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天,初二(1)班的張麗麗歡天喜地跑回家,興奮地向媽媽匯報:“我們班換了新的數學老師,特棒!她大學畢業沒多久,在大學的成績經常得第一,是校長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挖來的。”張麗麗原來的數學老師年齡大,又有點兒刻板,同學們戲稱他為“老古董”。現在來了一個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年輕老師,初二(1)班的同學們可高興了。
從此,張麗麗關注新老師的一切動向——發型、衣著、飾物;上課表揚了誰幾次;數學題講得是否清楚簡潔……新老師的辦法真不少,愣是把幾個上課調皮搗蛋的男生給收服了。至于張麗麗,更是圍著新老師團團轉,過去她常常抱怨數學作業太多,現在數學作業并沒有減少,卻再也聽不見她的抱怨聲了。張麗麗高高興興當上了數學課代表,整天忙里忙外,可負責任了。
好景不長,剛過一個月,張麗麗和新老師之間就出現了裂痕——她堅決辭去數學課代表的職位,原因是數學月考張麗麗名列第三,而新老師不高興了。她說:“數學課代表每次就應該考第一!”誰敢說這樣的話呀,張麗麗前思后想決定辭職。“當這個數學課代表也太難了,我可不能保證每次得第一。”張麗麗想。
期末考試過后的家長會上,每位家長都收到新老師給自己孩子的評語。張麗麗的評語是這樣寫的:“基礎雖然比較扎實,但對自己要求不嚴,成績應該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繼續提高。辭職過于草率,以張麗麗的實際情況,數學應該考第一。”家長會要結束的時候,新老師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還要更加嚴格地要求學生,保持住數學成績年級第一的位置,她希望各位家長和她一起共同努力。
這以后,張麗麗就越來越不喜歡新老師了。她發現,為了保住班級成績,她堅持讓一位數學不好的男生轉學。那個男生其他科成績都不錯,而且人緣又很好,班里的同學都舍不得他。就為這,大家對新老師意見可大了,可誰也沒有辦法。
張麗麗想了很久,最終還是對班主任李老師說:“新的數學老師,我們是又喜歡她又煩她呀!李老師,您幫幫新老師吧!”張麗麗細數來自新老師的信息,當然是有好有差——她的公開課受到好評;數學成績年級第一;下課永遠拖堂,鈴響才布置作業;要求學生集體補課;對同學過于苛刻,逼著成績差的同學轉學……
李老師很耐心地聽著,然后對張麗麗說:“數學老師的做法確實有些問題,你知道她為什么會這樣嗎?”張麗麗撅著嘴不講話。“她剛剛從大學生轉化為教師,心里會很緊張。她渴望快些被周圍的人認同,急著出成績,怕落在別人的后面……她擔心的事情越多,就越會把自己的壓力轉嫁到學生身上——比如要求你逢考必得第一、讓那個男生轉學等等。這種壓力的轉嫁,最終會引起大家的緊張、焦慮、厭煩,以及對老師的不滿。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用同一標準要求學生,甚至把自己當年的學習方法強加在學生身上,這樣做的結果是工作越來越難做。有好幾次我都看到你們的數學老師流眼淚了。”
“真的嗎?那可怎么辦呀?和您說新老師的壞話,我已經很后悔了。我知道老師也不容易!”張麗麗嘟囔著低下了頭。
“不,應該謝謝你,多虧你和我說這些,同學們要都像你就好了。我會盡早提醒她,她也能早點改變呀!讓我們一起來幫助新老師吧!”李老師很誠懇地說。
“老師,我們這些學生能做什么呢?”張麗麗不懂了。
“你們要盡最大努力學好數學。學好功課是每個學生的任務,努力學習是對自己負責,不要因為老師而對學習產生偏見。麗麗,你要把我的意思告訴同學們,能做到嗎?這樣做,你們就是在幫助老師了。”張麗麗想了想,鄭重地點點頭。
李老師私下里和新老師談過什么,張麗麗不知道了。但是同學們很快發現,新老師不像以前那樣急躁了,她沒再提讓那位男生轉學的事,還悄悄找到張麗麗,對她說:“其實,我真是挺欣賞你的,還是由你來當數學課代表,好么?”
“我可不敢說每次都考第一,但我會努力!”張麗麗眨著眼睛笑著說。
“還有好多事你得幫我呢!”新老師也笑了。張麗麗覺得老師笑得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