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學美術專業教學過程中,一門必修課的學習與教學對于學生的專業培養是非常基礎而重要的,這門課就是油畫寫生。作為當下科技日新月異地發展,人們的生活不斷進步,隨之,文化審美也兼具一定的時代氣息和現代觀念,因此,對于油畫風景寫生教學而言,做好油畫視角的優質轉換是每一個當下高校美術教師應當刻不容緩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油畫風景寫生;當代視角轉換
俗話說:藝術是心靈的寫真,只有真誠才能動人。油畫寫生風景教學時高校美術專業必修課之一,其實這門課的學習過程需要教師精準、到位地教給學生方法以及尋找和把握獨特的視角。筆者在寫生教學過程中,漸漸對油畫風景寫生有了一些體會和感受,認為任何一個畫家都難以避免原生態景物的“挑戰”,如果蔑視自然寫生,初學者就會顯得很盲目,畫得雜亂無章,既沒有主題,又無法感染人。當然不僅交給學生專業的寫生手法和寫生技巧,還要適時地引領學生帶著當代視角去尋找寫生的真諦。
本文主要闡述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部分重點介紹的是油畫風景寫生教學過程中轉換現代視角的教學問題,第二部分主要闡述現代視角轉化在油畫風景寫生中的重要方法以及教學方法,第三部分重點介紹關于大學美術專業學習過程中,轉換現代視角在油畫風景寫生教學過程中的意義。
1 油畫風景寫生教學過程中轉換現代視角的教學問題
筆者在大學油畫寫生教學過程中,總是發現隨著科技與社會的發展,原始的寫生教學已經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寫生資源,如果不盡快轉換現代視角的話,就會制約油畫寫生的學習,主要出現的問題有如下幾個:
問題一:現代數碼設備的使用與寫生相結合程度不夠明顯。眾所周知,現如今各種現代數碼電器深入千家萬戶,在油畫寫生的時候用電腦、數碼相機等數碼設備對景物取景并且運用相關軟件進行處理后,再進行寫生作畫其實也是一種不錯的轉換現代視角的方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滲透這一思想,但是需要注意盡量讓學生還原最初景物的本質,而不是夸張與虛構。
問題二:現代視角轉換的教學缺乏專業指導與核心構架。一般情況下,當學生在油畫寫生的過程中,對于一個景物的實質是需要自己構思與藝術化的,那么教師在轉換學生現代視角這一教學步驟過程中,要明確指導學生把什么樣的視角轉為現代的視角,在高校美術專業教育過程中,這一問題也是亟待解決的。
問題三:寫生課程的安排有一定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是帶有一定的主觀性色彩的,對于寫生課程的時間安排往往取決于學校,對于寫生課程的管理往往是由教師決定。如果學校課程安排缺乏靈活性,教師的管理不善,那么學生對于寫生課就會變得懶散,更加無法到位地保障油畫寫生過程中現代視角的轉換。
2 現代視角轉化在油畫風景寫生中的重要方法以及教學方法
對于上述所描述的在油畫風景寫生過程中出現的現代視角轉換的諸多問題,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研究和探索,總結了以下幾個方法:
首先,大學美術教師注重理論與技巧相結合。在油畫寫生的過程中,要給學生展現大量的現代視角轉換的資料以及現成的作品,讓學生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樹立轉換現代視角的意識。在實際的操作中,教師應當極力鼓勵學生去實踐轉換現代視角的寫生創作。
其次,大學美術教師要注重運用多媒體工具。現代視角如何才能正常轉換?不難想象,當然需要一些必要的現代化工具,這是促使油畫寫生教學過程中角度現代化最為直接的工具。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現代先進的多媒體、電腦等手段,廣泛地應用現代文字資料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圖片或者樣圖,使得學生充分感受到油畫寫生過程中,將現代視角真正運用其中會讓油畫煥發出不一樣的色彩。
最后,大學美術教師要注重在教學方法中引導學生轉換現代視角。引導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引導:一是在油畫寫生的色彩上,美術教師一定要落實到現代景物中的色彩特點,讓學生將現代最為客觀的表象運用適當的顏色表現出來;另一方面是在油畫寫生的筆觸上,美術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傳授如何能夠運用畫筆將最為真實的現代畫面表現得淋漓盡致,突出現代視角。
3 轉換現代視角在油畫風景寫生教學過程中的意義
進行油畫風景寫生,要求學生需對所面對的自然風景進行認真觀察與思考,對所要表現的對象進行具體分析和取舍,根據需要經過歸納、概括、組織,使其達到形體與色彩,整體與細節等各種畫面因素和諧統一。將現代化的視角應用于現代油畫寫生教學過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先進的油畫視角,學生主動控制畫面主題與視角,讓油畫寫生課程教學變得更加有趣生動。將現代化的視角應用于現代油畫寫生教學過程中,使得當代中國油畫與世界頂尖的油畫接軌,讓當下我國的油畫作品更加具有現代感、時尚感,更加全球化、經濟化。將現代化的視角應用于現代油畫寫生教學過程中,使得當下美術教學領域的教學工作者改變思路,拓展自身業務水平和提升自身素質,讓美術教學領域充滿創新與新意。
只有積累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顯示出的種種問題,從多角度的研究和探索,結合當下時代最為新潮的設計和觀念,才能找到油畫風景寫生的轉換,才能教給學生一定的轉換技巧。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多奈爾.歐洲繪畫大師技法和材料[M].楊紅太,楊鴻晏,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 瓦西里·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論點線面[M]. 羅世平,譯.人民出版社,2003.
[3]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