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POP設計教學中,以POP廣告自身特點為基礎,對大學生個性、本身特征、認知行為及相關規律加以總結,對實驗藝術相關理論加以選擇性借鑒,將實驗理論、實驗方法和實驗精神科學而有效的引入POP設計教學,可以對教學工作加以創新和完善,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有效激發,對于學生POP設計能力提升、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激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POP設計;實驗藝術;教學創新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現代商業的不斷繁榮,作為商家經營過程中重要促銷手段的POP廣告在我國已經得到了極為普遍的使用。POP即Point of Purchase 的簡稱,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賣點廣告。在百貨公司、零售商店、商城等各售賣場所,POP承擔的重要職能是展現強有力的說服力,對現場的消費氛圍及賣場氣氛形成有利刺激,從而對商品銷售發揮巨大促進作用。
1 現階段POP設計教學中存在問題及原因
現階段,POP廣告主要具備兩方面特點,第一是呈現形式多樣化。POP使用范圍極為廣泛,具有多種多樣的類型,在用材上具有非常廣闊的選擇空間,設計手法多樣而多變,因此往往會呈現出多樣化形式。POP廣告的第二個特點是具有較強的通俗性。這一特點表現在POP廣告中普遍使用的符號、元素及文化等,通常具備流行、美譽度高且在大眾范圍內具有較高認知程度等特點。
POP廣告自身的特點是與市場經濟競爭規律相適應的,具有存在上的客觀性。然而,對于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來說,POP自身特點給其設計教學工作帶來了諸多挑戰,導致目前POP設計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主要問題包括以下幾點:1)在POP設計教學中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缺乏統一性。在目前的POP設計教學中,不同院校彼此之間并沒有形成統一的教學體系,院校與院校之間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各不相同。2)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有效激發學生對這一課程的學習熱情。在POP設計課程學習中,由于理論知識的枯燥抽象及靜態圖片表述力度的欠缺,學生往往對這一課程的學習沒有太大興趣,缺乏必要的學習熱情。3)在學習POP設計課程后,學生認知度極為有限。在目前POP設計學習中,學生通常是把這一課程簡單的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去學習,導致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取得教學預期效果,在課程學習完畢后,很多學生對于POP設計還是缺乏應有的認知深度,對于POP廣告不能進行準確認知。
在POP設計教學中,之所以會存在以上問題,主要還是因為各高校在展開課程設計及設置時,對POP廣告自身獨特性沒有進行準確把控,各院校往往是根據自身現有師資力量及教師專才對課程進行設置,對教學內容進行規劃。因此,在各院校之間、各授課教師之間,POP設計教學在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上存在較大差異,導致學生對課程內容及POP廣告認知存在偏差。因此,必須對高校POP設計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而這一目的可以通過實驗藝術相關理論的引入加以實現。
2 基于實驗藝術進行POP設計教學創新方法
2.1 將實驗精神融入POP設計教學及學習過程中
實驗藝術是對既有標準外的形式及觀念展開探索研究,在開展藝術實驗基礎上對人與人之間的諸多問題進行實驗。實驗藝術將實驗精神加以有效凸顯,和人們在進行認知時的思維特征——好奇、懷疑及探索相符,可以使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顯著增強。因此,可以實驗精神融入到POP設計教學和學習過程中,使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樹立實驗探索精神,從而將學生關于POP廣告的認識偏差加以有效消除。
在POP設計教學過程中樹立實驗精神,需要著力開展三方面工作。第一,在對課程抽象理論進行講解時,要加大實際案例的使用力度,使理論知識講解活化,加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第二,要合理進行問題設定,使學習目標對于學生來說具有一定難度,但經過努力又可加以實現,同時,要對學生目標實現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指導。第三,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給予足夠重視,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及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對于POP設計課程的學習熱情顯著提高,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發。
2.2 利用實驗藝術的個性化實現商業審美中的共性
在市場競爭極為激烈的當代社會商業,POP廣告必須在視覺上具有一定的沖擊性,在藝術上具有自身的個性,這樣才能夠留給消費者深刻的印象,從而使其刺激消費的基本職能得以發揮。因此,在POP設計教學中,要對個性化設計加以提倡,這樣不僅可以對學生學習熱情進一步激發,還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對實驗藝術與POP廣告之間的藝術個性加以區分,使學生明白,在對POP廣告個性化進行追求時,核心立場不是作者本人,而是消費大眾的審美訴求,這也是商業審美共性實現的根本需求。
2.3 利用實驗藝術實驗性對視覺形式加以開發和延伸
在實驗藝術中,其實驗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分別是對邊緣美學展開探索、對現有狀態和形式加以變化、對相關材質進行研究與實驗。在POP設計教學中,可以對這三方面內容進行借鑒,幫助學生對視覺形態進行有效開發和尋找。在對實驗藝術實驗性進行借鑒過程中,要注意從消費大眾角度出發,對實驗性啟發方式加以改進,在學生中樹立與大眾審美相符的設計理念。具體實現方法為:對學生在新形態挖掘中視角轉化的應用加以引導,鼓勵學生在既有元素之上開拓其新功能,鼓勵學生利用元素新屬性的發展或強化實現新視覺形象的建立等。
2.4 在已修課程理論基礎上對實驗路徑進行科學設定
在POP設計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在有限學時內,通過課程講授,使學生對POP廣告實現多維認知,對多重知識領域進行準確把握,而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對已修課程理論知識加以合理運用,并且在此基礎上對試驗路徑進行科學設定。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完成從認知到設計的順利轉變,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對已學課程進行融會貫通,促進各種藝術設計課程從概念化遞進為應用性,使學生學到的各種理論知識得到實踐和應用。
3 結束語
藝術設計工作本身就是不斷實驗的過程,在POP設計中尤其如此。在POP設計教學中,要將實驗藝術相關理論加以有效融合,在此基礎上尋找資源對教學工作進行改革和創新,從而促進學生對POP設計的深入理解,使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得以提升,真正實現POP設計教學創新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宋釗,潘榮,李海宏.借鑒于實驗藝術的POP設計教學創新研究[J].裝飾,2009,14(8):120121.
[2] 宋行.藝術基礎設計教學創新思維法探索[J].新美術,2008,17(1):9698.
[3] 劉萊智.藝術設計教學創新與市場互動[J].職教論壇,2012,9(33):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