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棣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能夠確認健康和確診疾病的人數各占總人口數的15%,剩余的70%的人都處于亞健康狀態。亞健康的表現是疲乏、失眠、記憶力下降,等等。所以,看了今年第2期《大自然探索》刊登的文章《記憶超人背后的故事》后,作為70%中的一員,我對那些“記憶超人”真是羨慕嫉妒恨吶。
一些人的記憶力堪稱“奢華”。 我看過一個美劇——《記憶神探》,劇中女神探的腦袋像一臺高速攝像機,只要掃一眼,她就能將犯罪現場記錄在案。但凡破案遇到困難,她在腦中一回放,被忽視、遺漏的情節便一一呈現,案子隨即迎刃而解。雖然這有很大成分是藝術加工,但《記憶超人背后的故事》一文中提及的33人已足夠讓我們發揮想象力了。
不過,更多的人面臨的卻是記憶退化。一位51歲的女士去看醫生。她抱怨說,丈夫有了外遇,前一天晚上沒回家。而丈夫卻說,他前一天晚上在家里,哪里也沒去。在這位女士去世后,她的大腦被捐贈用于研究。醫生用顯微鏡在她的大腦皮層發現了細胞內神經元纖維纏結。這位醫生就是阿爾茨海默,阿爾茨海默癥(也被叫做老年癡呆癥)的發現者。
據估計,到2011年,全球有約3560萬人患有老年癡呆癥,每4秒鐘就有一人患上此病,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只有5.9年。老年癡呆癥成為嚴重威脅老年人健康的病癥之一。去年底,央視專門舉辦了大型公益活動“我的父親母親”,為老年癡呆正名。看了節目后我才明白,許多人隱瞞病情、拒絕吃藥,理由竟是害怕周圍的親朋好友知道后會疏遠、笑話他們,從而使他們限于孤立。
醫學研究證明,人的大腦中有約1000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有約10000個連接,也就是100萬的4次方,相當于1500億臺電腦(平均每臺存儲80G)的存儲量,而很多人一輩子也沒發揮出他們大腦潛能的0.1%。
悲觀主義者也許會呼天搶地:天吶!我的大腦還利用不到0.1%;而樂觀主義者則額手稱慶:我的大腦還有99.9%的開發空間。其實,人的大腦有無限成長的可能性。科學家發現,熱愛運動的成年老鼠的海馬催生的新細胞,是整天泡在網絡上討論指環王的老鼠的兩倍,海馬是大腦控制學習和記憶的部分。除了身體的運動,還可以做頭腦的運動。美國匹茲堡大學語言教授斯特娜夫人常與女兒玩一種叫“留神看”的游戲。每當路過商店門口后,她就會問女兒在商店的櫥窗內擺了哪些商品。女兒說出來的商品越多,她給的分就越高。她女兒在5歲時,當著大學教授們的面,把《共和國戰》朗誦一遍后便一字不差地復述了出來,令教授們大吃一驚。斯特娜夫人說:“我這樣做,是為了讓她注意事物,養成敏銳地觀察事物的習慣。”
如此看來,我們可以用多種方法來鍛煉自己的思維,比如盡可能多地接受教育,進行思維訓練,加強身體鍛煉,建立社交網絡,控制飲食,多吃魚,少吃肉,多吃某些蔬菜、新鮮水果。當然,還要擺脫亞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