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專輯
(新疆道路橋梁工程總公司第一工程處,新疆 喀什 8440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道路的現代化建設也加快了進程。在公路橋梁的建造與使用中,常常會出現裂縫,對工程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成為導致橋梁垮塌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如何對裂縫進行防治顯得尤為重要。混凝土是當今建筑結構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主體構成材料,其抗壓強度高,可以澆筑各種形狀,且不易風化、耐火性好、養護費用低。但是混凝土由于抗拉能力較差,容易受到溫度、內部結構等各種因素影響而產生開裂,形成結構整體不安全隱患。雖然混凝土裂縫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來減輕其危害程度。
某工程橋跨布置為30m+35m+35m+30m=130m,橋面寬31.5m,橫截面為單箱六室截面,底緣為魚腹式, 由13m直線段和R1=2975cm、 R2=70cm的圓曲線組成,橋面橫坡為±1.5%,橋面縱坡為3.1%,位于R=1100m凸型豎曲線內。墩身采用雙柱式門形墩,臺身采用板式。橋梁全部現澆C50混凝土,箱梁橫截面頂板厚25cm,底板厚25cm,箱室寬度為5.0m,腹板寬0.4~0.6m,橋面中心線處梁高230cm,箱梁端橫梁寬1.2m,中橫梁寬2.4m。
質量檢測站出具的底橋交工荷載試驗報告指出:梁底面出現受力裂縫,局部有麻面及因振不密實導致的空洞、露筋現象,需進行處理。東、西兩側橋臺內側面均有分布均勻的豎向裂縫,從橋臺頂面延伸至底面,裂縫主要分布于兩個支座之間,裂縫寬度在0.08~0.20mm之間,部分寬度較大的裂縫處有滲水痕跡并有白色沉淀,需對裂縫進行灌漿修復處理;同時由于橋臺表面的弧形設計,橋頭排水流向中部,使得橋臺有較為嚴重的滲水現象,且使得低洼處的支座生銹,將會影響其使用功能,需要對其排水進行處理。梁體內部后期修補的模板需要拆除。
混凝土裂縫有很多種,所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早期塑性收縮裂縫是混凝土在終凝前后由于早期養護不當,水分大量蒸發而產生的表面裂縫。干縮裂縫的產生是因為混凝土被高溫暴曬又缺少灑水養護,較為干燥,一般在1~7d內出現裂縫。溫度裂縫一般是大體積混凝土快速降溫而在側面出現的長而直、寬而深的裂縫。自收縮裂縫是在水泥發生化學反應后,體積有一定量的減小,處理不好(如未留置適當的施工縫、后澆帶等)產生的如龜背樣的細小彎曲的裂縫。
裂縫修補材料采用低粘度環氧樹脂漿液,其安全性能指標要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低粘度環氧樹脂漿液的安全性能指標
底膠的安全性能指標如表2所示。

表2 底膠的安全性能指標
3110型環氧樹脂固化劑的安全性能指標如表3所示。

表3 3110型環氧樹脂固化劑的安全性能指標
用提式攪拌器(轉速為200~250rpm)先將環氧樹脂、固化劑料分別攪拌均勻(長期放置有沉淀現象)后,再按照環氧樹脂∶固化劑料=1∶3的比例充分混合均勻,攪拌時間約3min。
本工程中混凝土裂縫處治工藝流程為:裂縫處理→埋設灌漿嘴→封閉→密封檢查→配制漿液→灌漿→封口結束→檢查。
4.3.1 裂縫處理
用鋼絲等工具清除裂縫表面的灰塵、白灰、浮渣及松散層等污物,再用毛刷蘸甲苯、酒精或丙酮等有機溶液,把沿裂縫兩側20~30mm處擦洗干凈并保持干燥。
4.3.2 埋設灌漿嘴
沿著裂縫的開裂方向每隔150~200mm埋設灌漿嘴。埋設時,先在灌漿嘴的底盤上抹一層厚約1mm的底膠,將灌漿嘴的進漿孔騎縫粘貼在預定的位置上。
4.3.3 封閉
先在裂縫兩側(寬20~30mm)涂一層環氧樹脂基液,然后抹一層厚1mm左右、寬20~30mm的環氧樹脂膠泥。抹膠泥時應防止產生小孔和氣泡,要刮平整,保證封閉可靠。
4.3.4 密封檢查
裂縫封閉后應進行壓氣試漏,檢查密閉效果。試漏應待封縫膠泥具有一定強度時進行。
4.3.5 配制漿液
漿液配制應按照不同漿材的配方及配制方法進行。一次配備的漿液數量,需根據漿液的凝固時間及進漿速度來確定。
4.3.6 灌漿
應在灌漿前對灌漿機具和器具進行檢查,運行正常時方可使用。根據裂縫區域大小,可采用單孔灌漿或分區群孔灌漿。在一條裂縫上灌漿可由一端灌至另一端。灌漿時應在下一個排氣嘴出漿時立即停止,照此順序進行。化學灌漿的灌漿壓力常采用0.2MPa,壓力應逐漸升高,防止驟然加壓。達到規定壓力后應保持壓力穩定,以滿足灌漿要求。灌漿停止的標志為吸漿率小于0.1L/min。當吸漿率為0.1L/min時再壓注幾分鐘即可停止灌漿。灌漿結束后,應用丙酮沖洗管道和設備。
在進行混凝土裂縫施工處理時,各項粘貼劑應在規定的環境溫度中密封儲存,遠離火源,避免日光直射。粘貼劑應在室內配制,配制環境及施工現場均應保持良好的通風。施工人員應戴防護面罩、手套,同時施工和使用環境溫度不應高于60℃。各種粘貼劑材料不得污染生活水源,棄物不得倒入河流,應按有關規定處理。粘貼面層必須干燥。故施工時不能有明水,若有則必須用吹風機吹面層,在膠水未固化之前不得遇水。
施工工藝是保證混凝土構件質量的關鍵,而材料就是施工達到質量標準的前提,因此必須嚴格按照施工技術規范來對原材料,如鋼筋、水泥和碎石等進行抽樣檢查。同時應對混凝土的配合比進行對比試驗,并及時調整砂、碎石的含水量,以保證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可適當地增加添加劑并改良骨料的配置。橋梁施工應盡量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從而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水泥成分。在對混凝土進行拌和時,要適當地將水灑于碎石上,使混凝土澆筑時的溫度降低,特別是在夏季施工時,必須減少混凝土的澆筑厚度,利用澆筑層的面積充分散熱。此外,混凝土自身性能的優劣非常重要。選擇高性能的混凝土可以增強抗裂效果,應避免在橋梁施工中使用表面干縮度大的混凝土。
根據混凝土的強度等級、質量及對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來確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并對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進行嚴格控制。選擇級配較好的石子,對砂的粒徑與含量進行嚴格控制,通過減少空隙率來降低混凝土收縮量,從而增大混凝土抗裂強度。此外,混凝土的養護是整個施工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如果對混凝土的養護不重視,不僅會降低混凝土的強度,還容易使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失水,不能及時得到補償而產生裂縫。因此,必須經常澆水養護,尤其是在高溫下施工時,一來可以防止產生溫度裂縫,二來可以降低由混凝土收縮而產生的約束應力,從而達到有效控制裂縫的目的。
在公路橋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縫問題較為常見。由于其對橋梁壽命及安全性具有重大影響,因此必須在施工過程中對混凝土裂縫的產生機理進行全面分析,控制施工溫度,采取必要的措施來防止裂縫產生,從而確保公路橋梁質量達到標準。
[1]李健飛,張爽.橋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及防治對策[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23):96.
[2]孫志軍,付寧.淺析公路橋梁混凝土裂縫成因及處理方法[J].科技風,2009,(24):132.
[3]李志華.如何控制橋梁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裂縫[J].鐵道勘察, 2010, (5): 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