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星
(安徽工程大學 外國語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明確提出了新世紀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即:“高等學校英語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并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在外事、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復合型英語人才。”[1]“新《大綱》特別強調學生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能力的培養多年來一直是我國教學工作中的薄弱環節…”[2]。陳新仁、許鈞認為:外語創新人才的內涵是由創新知識、創新能力、創新個性、創新品質構成[3]。文秋芳認為:創新型英語人才應該是具有創新素質的復合型英語人才。也就是說創新型英語人才首先是合格的外語人才,然后是具有復合型的知識結構。在此基礎上還要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4]。黃源深指出:“我們需要的新型人才,不是那種只能說幾句英語而知識面很窄、只會人云亦云而不會獨立思考、依賴性強而獨立性差、只會照著做卻不會進行創造性思維的人。”[5]劉小艷對以上觀點進行了綜合,認為創新型外語人才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創新意識、創新知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個性、創新實踐。[6]
本文擬從創新意識、創新知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個性、創新實踐等方面入手,通過對“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及“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調研,探討它們對外語人才的創新素質評價與要求,為培養與地方經濟緊密對接的創新型外語人才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調查目的:本調查通過采集和分析調查對象的反饋,可以充分了解“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及“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對外語人才在創新素質各個方面(含整體)的評價與要求,可以引發學者和有關管理部門對創新理念的積極思考,有助于針對性地開展創新教育,促進高等學校在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手段與方法、評估體系、創新型師資等方面進行深刻的變革,最終將有助于促進安徽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二)調查對象:“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創建旨在探索出一條“產業轉移+自主創新=跨越式發展”的安徽全新發展路徑,同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為國家級示范區,規劃范圍為安徽省長江流域,成員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縣、金安區等59個縣(市、區),輻射安徽全省,對接長三角地區。“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及“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建設將加速安徽崛起的步伐,帶動安徽經濟社會全面騰飛。項目組選擇的“合蕪蚌”及宣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屬于安徽跨越式崛起的前沿地帶,因而以這四個開發區規模以上外向型企業為調查對象,可以保證調研結果具有代表性和說服力。
(三)調查問卷:本次問卷調查的設計要求外向型企業對本單位外語專業畢業的員工的創新素質(整體)、創新意識、創新知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個性、創新實踐等方面做出滿意度評價(分滿意、較滿意、一般、不滿意四個等級),并要求對畢業生創新素質的培養提出建議。發出調查問卷200份,收回200份,其中有效問卷180份(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64份,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60份,蚌埠經濟開發區24份,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32份)。這180份的回收問卷,填寫是比較認真的,反映的情況是基本真實的,并且對畢業生創新素質的培養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設性的意見。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針對180份有效問卷,項目組進行了統計,同時對畢業生創新素質的培養方面的建議進行了歸納與總結,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1:外語專業畢業生創新素質調查統計表
由上表我們不難看出:
1.“合蕪蚌”及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對外語專業畢業的員工的整體創新素質持基本滿意的態度,滿意、較滿意兩項之和達到72%,說明《新大綱》(2000)頒布后有關高校經過十年的努力,外語專業畢業生整體創新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獲得了用人單位的基本肯定。另一方面,必須承認用人單位對外語專業畢業生的整體創新素質是持包容態度的,抑或是礙于情面,抑或是“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及“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還處于起步或發展階段,對外語專業畢業生的要求還不算高。但作為培養人才的高校,要自我加壓,努力培養符合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2.在創新意識、創新知識、創新思維、創新個性方面,用人單位對外語專業畢業生也比較滿意,滿意、較滿意兩項之和達到60%以上,但對創新能力、創新實踐方面非常不滿意,滿意、較滿意兩項之和均只有44%,值得我們深刻反思,并責無旁貸地下大力氣改進提高。
3.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建議歸納起來主要有四條:第一條是畢業生要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第二條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化實踐能力;第三條是強化能力培養。如人際溝通能力、適應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第四條加強創新素質培養: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實踐等。這幾條建議完全符合《新大綱》關于扎實的基本功、寬廣的知識面、一定的相關專業知識、較強的能力和較高的素質等方面的要求。它一個方面驗證了《新大綱》在2000年出爐時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的,同時也為我們培養與提高畢業生創新素質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一)高校應加快推進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評價體系的改革,加強教師的素質培養與提高[7]。安徽省內開辦外語專業的院校很多,其中包括綜合類院校、師范類或師范類轉型過來的院校、理工科院校、其他類院校等,其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評價體系多半沿襲傳統的語言、文學、翻譯為特色的模式,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支持的力度非常有限。為了改變現狀,理工科院校(如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工程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等)應該利用自身在師資、教學資源方面的優勢,加快與“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及“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無縫對接,率先更新課程體系:增設與區域經濟相關度較高的系列課程(如機械加工基礎、生物工程基礎、電工電子基礎、國際貿易英語、外貿函電及單證等)作為方向課;盡量多地開設選修課程(如外事禮儀、跨文化交際、企業管理等),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增加實踐環節的學分比例,豐富實踐環節的內涵,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力度,提高實踐環節的效果,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與綜合能力。在教學內容方面,要適時更新教材或講義,體現時代性、實用性與規范性。要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啟發式、互動式、討論式、探究式等取代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法,采用多媒體、網絡等手段來展現教學內容,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評價體系要進行改革與創新:要堅持終結性與形成性評估相結合,擴大形成性評估的份額。除了主要測試知識掌握的筆試外,鼓勵采用多層次、多維度的考核方法:學期論文、調查報告、專題口頭報告、開卷考試等。此外,要加快培養與地方經濟高度融合的創新型師資:一方面現有教師的創新素質亟待提高,他們中絕大部分學的是傳統的語言學、文學與翻譯,在開設與地方經濟緊密關聯的相關課程與指導學生相關專業實踐時顯得無所是從,可以采取在校內其他學院選修相關課程或去國內其他高校短期進修提高,增強相關專業知識的了解與掌握;另一方面急需從國內有特色的高校或企業引進業務水平高,具備相關專業知識、有實踐經驗的人才,以解燃眉之急。
(二)密切校企合作,試行訂單式培養。傳統的“經院式”的外語人才根本無法滿足企業的現實需要,所以學校與企業要共同重視外語人才的培養,并不斷創新外語人才的培養模式。對大企業(如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或產業集群集中的開發區應該嘗試訂單培養。訂單培養是以需求為導向的,用人單位向高校預定所需專業的外語人才。訂單培養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學校接受企業的委托來培養學生,而是學校依據企業行業背景、技術特征和組織結構及發展戰略,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培養出的人才要符合訂單的條款。安徽省內理工科院校在這一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可以先行先試,根據訂單制定培養方案,設置區域或大企業急需的外語人才課程體系,尤其是專業方向課和實踐課程體系,有助于培養適銷對路的創新型外語人才,打造辦學特色。
(三)政府部門要扮演新的角色。“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及“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建設需要大批創新型外語人才,各級政府、開發區及其職能部門要充分發揮其組織協調功能,搭建校企合作、聯合培養的平臺,可以成立由政府職能部門牽頭的校企合作專業理事會,理事會的成員來自政府職能部門、高校及企業。通過該平臺,高校可以了解企業對創新型外語人才的需求,在培養方面做到有的放矢,企業也可以要到各方面素質(尤其是創新素質)較高的畢業生,實現高校與企業的雙贏。
創新型外語人才培養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8],需要高校(含管理層、教師、學生)、企業、政府等多部門的共同謀劃和積極參與。“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及“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建設如火如荼,作為以培養創新型外語人才為目標的高校,要積極與企業及有關政府部門互動與溝通,及時調整培養方案與課程設置,加強實踐環節,始終以培養創新素質與能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安徽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1]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1).
[2]何其莘.培養21世紀的外語專業人才——新大綱的修訂過程及主要特點[J].外語界,2001,(1):8.
[3]陳新仁,許鈞.創新型外語人才的理念與內涵——調查與分析[J].外語界,2003,(4):4-6.
[4]文秋芳.英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國外外語教學,2002,(4):14.
[5]黃源深.21世紀的復合型英語人才[J].外語界,2001,(1):10.
[6]劉曉艷.小創新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教育管理,2007,(8):118.
[7]張志華.影響創新型外語人才培養的因素與對策[J].職業時空,2009,(11):76.
[8]孫國玲,楊麗.論區域經濟發展環境下創新型外語人才培養[J].商場現代化,2007,(1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