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水娟,劉 麗,李文彬,熊石龍
超聲作為一種無創性檢查手段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特異性,逐漸被認為是首選的診斷方法。二維及彩色多普勒 (CDFI)顯像對于大血管及血管管腔透聲條件較好的血管顯示清晰,但對于部分小血管及血管管腔透聲條件差的患者易造成漏診,是靜脈血栓形成的一種安全有效的無創性檢查技術[1],而新近出現的超聲血管增強技術 (VET)能夠顯著提高超聲對小血管的顯示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討VET對下肢深靜脈血栓急性期患者治療效果及小腿深部靜脈血栓的評價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2月—2010年9月本院診斷為下肢深靜脈血栓急性期并進行治療的21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34~77歲,平均(51.3±9.5)歲;病程1~15 d。均有婦科惡性腫瘤病史,19例有生育史,17例有手術史及長期臥床史。溶栓治療前及治療后均行超聲檢查,且應用76%泛影葡胺加0.9%氯化鈉溶液稀釋至50%行下肢靜脈上行性造影。
1.2 使用儀器 SIEMENS ACUSONS 2000型多功能彩色超聲顯像儀,儀器具有血管增強功能,采用4C1及9L4探頭,探頭頻率為6~12 MHz。
1.3 檢查方法 受檢者采用橫切、縱切或旋轉探頭取最佳位置找到髂股靜脈,沿各條靜脈走行,自上而下追蹤近、遠端靜脈屬支。應用VET、CDFI檢測,檢查過程中做探頭加壓試驗和遠端肢體擠壓試驗,并注意與健側肢體的對比,確定感興趣區域,啟用“VET”條件,對感興趣的區域進行成像,選擇合適的VET級別,原則是根據血管的大小選擇VET的級別,血管越小,VET的級別越高,一般用4、5、6基本就能顯示不同級別的血管腔,同時適當增加二維背景增益,效果更好。
1.4 分類 Ⅰ類:髂總及髂外靜脈血栓;Ⅱ類:股總、股淺及股深靜脈血栓;Ⅲ類:腘靜脈血栓;Ⅳ類:小腿深部靜脈血栓;Ⅴ類:混合型,Ⅰ類加以上任何類型。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下肢深靜脈血栓急性期聲像圖表現管徑明顯增寬大于伴行動脈,管腔內可探及實質均質性低回聲,加壓探頭管腔不變形或不易變形,乏式試驗靜脈管徑無改變或者改變不明顯。共顯示91條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其中完全閉塞16條,CDFI顯示無血流信號,VET顯示管腔內充滿均質性低回聲;不完全閉塞75條,CDFI及VET均顯示管腔內出現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損。經溶栓治療后,完全閉塞者CDFI顯示有7例出現血流再通現,再通率為43.8%,VET顯示10例出現再通現象,再通率為6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13.053,P=0.021)。超聲表現為血栓周邊及內部出現縫隙血流信號;不完全閉塞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見圖1、2、3)。
2.2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分類 不同類型下肢深靜脈血栓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14.056,P=0.014),其中以股靜脈段最多見 (χ2=23.078,P=0.004)。左下肢檢出率為61.5%,右下肢為3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9.692,P=0.002,見表1)。
2.3 小腿深靜脈血栓檢出率 共檢出12條小腿深靜脈血栓,CDFI檢出率為66.7%(8/12),VET檢出率為83.3%(10/12),兩者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19.702,P=0.003)。

表1 不同類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檢出率比較Table 1 Comparision of the examination rate in different types of phlebo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s

圖1 腘靜脈血栓治療前VET與CDFI對比掃查Figure 1 Difference between CDFI and VET contrast scan before treatment with popliteal vein thrombosis

圖2 腘靜脈血栓治療后VET與CDFI對比掃查Figure 2 Difference between CDFI and VET controst scan after treatment with popliteal vein thrombosis

圖3 股總靜脈血栓形成VET及CDFI對比掃查Figure 3 Contrast the examination by CDFI and VET with femoral vein thrombosis
靜脈血栓是靜脈血管疾病中的常見病,其中下肢靜脈血栓最為常見,且引起的癥狀最為嚴重,明確診斷和及時適當的治療是臨床面臨的主要問題[2]。近90%靜脈栓子源自下肢靜脈血栓,因此對深靜脈血栓的高危人群進行準確的評價、診斷及治療是非常重要的[3-6]。血流滯緩、高凝狀態及血管壁損傷是導致靜脈血栓形成的3大因素。各種手術、術后長期臥床、下肢制動、嚴重脫水、嚴重感染及晚期腫瘤等導致血流滯緩、血液的凝固性增強,為血栓形成創造了條件[7]。臨床表現主要為下肢不同程度的腫脹、疼痛,嚴重者甚至可出現“股青腫”,后果嚴重[8]。
過去認為,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技術是診斷下肢靜脈血栓的“金標準”,但所有的影像學DSA技術均減去組織顯像,保留含有造影劑的血管進行成像,無法直接觀察血管壁的細微結構,而且檢查繁瑣、有創,造影劑可出現過敏且費用較高;隨著超聲技術的發展,CDFI基本取代了靜脈造影,成為下肢靜脈血栓可疑病例首選的檢查方法。然而,二維顯像對于大血管及血管管腔透聲條件較好的血管顯示清晰,但對于部分小血管及血管管腔透聲條件差的患者易造成漏診。新近出現的VET,又稱超聲數字減影技術,原理是利用二維和彩色多普勒能量圖的信息進行超聲血管數字減影的效果,精確的超聲采樣系統在接受組織的灰階信號時同時接受紅細胞的反射及散射信號,高速計算機對每一個像素進行分析比較,在2種信號交界處進行精確演算減影并反向延伸,減去血流信號,突顯血管的細微結構,提高血管腔及血管壁的清晰度,降低部分容積效應產生的超聲偽像[9]。
下肢靜脈血栓急性期是指發病1~2周內的血栓。本研究結果顯示,VET顯示管腔內可探及實質均質性低回聲,加壓探頭管腔不變形或不易變形,乏式試驗靜脈管徑無改變或者改變不明顯,完全閉塞者共16條,CDFI顯示無血流信號,VET顯示管腔內充滿均質性低回聲;不完全閉塞者75條,CDFI及VET均顯示管腔內出現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損。經溶栓治療后,完全閉塞者CDFI再通率低于VET,超聲表現為血栓周邊及內部出現縫隙血流信號;不完全閉塞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VET可明顯提高組織間的對比分辨率,降低部分容積效應偽像,從而更清晰地顯示血管管腔內結構,提高血管內血栓的顯示率,通過溶栓等治療后更好地評價其治療效果。此外,小腿深靜脈血栓顯示率VET組高于CDFI組,在臨床實踐應用中,常規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作為外周血管首選檢查方法,常會遇到多種圖像顯示困難而導致測量失真的情況,如患者肥胖、血管位置深等造成聲衰減或部分容積效應造成偽像等。彩色多普勒等其他關于血管的超聲技術在顯示血流同時,又常會犧牲二維圖像分辨率,無法直接觀察血管壁的細微結構[10-11],而VET能較清楚顯示小血管管腔,明顯提高小血管病變的顯示率,有助于清楚顯示二維圖像質量,增強感興趣血管清晰度,對管腔狹窄、堵塞程度及治療效果的判斷更有優勢。本組病例中,下肢靜脈血栓發生部位中左下肢明顯多于右下肢,而且股靜脈血栓患病率最高,與國內報道相似[12]。因解剖學關系,右側髂總動脈在骶骨處跨越左側髂總靜脈,致使左髂總靜脈受到不同程度壓迫,管腔相對狹窄,因此易造成血栓形成。這可能是左下肢血栓發生率高于右側肢體的主要原因。
總之,VET可提高血管顯示靈敏度,減低偽像效應,更清楚地顯示血管管腔及管壁結構,選擇合適的VET級別及適當調節角度可提高圖像質量,較好評估下肢深靜脈血栓急性期患者治療效果及小腿深部靜脈血栓顯示率,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1 陸恩祥,任衛東.血管超聲診斷圖譜[M].沈陽:遼寧科技出版社,1999:3-4.
2 Geerts WH,Pineo GF,Heit JA,et al.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the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 [J].Chest,2004,126(3 Suppl):338-400.
3 Prandoni P,Bilora F,Marchioni A,et al.An association between atherosclerosis and venous thrombosis[J].N Engl J Med,2003,348(15):1435-1441.
4 Leizorovicz A,Kassai B,Becker F,et al.The assessment of deep vein thromboses for therapeutictrials [J]. Angiology,2003,54(1):19-24.
5 Rozycki GS,Tchorz KM,Riehle KJ,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of a focused,surgeon-performed ultrasound examination for the detection of occult common femoral vein thrombosi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J].Arch Surg,2004,139(3):275-280.
6 Kyrle PA,Eichinger S.Deep vein thrombosis[J].Lancet,2005,365(9465):1163-1174.
7 李向東,王巖,韓國茂.超聲診斷下肢靜脈血栓的臨床價值 [J].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5,3(12):401-403.
8 張清,楊卉.活血化瘀法治療老年惡性腫瘤伴發下肢靜脈血栓患者療效分析 [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1,17(10):1329-1332.
9 段云有,劉禧,候衛華,等.超聲血管增強技術在外周及顱腦血管疾病監測應用的初步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8,24(4):311-314.
10 Nilsson A,Olofsson PA,Loren I,et al.Color Doppler energy:computer analysis of color to assess angle dependency and detection of volume flow differences [J].J Ultrasound Med,1997,16(4):275-279.
11 Clevert DA,Johnson T,Jung EM,et al.Color Doppler,power Doppler and B-flow ultrasound in the assessment of ICA stenosis:Comparison with 64-MD-CT angiography[J].Eur Radiol,2007,17(8):2149-2159.
12 呂玲環,王星,王石真,等.下肢深靜脈血栓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的探討 [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1,17(8):601-603.