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項目:本文系2010年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小型別墅設計》課程項目化的研究與探討”,項目編號YY1045
摘要:本文在探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運用項目化教學的研究上,提出了項目教學課程實施的模式,結合《小型別墅設計》課程的內容,探討了項目教學模式的應用。并在教學中通過構建學習情境,運用任務驅動組織教學,培養學生知識綜合運用能力與職業素養。
關鍵詞:小型別墅設計;傳統教學方式;項目化教學;工作過程;工學結合
隨著高職高專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和深化,要求高職院校加強自身內涵的建設,以職業崗位為導向,以專業技能的形成為目標,培養高技能應用型的人才。因此,傳統的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當今社會對新型人才培養的需求,這就需要高職院校的找到一種合適的教學方法。以此適用于職業崗位的課程觀和基于工作過程教學觀的適合人才培養教學模式。項目化教學,就是根據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的需要,進行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傳授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即基于工作過程的一種教學方法。以該項目為載體實施教學,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也是將理論、實踐與研究融入教學過程,采取工學結合的教學方法,圍繞項目來開展教學活動。本文就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小型別墅設計》課程為例,進行課程項目化教學的意義及教學方法和實施的研究與探討。
1 傳統教學方式的缺陷
小型別墅設計課程設計是一門重要的專業技能實訓課程,主要講授小型別墅的室內設計與室外的規劃設計,結合室內與室外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別墅的基本設計知識點和設計方法,了解小型別墅在當今的發展趨勢,培養學生的設計興趣、實際動手設計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理論性強、概念課題操作,與實際應用有一定距離。首先,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知識為目標,在能力目標上培養欠缺,授課方式上以教師講授為主,傳授知識為主要教學活動,缺少行為引導和能力訓練。對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很不利。其次,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內容銜接不夠,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沒有把理論有效結合到實踐中,使學生無法把理論知識合理運用到實踐中,產生實踐與理論分離的現象,教學很難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導致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所以《小型別墅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必須是有效的教學,才能為社會培養真正有用的技能型人才。
2 《小型別墅設計》課程項目化教學的意義
(1)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型別墅設計》實施項目化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別墅設計表現的能力,培養技能型人才,使課程具有直觀性和開放性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達到因材施教的職業教育目的。
(2)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當今市場日益競爭日趨激烈且規范化,各個設計公司對設計師要求普遍較高。課程項目化將教學內容設計成技能訓練的項目,可以使學生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在課程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配合崗位實訓,熟悉設計工作的基本流程,有助于學生在設計崗位職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培養需要通過具體的課程項目教學來完成,而課程項目化就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經。
(3)項目化教學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高質量就業職業能力。項目化教學的意義在于真正實現了學校與企業的零距離接軌,項目化教學是一項綜合性的教學活動,它給了學生更多的自由發揮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進入社會去主動承擔一些項目進行鍛煉。這些項目從設計到施工的每一個技術細節主要由學生自己完成,只是在一些關鍵的技術難點由教師進行指導。這就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獨立開發項目的能力,實現了與社會、與市場的接軌,能有效縮短學生的就業適應期,為實現高質量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4)有助于“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培養高素質營銷人才的關鍵,在于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教師通過課程項目研究開發、項目教學才能做到與行業接軌,在課程項目化教學過程中與企業建立緊密型合作,不斷教學水平。
3 《小型別墅設計》課程項目化教學方法設計與實施
《小型別墅設計》是一門專業性、實踐性很強的核心課程。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小型別墅設計的基本理論與設計方法,能從事小型別墅設計和裝飾施工工作,明確小型別墅設計課的任務、內容、方法和要求,掌握具體的設計方法、步驟。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多方案比較,意圖表達等的綜合能力。因此,在課程項目化教學方法設計與實施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課程項目化教學方法情景的設計。教學方法多元化,教學手段立體化,打破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采取知識傳授案例教學法,技能訓練項目驅動法,素質培養過程貫徹法;在《小型別墅設計》課程中實施情景教學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項目任務教學法——課程內容的實施保證。小型別墅設計以實踐公司真實項目設計任務來驅動情境學習任務,這些學習情境則都是基于真實的工作過程進行序化和組織教學內容,該過程被概括為設計準備、概念設計、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工程驗收的五個過程,把知識點的講授分解到項目任務過程中,從而在相應的行動過程中訓練課程能力,使學生在實訓式的過程中學習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循序漸進,工學結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活學活用,切實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通過實施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行動過程為情境組織的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整個教學圍繞工作任務的解決展開,突出知識的應用性,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作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2)案例分析教學法——激發興趣在于直觀的演示。通過引入企業與網站論壇的優秀設計案例進行講解,把實踐案例教學于課程教學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拓寬學生的想象和思維空間,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的來源主要從裝飾設計公司直接引入。在課堂上演示,通過這樣的圖文并茂的教學或讓學生上臺介紹自己的設計方案,教師和其他學生則以“客戶”的身份提問題,這樣既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每次課都有新的內容,都有新的亮點,都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渴望,并有利于學生相互學習提高,學生很感興趣。3)小組團隊教學法——合作與討論式的教和學。《小型別墅設計》課程在組織課堂教學時,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對某一項目進行討論與評價。在學習情境中的方案設計過程,教師就要組織學生按照2~4人/組進行討論,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指點,以學生討論為主體,教師加以適當的引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了團隊精神,這種采取師生共同討論,聽取學生的見解,教師最后進行總結的教學方法,避免了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也成為教室的主角。4)角色扮演法——模擬企業工作過程。在《小型別墅設計》課程的教學中,學生扮演裝飾公司的“設計師”向大家推介自己的設計方案以及設計作品,教師和其他部分學生扮演“客戶”,向“設計師”進行提問,比如整體設計風格、材料運用、色彩空間分析、房間功能分區等問題,然后“設計師”進行詳細的回答問題。這種互動的課堂教學形式主要是學生在講解自己設計思路以及回答問題時,就鍛煉了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膽量,推銷了自己作品的同時也推銷了自己。5)現場體驗教學法——設計與實踐相結合。根據《小型別墅設計》課程每個學習情境的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有計劃地安排同學到校外實訓基地、生產現場進行實地參觀學習,實地量房、繪圖。做到邊看、邊講、邊練的教學形式,這種教學形式直觀性較強,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將抽象的空間感變成具體體驗,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動力,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
總之,情景教學讓學生提前走入將來的工作環境,讓學生體會“零距離”就業;同時學生在情景教學中也體會到以后職業的艱辛,對自己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鞭策作用。
(2)項目的選取。項目的選取除了要能夠體現知識點,還要符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特點和為以后學生從事室內設計師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項目的選取原則:一是作業內容與賽事項目相結合。將一些重大賽事項目融入作業內容是與市場接軌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讓學生介入入到實際項目中,這樣在作業的操作環節,老師就可以拿著這些項目讓學生消化,學生所接受到的也是真槍實彈的訓練。例如中國環藝學年獎、高職高等教育大賽、中國青年大師獎大賽,借助這些比賽給學生能力鍛煉和設計水平提高,并還能拓寬學生設計眼界。使之變成教學的一個有利因素,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積極地投入到作品創作當中,不僅加強了學生間的溝通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強化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學到了知識、積累了經驗。二是作業內容與實際項目相結合。平時作業是對所學知識的一個整合化訓練,是對所學理論知識實踐化的消化過程,所以作業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作業內容中引入實際項目,不僅能使學生最大程度地消化所學知識,并且能切合實際做好別墅設計作品,除此之外更能讓學生得到實踐鍛煉,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三是學生直接與客戶洽談與接觸,在與客戶、與市場的接觸中,便于了解和把握消費者的直接需要,熟悉家裝設計公司的運營模式和操作流程,培養與客戶溝通和設計制作的能力。
教學實踐證明,《小型別墅設計》課程基于職業崗位和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以項目為載體,通過項目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將任務與學習、項目聯系起來,實現做學合一,能力本位,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真正實現與職業崗位的近距離對接。適應社會需求。
參考文獻:
[1]胡平.高職院校《Photoshop》課程項目化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8,4(56):4546.
[2] 廖世蓉,陳琳.項目化教學按行業標準培養學生——論教學方法及考試方法的改革[J].現代教育教學,2007(9):8991.
[3] 龍芳.高職項目化教學課程考核模式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9(2).
[4] 蔣慶斌,徐國慶.基于工作任務的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