學模式雖然陳舊,但迄今因其有效性還廣泛應用于聲樂教學中。雖然此種模式不利于個性發展和聲樂藝術的創新,但在繼承傳統的聲樂藝術方面卻是不可丟棄的法寶,所以這種模式本身就有我們必須繼承的精華因素。二是注重聲樂技巧的行為控制聲樂教學模式,由于依據人體生理機能、聲學物理學等科學知識指示指導聲樂演唱,科學地揭示了氣息、姿勢、發聲部位與音樂、音量的關系,使聲樂學科向科學的方向邁進了一大步。雖然這種模式存在著對聲樂的人類情感表達重視不夠,過多的重視聲樂技巧的傾向,但這種教學模式中還包含著今天聲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科學理性因素。三是現代聲樂教學的各種模式注重音樂要素,注重音樂要素的人類心理情感表達,充分體現了由于社會的進步使人類更多的把精力投入與自身的精神發展上,而不像過去僅偏重于自身的物質環境,所以現代聲樂教學的各種模式的成果也從它特定的視角為聲樂教學的發展提供了科學的推動力。
從傳統到現代的各種聲樂教學模式都包含著科學成分,然而也都存在著種種不足。如果我們對各種聲樂教學模式的合理部分進行采納,就會形成既有口傳心授模式的優點,又有聲學物理支撐的聲樂技巧,又注重聲樂的情感因素的兼容并蓄的新聲樂教學模式,這種聲樂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將優于以往的任何一種聲樂教學模式。我們如果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采用這種綜合的聲樂教學模式,從認識論的角度看,是它們現有知識水平所能達到的最佳水平。
4 集各家之長的聲樂教學方法
聲樂教學的方法,林林總總門派眾多,各種方法各有優點缺點,筆者在這里并不想評述各派的優劣。實際上,從實用主義的角度來說,聲樂教學方法應由聲樂教學對象決定,根據教學對象的具體特征特點,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和方法。
以往有成就的聲樂教學專家,往往是經過多個不同流派聲樂教學法的真傳,各取其精華悟出教法真諦。對于普通聲樂教學,由于受教學條件的限制,其所掌握的聲樂教學方法往往有狹隘性。從我國聲樂教學的總體情況和聲樂教學水平因地區等原因參差不齊這一基本國情出發,我們應該組織各流派的聲樂教學專家從傳統教學方法和大量教學案例中總結出一套最基本的聲樂方法。科學合理的聲樂方法應是對聲樂教學各流派方法精華的總結,怎樣才能把聲樂學科各流派教學法的精華總結出來并融會貫通成一套基本聲樂教學方法呢?筆者認為應該把各流派的聲樂專家集合在一起集思廣益進行爭鳴。對于大家認識趨同的方法,而且這些方法已經過聲樂教學的檢驗,就應固定下來成為聲樂教學標準教法的一部分,這樣逐步總結就能初步形成一套基本的聲樂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